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IPO清理3类股东有何影响
摘要: 新三板最重要的投资逻辑被定向爆破。此前在投行圈流传的一则重磅消息日前被证实:“按照证监会要求,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持有拟上市公司股票的必须在申报IPO前清理。”受此消息影响最深的将是
新三板最重要的投资逻辑被定向爆破。此前在投行圈流传的一则重磅消息日前被证实:“按照证监会要求,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持有拟上市公司股票的必须在申报IPO前清理。”
受此消息影响最深的将是已经申报IPO材料的几家新三板公司,以及上百家进入IPO辅导期尚未申报材料的新三板公司。
应当说,这则消息与新三板即将正式出台的最终分层方案一道,势必会使得整个新三板的生态发生一个质变。新三板作为沪深交易所以外的独立市场,且不以活跃交易为目的的PE拍卖市场地位将确立,这也从侧面揭示了监管层的监管思路与监管方向。
作为最接近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潜质的公司,新三板拟IPO企业短时期内将知难而退,IPO排队新增量有望大减,部分新三板股票价格的重大波动和换手率大增也将在所难免。
众所周知,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并无多少“韭菜”的新三板二级市场内,流动性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退出更是艰难,最能确定的退出途径只有通过申报IPO登陆沪深交易所市场退出。
现在各路资金通过多种方式携新三板公司冲击A股的梦碎,将对新三板市场供求关系造成影响。市场生态毋庸置疑会发生巨变。
稍微留意过新三板市场的人,都能感受到近年来这个市场的挂牌公司数量呈现井喷式的增长。股转公司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4月12日,新三板挂牌公司达6504家,总股本3818.73亿股,其中无限售股本1355.83亿股,总市值达29207.66亿元,但每年股票成交尤其是通过做市方式转让的股票成交则不过千亿。
身边稍微像样点,暂时塌不了台的企业,都曾被戳弄着要上板。氛围最热时,一度新三板也有借壳“妖风”起,连辅导期的几个月都已难忍。泥沙俱下的结果在目前已经显现,新三板市踌杂,各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财务特征、运营体系差距巨大,流动性也相应差距甚大。
即便如此,一些不明就里或别有用心的企业也动辄大呼要转板,令投资者风险大增,也让监管层疑虑丛生,相关制度亟须健全。因而本次分层市场制度的行将出台,不仅仅是市场分化的制度化结果,也是监管层出于对市场各方面利益的考量。
分层虽强化分化,但因为分层是动态调整的,所以内部各层次的互通流转将为未来跨市场转板的实施提供有益探索。内部转板顺了之后再谈跨市场的转板,底气可以更足,也会更有说服力和公信力。
因而,各路资金大鳄利用各类掩体实现IPO后退出的路被堵,对新三板公司也并非就是一件坏事,少了这些急火攻心、吃相难看的短线“小主”,企业反而可以沉下心来在新三板的创新层淬炼,为将来的转板机制预期背书。
市场也普遍认为,新三板作为国家为中小微、特别是创新创业型企业提供融资的新渠道,是连接中小企业与投资者的重要平台,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服务。
大量资金只缘于冲击IPO的立场而涌入新三板二级市场,与新三板“扶持实体经济”的战略定位相背离,将来无论冲击A股成功与否,没有长期战略意图的资金既能一哄而上,也会一哄而散,难免会有一地鸡毛的乱局出现。
此外,这些掩体下的资金形式也并非没有瑕疵,契约型私募基金没有法人资格,资管计划和信托计划也存在投资者适当性问题和合规问题。因而,接下来新三板企业与投资者皆需要直面这些监管新规,重新审视与深思自己的初衷。在上交所战略新兴板实质上已经被搁置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是一个难得的能够静下心来苦练内功的窗口期。
三板,市场,IPO,公司,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