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
摘要: 2004年2月,私募投资人赵丹阳与深国投信托合作,成立“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被业内视为国内首只阳光私募产品,以“投资顾问”的形式开启了私募基金阳光化的模式。市场将证券投资类信托
2004年2月,私募投资人赵丹阳与深国投信托合作,成立“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被业内视为国内首只阳光私募产品,以“投资顾问”的形式开启了私募基金阳光化的模式。市场将证券投资类信托称为“阳光私募”,与公募基金相呼应,与“地下私募”相区别。
2006年至2007年,行业出现了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的第一波潮流,包括肖华、江晖、赵军、田荣华、徐大成等重量级人物纷纷“奔私”,引发业内关注。草根生长的私募行业迎来了更多“正规军”,投资理念、投资方法等均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2009年1月,银监会印发《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规范证券类信托产品,意味着已经存在多年的阳光私募模式得到监管认可。同年,第二波“公奔私”热潮涌现,曾昭雄、孙建冬、许良胜、李文忠等公募基金经理都在这一年转投私募,行业发展逐步壮大。
2013年6月,新修订的《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实施,首次增加了“非公开募集基金”相关章节,正式确立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地位。
2014年1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开启私募基金备案制度,赋予了私募合法身份,同时私募作为管理人可以独立自主发行产品。同年3月,基金业协会为首批50家私募机构颁发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获得资格的私募可以从事私募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业务,标志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正式被纳入监管。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将“培育私募市场”单独列出,要求建立健全私募发行制度,发展私募投资基金。同年6月,证监会审议通过《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在备案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包括阳光私募在内的私募基金监管做出全面规定。
2012年至2015年,行业出现第三波“公奔私”热潮:原“公募一哥”——华夏基金王亚伟、原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原景顺长城明星基金经理王鹏辉等大批公募明星基金经理随着A股新一轮牛市的到来投身私募行业。
2016年以来,基金业协会一直致力于构建私募基金行业的自律规则体系,规范私募行业发展,陆续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等私募行业自律规则,同时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并将失联私募名单进行公告公示。
截至2018年12月底,已登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8989家,已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35688只,基金规模达2.24万亿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在促进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金,投资,证券,行业,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