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艺术品交易中心启用 自贸区搭建中外交流大舞台
摘要: 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昨天在外高桥森兰国际大厦开门迎客,上千件艺术珍品一一亮相,标志着上海自贸区向艺术品展示交易功能的延伸迈出了第一步,将搭建起国内外艺术品交易的大平台,助力艺术“走出去”与“引
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昨天在外高桥森兰国际大厦开门迎客,上千件艺术珍品一一亮相,标志着上海自贸区向艺术品展示交易功能的延伸迈出了第一步,将搭建起国内外艺术品交易的大平台,助力艺术“走出去”与“引进来”。
记者在现场看到,交易中心的展厅共两层,分为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两片区域,呈现的艺术品包括书画、古玩、瓷器、家具、当代艺术、古典油画等多个品类,其中不乏博物馆级的收藏品。比如,书画部分有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等的作品;当代艺术设计则包括罗中立、周春芽、罗尔纯等的作品;瓷器部分则有明永乐鸡心碗等。由于采用了人脸识别、火苗捕捉器、移动侦测系统、玻璃震动探测系统等先进技术,整个交易中心堪比博物馆安全级别。
自2013年7月上海自贸区3000平方米的艺术品保税仓库一期投入运营以来,截至今年上半年进出库货值超过120亿元。作为艺术品保税仓库的进一步探索,昨天启用的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展示交易中心同时具备仓储物流、展览展示、交易洽购、评估鉴定、金融服务等五大功能,可以为国际艺术品交易提供全流程便捷的服务。交易中心负责人表示,“现场藏品小到一个瓷盘,大到搭起的建筑物,所有艺术品都经过三轮评估,聘请了博物馆、艺术院校以及市场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业审核及市场评估。”借助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交易中心拥有国际艺术品通道服务、艺术品保税、交易规则多样化等便利措施,即使是个人买家也能在现场当天完成对艺术品的交易。
面向未来,上海自贸区外高桥片区“艺术板块”的打造将渐入佳境。建设中的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总面积将达到6.8万平方米,计划于2017年上半年建成,目前已经与美国UL(保险商实验室)机构签约,按照国际标准建设全球面积最大、设施最先进的艺术品保税综合服务中心,届时将提供交易拍卖、评估鉴定、金融保险等全产业链的服务。同期建设的森兰国际艺术岛,以9万平方米的体量,集合博物馆、精品艺术酒店、艺术品展示交易区等设施,打造成文化艺术综合服务体。
艺术品市场交易活跃 自贸区搭建中外交流大舞台
包括上海自贸区在内,不少海关特殊监管区正在积极利用开放政策,拓展艺术品交易功能,为国内居民提供一条投资收藏的新渠道。
在上海自贸区之前,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文化保税园已于去年8月正式开园,预计将建成近2000平方米的专业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为配合交易中心建设,海关从归类、审价、通关、查验等多个层面制定了相应的监管流程。
海关特殊监管区为何纷纷发力艺术品交易?贸易便利化是一个重要优势。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执行院长孔达达介绍,从2012年起中国一直位居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并且,中国买家不满足于国内市场,逐渐走出国门参与国际艺术品交易。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藏家刘益谦,在海外先后以2.8亿港币和逾10亿元人民币买下明朝的鸡缸杯和意大利的画作。
目前,我国针对绘画、雕塑等进境艺术品,征收6%的关税和17%的增值税,借助自贸区的保税优势,可以节省这一块费用。比如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的海外展品,买家既可以选择缴纳相关税费后拿走,也可以选择以保税方式放在交易中心的仓库里。
为艺术品交易提供金融服务,也是自贸区的一大特点。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公司总经理胡环中表示,艺术品承载着精神文化和资产保值的双重属性,交易中心将为艺术品提供保险、质押融资和信托投资等多种金融服务,不断完善国内的艺术品产业链。
在艺术品交易活跃的背后,伪作和造假层出不穷,成为制约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聘请来自博物馆、艺术院校的专家成立学部委员会,为每一件藏品进行专业审核及市场评估,采用“一票否决”制,确保藏品的真实性。
随着交易功能的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将对海外文物回流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日前,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联手文物管理部门、天竺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等,宣布建设“国内首个海外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场”。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保护中心理事长孔繁峙表示,随着政策的突破,海外人士持有的文物可以回流到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易。
与此同时,海关特殊监管区还将推动国内有潜力的艺术家和艺术品走向国际,包括周春芽、何多苓等名家的当代艺术作品均亮相自贸区艺术品交易中心。胡环中表示,交易中心致力于打造“自由、可售、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博物馆”,通过文化贸易的方式,全力推动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
艺术品,交易,交易中心,上海,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