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裁撤新三板部门风声四起
摘要: 券商裁撤新三板部门风声四起利润空间有限、企业挂牌意愿降温鸡年伊始,新三板市场便凉风阵阵,有券商裁撤新三板部门的消息甚嚣尘上。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多是调整新三板挂牌业务,而非完全砍掉业务部门。这是因为
券商裁撤新三板部门风声四起
利润空间有限、企业挂牌意愿降温
鸡年伊始,新三板市场便凉风阵阵,有券商裁撤新三板部门的消息甚嚣尘上。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多是调整新三板挂牌业务,而非完全砍掉业务部门。这是因为挂牌业务的盈利性空间有限,而在缺乏流动性和不能满足融资需求现状下,企业挂牌需求意愿也在降温。市场人士表示,根本问题还是新三板的市场定位不清晰上。
提高项目门槛、普遍收缩业务
据了解,传闻中涉及的券商包括一家全国性的大型券商和两家地方券商,消息称“春节前已经开始裁撤了,近期会全部安排到位”。一部分将新三板业务砍掉,不再接挂牌项目;另一部分是去掉新三板业务部门,相关业务人员与项目对接均安排在营业部。
昨日,新快报记者也了解到,目前新三板挂牌业务总体呈收缩态势,但还不至于大面积裁撤部门,甚至裁员。“除了我们内部,目前还有不少券商都在调整新三板挂牌业务,包括中信、国泰君安等。现在项目的审核严格了很多,会在企业质地与合规性等方面卡项目。”一位券商新三板项目负责人对新快报记者表示,2016年上半年新三板挂牌火热时,券商为了推业务基本不卡项目,甚至是持续亏损、主业不健康的企业挂牌项目也推。但现在如果不是特别优秀的项目,一般是否定态度。
实际上,2016年以来,趋严的监管态势也让不少质地差劣的企业主动退出。一位二线券商人士也对新快报记者提到:“近期券商缩减新三板业务,其实有出于监管因素考虑,主要是监管部门审核进度放缓,旨在实现新三板摘牌退市常态化与市场进出的动态化。”
成功率低、难赚钱是主因
“大券商和小券商是有区别的,大券商的新三板部门不会完全砍掉,小券商是否真的会完全放弃新三板业务牌照还有待观察。”新三板研究机构菁英财经相关人士指出,目前券商手里储备项目减少,所以要缩减新三板项目部门和团队,不然成本太高,不划算。
据了解,券商新三板业务的主要利润点来自于做市业务,一来员工成本很低,二来股票买卖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没有后续人力支出成本。但的,企业挂牌与定增等通道业务基本“没啥赚头”。
“即使在2015年-2016年新三板业务最火的时候,挂牌和定增通道业务只能算是盈亏平衡,基本不赚钱。”前述券商新三板团队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IPO项目价格基本是2000万元,但新三板一个项目平均只有100万元,单个项目之间就存在巨大差价。其次,项目成功率低,在谈的20个项目中只有10个能谈成,但最后做出来的有3个左右就不错了。“2016年我们总体挂牌量接近400家,加上挂牌企业的后期督导和定增业务等,勉强算可以维持团队支出成本。”
此外,企业挂牌需求的缩减,也是券商业务收缩的一个原因。“很多企业上去之后发现融不到钱,部分企业支付的挂牌费还不到位,100万元才给了一半左右。指数还是在1000点上方徘徊,流动性困境不改,企业本身就缺乏挂牌需求,我们只能收缩了这块业务。”该负责人如是说。
定位不清、成交低迷局面难破
对于这种市场现状,归根到底还是市场定位问题。上述负责人称,“新三板的定位很尴尬,在证券法体系下没有明确的定位。”他认为新三板还不是完全公开的市场,有着500万的投资门槛,但缺乏连续竞价机制和大宗交易制度,连退市制度也不完善;但另一方面又是全国性的股转中心,不仅私募机构,连合格的个人投资者也可进入。“新三板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缺乏长期发展机制。不管企业数量多少,如果在该理论基准点上没有理顺,政策顶多也是小修小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为解决流动性困境,去年12月股转系统公布了10家首批参与做市的私募机构名单。但截至2017年2月6日,拥有10486家挂牌企业的新三板市场,做市指数依然低迷。新三板做市券商89家,平均投入约3亿元,合计约260亿元。个人投资者的资金不超过2000亿元,可用资金不足A股市场的10%。 :
三板,券商,挂牌,业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