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是什么,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摘要: 名誉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格权利,但是很多时候会存在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们的名誉权利的行为,不少人对此了解并不多,那么,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是什么?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在认定行为人是否侵犯他人名誉权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认定:
1、行为人主观过错
行为人的过错是构成侵犯名誉权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名誉的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此类有害后果发生的,属于故意损害他人名誉;过失是指行为人本应预见到损害他人名誉权的后果,但由于过失而没有预见到,或者本可以预见并轻信避开,以致损害他人名誉权的后果发生。
2.行为人行为违法
最高人民法院没有对该构成要件中的“法”作出明确解释,不过,按照通常的做法,这里的“法”应该作限制性的解释,仅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于部门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行为人可以受到约束,但受害人不得违反这些规定要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补救办法是向相关行政当局投诉,并要求他们处理肇事者。
3.有损害后果
由于名誉权本身的特殊性,名誉权的损害后果不同于一般侵权,前者具有隐蔽性,难以证明,比如公民对社会和他人的道德评价因行为人的行为而降低;由于加害人的行为,法人的商誉下降,正在谈判的合同终止;我国没有规定名誉权损害后果的具体表现形式,诉讼中涉及名誉权的案件一直由法官自由裁量,对于损害后果的存在和严重程度,没有统一的法律措施,这也是完善名誉权保护制度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4.损害后果和非法行为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因果联系一般表现为直接和间接,侵犯名誉权的构成必须是违法行为直接导致损害后果,如果违法行为与间接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必然导致权利滥用,这也违背了名誉权保护制度的初衷。
有哪些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1)侮辱
侮辱是指通过言语、言语或行为故意贬低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侮辱行为的主观状态应该是故意,可以是文字、文字或行为,也可以是上述集中方法的混合。
(2)诽谤
诽谤是指故意或过失传播有关他人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下降或损害的行为,诽谤的主观状态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方式可以是文字、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传播虚假事实的方式。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造成他人名誉损害的
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的公开文件和公开的职权行为所作的客观、准确的报道,不应视为侵犯他人名誉权;举报不实,或者上述文件和权力已被公开更正或者拒绝更正,损害他人名誉的,视为侵犯他人名誉权。
现在大家对于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了,大家在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时候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有什么不清楚,可以找郑州律师咨询顾问了解一下。
侵犯名誉权,构成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