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扎堆现象频出新三板“被思考”后的反思
摘要: 对于新三板,有三个原则:1。听到一次声情并茂的演讲或者痛哭流涕的诉苦,就以为是全世界的风貌。2。优点和缺点总是并存的,不衡量前,不可像大V一样妄言。3。做一个市场最忠实的记录者。“先下水,淹不死的。到
对于新三板,有三个原则:1。听到一次声情并茂的演讲或者痛哭流涕的诉苦,就以为是全世界的风貌。2。优点和缺点总是并存的,不衡量前,不可像大V一样妄言。3。做一个市场最忠实的记录者。
“先下水,淹不死的。到时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个经过二十A股磨砺,终于在2015年实现财务自由的人。
“市场谁能实现盈利?没有!”一个对新三板市场每个从业者都观察过的资深人士说。
“未来十年,只有国企才是最终赢家。新三板企业要么被并购,要么被打残。”一个人生大起大落,二次创业的企业家说。
每个人都用过往的经历回答了我同样的问题:“新三板的未来会怎么样?”他们与新三板的关系有远有近,他们的观察有细致有轮廓,他们与之的利害有深有浅。然而,每个人的思考都带着自身过去深深的烙印,他们总结的规律在原有领域内集大成,十分奏效。鼓舞人心的人,往往是不需要自己冲锋陷阵的,代价不是他承担。而最深的观察者犹如以毛孔的角度看待西施,也许会忽略了时间的进化。对于经历过实业的企业家而言,对社会的运行规则有着切身最黑暗的体会,以一种宿命论的形式看待未来。而我,一个在山脚下的人,没有经历风景的人,听到山顶上人们的苦口婆心,混沌、新奇、怀疑、深信,都纷至沓来。对于新世界而言,最精彩的就是他的琳琅满目的可能,最可怕的也就是琳琅满目后的无数未知。但是,新三板,是一个每时每刻都处于动态变化当中的市场,未来本身就是混沌的,各类的因素在其中博弈。
靠什么观察?
无论是新三板的看客还是深度参与者,第一环节都是观察。对于我们一般人而言,我们不可能深入第一线新闻现场,也不可能身居要职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我们在新闻媒体或者微博等社交媒体得到信息,不过这时候人们还不能意识到新闻的意义,需要一段时间的财经媒体出来解答,消化。最后,被人理解透。
美国哈佛大学做过一个实验,即出资100万美元,从教授为开端,写上玩法。选择比较亲密的好友发送,每个人可以再转发并回复。游戏规则是:每个人回复总时间进行相加做分母(实验总长度减去每个人的时间做分子),最终乘以100万就是他的奖励。举例说就是:假设有两个人回复,第一个人1秒后,第二个2秒。那么,第一个人得到的钱是三分之二,第二个人得到三分之一。结果表明,时间的推进,奖励越少,但是用量看,确实在中间偏前段的人获利最多。如果按照市场有效法则,应该每个人的获利几乎是均匀的(尤其是考虑到当今互联网实时通讯功能)结果,很多人收到了,却没有回复,有的人延后很严重。不一而足,可见,有效市场假说理论重大缺陷。
这就说明,我们依靠媒体获取信息本身就有重大缺陷。何况,往往市场信息是多元的,这就会形成多个叠加起来的倒V形。其中便更加错综复杂了。往往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解读方法,这个解读方法代表着某种获利方式,他们的整体叠加才是市场最终的摸样。毕竟,我们观察到的永远只能是市场的一部分,所以依靠媒体,往往会一叶障目。
靠什么思考?
随着自媒体的普及,大众的科普意识上升了。但是,某种意义上,这个世界上被“伪深度”的思考绑架了。朋友圈看似有深度的热文,刷爆朋友圈,结果造成了“纪念谢百三”、“纪念杨绛先生”这类笑话。
新三板自媒体少说数百家,在第一梯队的有十家左右。以及主流媒体的第一财经、21世纪等,第一道信息是经过“思考”后再传达出去的。我们“被思考”了一遍。就譬如2016年10月10日的“研究转板机制”,被各大微信号刷了一遍。看到新闻,在告诉路上的我着实激动了一刻,然后转手告诉了一位A股前辈。前辈是不了解新三板的,但是相信我。前辈的眼睛闪烁着,沉默了一会儿盯着我,似乎发现了新大陆。就在这一瞬间,我发现了“被思考”在我和他之间产生了。然而,政策传导机制是什么?政策传导时间会多久?政策效力如何?不知道!因为我也被铺天盖地的“转板”迷惑了,没看到“研究”,更没有看到从2012年就叫着“转板”,政策口风之多变,推进之艰难。因为我也“被思考”了。
将时间拉长,抠字眼这么看,心里头会不会拔凉拔凉的?还会心里一团热火么?
首先说一个笑话:“为什么现在的媒体都是标题党?是不是从业者素质太低了?”“不,因为不做标题党的人都灭绝了。”之所以出现了一窝蜂的唱多或者唱衰,不过是“被思考”的需求太盛。新三板一个政策,往往配上“重大利好”,之后被一窝蜂转载。一切都不过是思考不足而已。切切记得,不能“被思考”,自己看过了,想过了,才知道市场是怎么样的。
思考新三板,是需要模型去思考的。往小了看,我们可以提到的问题是:政策传导和以往一样么?投资者行为和以往一样么?政策明朗么?市场地位是什么样?往大了思考,资本市场的战略地位?新三板与A股之间的资金博弈?对于一个极为崭新的市场,甚至连传统思考模型都有废弃不可用的可能。
这里又沦陷了循环:细致入微则步履维艰,宏观展望则迂阔无用。变成了投资人口头禅:十分看好,暂不参与。
新三板当下已经出现政策扎堆,现象频出,多空较量势均力敌的均衡状态。市场很可能出现一件事大喜,一件事大悲的现象。这必然是一段失望与希望交织的时光,这时候更应该建立自身观察、思考的体系,及时修正对错,迎来未来光明的时刻。
思考,三板,市场,一个,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