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商品交易所“保险+期货”试点效果初显
摘要: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持续增长,但在一些农产品丰产的背后,市场价格风险却在加大,一旦农产品价格出现不利变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和农业生产都将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保险+期货”的创新模式成为对症下药的一剂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持续增长,但在一些农产品丰产的背后,市场价格风险却在加大,一旦农产品价格出现不利变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和农业生产都将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保险+期货”的创新模式成为对症下药的一剂良方。在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郑商所专场活动上,与会嘉宾就此展开了探讨和交流。
白糖“保险+期货”试点让农民尝到“两头甜”
“一根甘蔗连着两头,一头是种甘蔗的蔗农,一头是收甘蔗的糖厂。对种甘蔗而言,近年来肥料、塑料薄膜、收割、运输等成本越来越高,但甘蔗的收购价不稳定,甚至有时还有所下降,蔗农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同时,对糖厂而言,国际糖价起伏不定,国内食糖产业链不够健全,对甘蔗收购价格产生巨大影响。今年有了白糖‘保险+期货’试点,蔗农们尝到了‘两头甜’。”广西扶绥县李先生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记者初识李先生是2012年去广西调研,当时正处于甘蔗收割期,当年恰逢甘蔗种植每四年一增产的周期,加上风调雨顺,长势非常好,当地甘蔗比前一年增产了10%左右,糖分也有所提高。不过,糖厂收购价下调,人工砍蔗费用也比往年要高,总体来说,蔗农的经济收益有所下降。
“又过去四年,当下正值甘蔗收榨期,有了白糖‘保险+期权’试点,我们不再担心收益下降。”李先生说。记者发现,李先生所在的扶绥县正是新湖期货风险管理公司上海新湖瑞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新湖瑞丰)“保险+期货”项目的试点地。
新湖期货总经理李北新介绍,该项目从设计到完结历时10个月(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试点区域为广西,参与主体为新湖瑞丰和四家保险公司(分别为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安信农业保险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部湾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试点对象为广西地区糖厂和蔗农,具体为广西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武鸣区、扶绥县、武宣县和自治区农垦局的蔗农以及相关制糖企业,试点总量为8万吨,以郑商所白糖期货为对冲工具进行白糖价格保险的试点,为今后“保险+期货”模式的大规模推广铺路。
“保险公司基于农产品期货价格,开发农产品价格险;农民或农业企业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农产品价格险,确保收益;保险公司通过购买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的场外期权产品进行再保险,以对冲农产品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在期货交易所进行相应的复制期权操作,进一步分散风险,最终形成风险分散、各方受益的闭环。”李北新说。
据李北新介绍,该项目已于2016年9月30日了结,项目试点期间广西糖网白糖平均销售价格为5527元/吨,2015/2016榨季保险公司向蔗农每吨白糖赔付100元,相当于每吨糖料蔗赔付6元,8万吨白糖总计赔付蔗农800万元。由于项目开始后,白糖期货价格一路上行,到期结算价格5653.48元/吨,高于行权价格5250元/吨,根据双方签订的看跌期权条款,新湖瑞丰对保险公司不产生赔付,保险公司对糖厂也不产生赔付。
各方携手推动试点计划顺利铺开
其实,如何破解市场化定价之后生产与价格之间的矛盾,不仅关系到农民的收入稳定,更是关系到维护我国农业生产安全的关键问题。
伴随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成长,金融业正联手打造“保险+期货”的创新服务,目前已经在多个农产品领域试行,并在保障农民收入方面取得进展。
期货日报记者发现,多年来,中国证监会一直致力于推进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期货交易所已上市了21个农产品期货品种,证监会还联合农业部举行风险管理论坛,推动“保险+期货”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也抓住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契机,支持推动“保险+期货”试点写进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并在今年的试点过程中给予极大的组织和财力支持,使试点计划得以顺利铺开。
郑商所副总经理秦全晋在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郑商所专场活动上也表示,在“保险+期货”试点评审及建设过程中,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证监会及保监会等相关部委给予了必要支持和帮助,以浙商期货为代表的广大期货公司,以人保财险、中华保险为代表的保险公司展现出了专业、负责和创新的工作精神,上游农户积极参与、配合互动,提升了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与能力。目前,郑商所试点项目陆续稳妥落地,部分试点效果初步显现。
实际上,“保险+期货”模式涉及主体包括农业经营主体、保险公司、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和政府部门等,基于农产品价格保险产品,实现农业经营风险的承接、转移和对冲管理。
“‘保险+期货’体现了中央对期货市场的高度信任,也是对期货市场的鼓励和鞭策。郑商所等积极探索创新,得到了市场的欢迎,开展了10多个项目,项目覆盖8个省区。目前来看,整个试点效果已显现,浙商期货同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工作,同时做了大量具体、实质性的工作推动相关农业政策落到实处。”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上述专场活动上表示。
中粮期货负责“保险+期货”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推广和宣传“保险+期货”的过程中,合作单位、合作伙伴都非常关注。“因为现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也正在推进,大家非常有信心,以创新的方式来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和困难。”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保险跟扶贫之间有着很多天然、内在的联系,通过跨界合作,为新时期的扶贫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保险支持扶贫工作主要有三大途径:第一个途径是经济补偿,通过保险这种机制,贫困人群能够点对点拿到经济补偿,从而进一步提高扶贫的精准性;第二个是信用征信,保险本身有征信的功能,能够使贫困群体更加方便快捷地拿到银行的贷款,从而有效解决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第三个是通过保险资金的运用,扶贫从输血性扶贫向造血性扶贫转变。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也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建议:第一,继续将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第二,认真落实好2016年项目,防范市场风险,保证项目安全稳定推进。第三,认真总结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市场规则,逐步形成可复制和推广的方案。第四,加强市场培训。
“保险+期货”服务“三农”空间广阔
开启深化农产品价格改革的新路径,需要交易所在“保险+期货”试点推进方面,充分利用政府、银行、保险公司等资源,在增加支持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并深化“保期”“银期”合作。同时利用场外期权,从购销两端帮助化解产业经营风险,增强衍生品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特别是对“三农”服务的广度、深度和力度。
“保险+期货”能否真正做到想农民所想、忧农民所忧?此模式能否真正覆盖目前农民所面临的风险,能否助供给侧改革一臂之力?
“截至今年,浙商期货研究‘保险+期货’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丰产且增收对于农民来说,皆大欢喜。遇到丰产、市场供大于求时,农产品价格面临波动的风险,农民需要对症下药的良方——‘保险+期货’。”浙商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军说。
“做好‘保险+期货’工作,主要是想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金融行业怎么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三农’,让农民在发展过程中能真正体会到好处;二是农业政策这几年一直在改革,那么什么方式是最好的方式,我们一直在探索,也希望通过‘保险+期货’提供有益的借鉴。”胡军表示。
在专场活动上,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的农业保险要承保的只是风险,比如说农户生产中受到旱灾等,但是自然灾害在农户生产经营过程中,只是一部分风险,农户面临的还有一个很大的风险是市场风险,这是影响其收入的一个很关键因素,这个风险传统的农业保险是没有覆盖的,“保险+期货”试点就是旨在覆盖市场风险。
“如何来确定结算价格,如何分散价格风险,‘保险+期货’为我们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险+期货”通过两个行业的合作,一方面有效解决了传统价格保险继续往前发展的难题,另一方面弥补了传统农业保险没有覆盖价格风险的不足,从这个角度来说,为解决扶贫“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农产品价格保险对于期货市场及金融市场有重要的意义。”李北新表示,农产品价格保险使得保险公司开辟了新的业务领域,并成为农产品价格补贴政策新的落地主体。对于期货市场而言,通过价格再保险的方式,此前交易所及期货公司期盼的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得以间接进入期货市场,而且农产品价格保险体量巨大,以白糖为例,每年1000万吨的产量,假设有5%参与投保即有50万吨的规模,将使国内期货市场加速向成熟的机构、产业市场转变。此外,随着农产品价格保险的推广,市场对于新品种的上市需求更为强烈,如生猪价格保险的推广,就需要生猪期货的上市来配合。
李北新认为,农产品价格保险的推广,还将为农民、合作社打造新的融资方式。农产品价格保险保障了农民、合作社的收入,使其可以将价格保险保单在银行进行质押贷款(目前人保已经与在中国农村网点最多的邮储银行开展了此项合作),此前农民、合作社贷款难的情况将得到有效改观。
保险,期货,价格,风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