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再出组合重拳,叫板职业编剧
摘要: 阿里最近跟专业编剧杠上了。11月27日,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傲娇”表态:“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而是采用“杀人游戏”的方式来让“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人小说作者PK”写故事,最后“择优给予原创署
阿里最近跟专业编剧杠上了。
11月27日,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傲娇”表态:“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而是采用“杀人游戏”的方式来让“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人小说作者PK”写故事,最后“择优给予原创署名”。
言论一出,众多知名编剧齐齐高喊“阿里影业走好,不送。”
12月2日,新三板府又看到,阿里影业近日推出内测版的自动编剧机器人“阿里编编”。据悉,创作一个完整剧本仅需30分钟。
或许,以电商起家的马云,对文化那些事“念念不忘”。2014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收购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60% 的股权,并在8月份正式更名为阿里巴巴影业集团(下称阿里影业)。
事实上,阿里系近几年在影视行业已经伸出了多方触角,包括收购优酷土豆、涉猎微电影等。
阿里持股20%
今天,新三板府要说的是阿里和新片场的故事。
2014年,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两度注资新片场,合计投入250万,持股比例为20%,晋升为新片场的第二大股东。
那么,作为主角的新片场亮点在哪?
公开资料显示,新片场成立于2012年,目前主要从事网络电影、网络系列栏目/剧、微电影和广告短片的出品制作、传播发行业务。注册资本为1250万。
目前,新片场已推出了多部网络电影和网络系列栏/剧。其中网络电影有《德州风云》,网络系列剧有《糖系列》、《电影自习室》等,微电影和广告短片则有《乔布斯传》宣传片、《东鹏特饮中国梦想秀》等。
即使还在烧钱阶段,但马云依旧从中看到了新媒体剧的前景。
根据新片场发布的财务数据,其2013年、2014年、2015年1-4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0.55万、220.65万和254.15万,净利润分别亏损33.99万、251.15万以及168.09万。
从上述财务数据可以看出,新片场的营收营收增速明显,但同时,其亏损额也在上升。
新三板府注意到,新片场连续亏损与其在研发上的大规模投入相关。目前,新片场已先后研发出了“V电影”App和视频 APP“魔力盒”。
据悉,“V 电影”网是国内目前最大、最文艺的微电影作品网络分享交流平台。初期,V 电影定位为颇具文艺清新范儿的微电影爱好者社区,之后开始逐步在整个产业链上探索深入,并推出发行平台“海纳博发”、“青蓝记”、“新片场”,通过聚拢影视人、观众、投资方,希望为独立 V 电影人找团队、市场以及投资。
而视频 APP“魔力盒”上线以来累计用户100万人,日均活跃用户10万人;曾入选2014年度APP排行榜,多次进入AppStore热搜榜第一位。
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微文化”风潮
在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化的今天,微博、微信、微小说、微视频等微文化大行其道,题材丰富、收视方便的微电影也席卷全球。
据悉,国内第一部微电影诞生于2010年。这部影片名为《一触即发》的微电影,片长仅90秒,由吴彦祖主演,虽然是一部广告片,但开创了中国微电影的先河。
从2011年开始,随着观众群体不断增长的新媒体影视受众规模不断增大,新媒体影视在手机等新媒体平台也取得了良好的表现,市场对于新媒体影视的需求与日俱增,新媒体影视开始不断走向成熟。
截至2014年12月,全网新媒体影视作品达到 8000余部,相比2013年的总量增加2000余部,其中更不乏颇出色的作品。
随着观众审美趣味、欣赏水平的提高,新媒体影视的创意、深度、制作也越来越讲究。从商业角度而言,微电影未来的发展必定也是走向品牌与工业化。
电影,新片,阿里,媒体,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