戈壁煤海优势产业升级“七十二变”
摘要: 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通过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努力拓展资源优势,将煤炭优势延伸到煤电,又将煤电进一步延伸,在严守生态红线基础上,立足优势资源催生产业裂变,从单链条变多链条,
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通过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努力拓展资源优势,将煤炭优势延伸到煤电,又将煤电进一步延伸,在严守生态红线基础上,立足优势资源催生产业裂变,从单链条变多链条,浩瀚的戈壁煤海,演绎着产业提档升级的“七十二变”。
预测煤炭储量3900亿吨,约占全自治区煤炭储量的17.8%,全国储量的7%。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坐拥全国规模最大的整装煤田,在戈壁煤海建起“工业绿洲”。记者最近在此采访,有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在用煤企业,却看不见一块煤;二是没想到在这个传统能源富集区,新能源产业却迅速崛起;三是没想到在戈壁滩上,旅游经济开始破题。
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产业发展逻辑?准东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绍海说,面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课题,经开区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努力对资源进行最充分、最洁净的开发和利用。今年前9个月,工业经济月均增速在33%以上,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这片浩瀚的戈壁煤海,正经历产业提档升级的“七十二变”。
煤炭运输:平面变立体
在新疆天池能源有限公司南露天煤矿,几十台大型电铲车同时作业,将开采的煤炭运送到传送带上,再经输煤廊道运送到电厂等用煤企业。“这种运输方式减少了灰尘,也不会洒落煤渣,而且运输效率极高。”南露天煤矿负责人王平亮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条输煤廊道每天可运输2万吨煤,如果用载重40吨的车辆运送,需要500辆次车。
“用煤企业不见煤,产渣企业不见灰”。按照这样的原则,准东经开区对煤炭实施封闭运输,建设了百余公里连接开采企业和用煤企业的输煤廊道。对于外运煤炭,则从汽车运输为主转向铁路运输为主。过去,煤炭外运主要靠公路,高峰期每天往来5000多辆运煤车,不仅造成煤灰扬尘污染,还影响道路交通安全。
从2016年起,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对乌鲁木齐至准东的乌准铁路进行扩能,准东煤炭运输逐步转向铁路。今年,准东站又实施了站场改造,具备了万吨列车的停靠条件。“列车运量提高了,开行频次也增加了。”乌鲁木齐车务段准东站站长刘飞介绍。
如果说空中输煤廊道、万吨铁路列车分别是煤炭短途和中途运输方式,那么煤转电后,经“疆电外送”工程输送到内地,就是长途运输方式。这几种运输方式,让煤炭外运实现了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去年9月,位于准东经开区的±1100千伏昌吉换流站投入运营,每年可外送电量660亿千瓦时,相当于运输煤炭3000万吨。
昌吉换流站是“新疆准东—安徽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的输送端,这条“疆电外送”线路全长3300多公里,途经六省区。“这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先进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昌吉换流站负责人王鸿说。
作为“疆电外送”配套电源项目,国神集团五彩湾电厂二期工程于今年7月投产。电厂副总经理汪淑军介绍,目前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202万千瓦,年消纳煤炭约500万吨。经过煤转电,实现了“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
资源利用:原料变材料
“利用煤制甲醇,再转换成甲醛,再到生产基本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原料,实现了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利用。”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公司立足准东煤炭资源,开发煤炭下游产品。公司有机化工事业部总经理何寿峰说,许多医药、纺织、汽车和日用品的原料,都可以追溯到煤炭。通过发展煤基精细化工产业,打开了准东煤炭资源增值空间。
从资源型产品到精细加工产品,从低附加值原料输出到高附加值产品输出,准东经开区优势资源转换近年来迈出新步伐。准东经开区管委会主任任建品说:“我们对煤炭进行‘精细解剖’,让黑色资源实现了绿色开发。”
准东经开区明确了环境承载能力,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和顶格处罚措施,对“三高”项目零审批、零引进。记者了解到,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公司建设了污水处理装置、中水回用装置和浓水处理装置三套系统,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通过精细利用,部分煤炭由原料变为材料。同时,以往的“废料”也在变为材料。在五彩湾沙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粉煤灰等经过“变身”,成为新型建筑材料。“我们就地取材,生产线专‘吃’粉煤灰和石灰。”公司总经理赵欣刚说,“企业落户准东,既解决了产品原料供应的问题,又解决了上游企业处理废料的难题。”
未开发前,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就是一片广袤的戈壁滩,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以往寸草难生的面貌得以改变。开发区实施了万亩生态林、万亩道路防护林、万亩湿地和万亩企业绿色“四个万亩”建设。
“在戈壁滩上既‘种’工业也种草木。开发资源、铺展绿色,已经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周友仁说。
产业布局:单链变多链
地下是煤海,地上是戈壁。准东经开区不仅煤炭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也是其一大优势,加之日照时间长,这为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创造了条件。一个3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即将于年内投运,年发电量在4.5亿千瓦时以上。开发区大力发展光伏新能源产业,积极引进新能源装备制造、光伏发电系统及应用等项目,加快建设新能源基地。
近年来,准东经开区一直在延伸优势、拓展优势,将煤炭优势延伸到煤电,又将煤电进一步延伸,在严守生态红线基础上,催生产业裂变,从单链条变多链条,发展“煤—电—铝—材一体化”“煤—电—硅—材一体化”等产业链。
准东经开区还引导企业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将大型露天煤矿、“疆电东送”工程设施等作为主打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参观游览,感受工业生产的魅力。去年7月建成开放的准东能源馆,以煤炭为主题,展示了准东丰富的煤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和前景,成为准东经开区工业旅游地标。
目前,开发区结合邻近旅游资源已规划了两条工业旅游线路:一条是准东能源馆、神华五彩湾矿区三号露天煤矿、国神集团五彩湾电厂、东方希望六谷丰登展览馆、±1100千伏昌吉换流站、古海温泉;另一条是准东大数据产业园、红沙泉煤矿、协鑫产业园、将军庙、恐龙沟、魔鬼城、古海温泉。
此外,准东经开区立足企业集聚的优势,开始从工业经济高地迈向工业技能人才高地。围绕现代煤电煤化工创【新产业(300832)、股吧】开发区建设目标,计划组建一个跨地区、跨行业、多层次的产教融合联盟。今年,开发区建设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疆内外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开展供用电技术、煤化工、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等专业培训。
“准东经开区目前入驻企业千余家,随着更多企业入驻,技能人才需求更大。”准东教育投资公司总经理秦允刚说,他们将探索成立股份制培训学校,为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努力将开发区建设成为煤炭、煤电、煤化工等行业的人才高地。 (记者乔文汇 通讯员王前喜)
煤炭,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