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月一次到一周一次!私募掀赎回革命!
摘要: 私募也要像公募一样放开赎回了,一周一次!你觉得这是个好消息还是个坏消息呢?私募不透明运作暗藏矛盾对
私募也要像公募一样放开赎回了,一周一次!你觉得这是个好消息还是个坏消息呢?
私募不透明运作暗藏矛盾
对私募投资者来说,一直以来遭到两个矛盾:其一是私募业绩不透明,常常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知道净值更新;其二是私募流动性太差,一般来说,私募基金的申赎方式是在成立后封闭一年,每个月开放申购赎回一次。
我们以近期曝光的元普投资事件为例,可以综合反应出以上两个问题。
事件起因于投资者投诉,称自己购买的元普投资旗下金牛传奇百年1号A产品在股灾期间净值跌破止损线0.7,但该产品不仅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在五日内进行清盘,反而在投资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操作,并修改止损线至0.6,让投资者重新签署变更合同。
到了2016年1月下旬,该产品净值暴跌至0.5098,元普投资表示如果客户同意继续运作则接着操作,不同意就按0.5098退回客户资金,且拒绝向投资者披露任何操作信息。于是投资者以“欺诈客户”、“不按合同约定止损造成客户巨大损失”以及“不向客户披露相关信息”为由分别向上海证监局与中国基金业协会进行了投诉。
抛开上述运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行为,以上事件正反映出开头所指的两个矛盾。
不过现在厂长(smgc8888)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近期个别私募产品在申赎方式上也开始了公募化操作,为增加流动性,客户可以在每周五申购赎回产品,且不设封闭期。而对私募投资者来说,这此举或将能同时解决业绩不透明和流动性太差两个问题。
私募公募化早有先例
今年以来,私募公募化早有先例,根据证监会网站公示的最新信息,私募大佬杨爱斌发起设立鹏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申请已经于6月28日得到核准。此外更有包括“朱雀投资、重阳投资、凯石投资等”大牌私募,正在积极申请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牌照。
争取公募牌照还只是表面现象,核心之处在于私募的不少运作细节都已经或正在趋向“公募化”标准。比如为了控制净值回撤,不少私募产品在投资品种、投资比例、风险控制上都有了“公募化”的限制。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第一是因为现在的私募经理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公募转投过去的,本身骨子里就有公募的基因在;
第二是因为监管对私募要求越来越严格,今年是私募监管大年,私募基金公募化风控也是被监管层所“逼”;
第三是因为公募基金的公信力更强,而在二级市场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私募想要生存,除了自己本身的业绩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足够的背书,就这一点而言公募能够给予的要远远多于私募。
好处多还是坏处多?你希望你的私募公募化吗
无论如何,私募公募化对于投资者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至少可以让我们对自己投资的产品更加的了解,可控度也更强。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私募公募化的同时也意味着私募散户化。一旦,私募的赎回周期普遍放开,那么私募基金经理还能否保证长期稳定的操作呢?如果不能的话,又如何来保证自己的业绩呢?对股票市场来说,又会不会增加它的波动呢?
最后厂长(smgc8888)想要做一个调查,您认为私募是否应该公募化?应不应该每周开放申购赎回?如果您有什么想给厂长留言的,请直接留在文末哦。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私募工厂
募化,投资者,投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