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讯证券副总裁曹卫东:想上新三板的公司决策一定要快
摘要:
和讯网消息 6月27日,由和讯财富精英俱乐部和若水合投新三板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新三板的理财契机》主题沙龙在金融客咖啡的协办下隆重举行,新三板精英汇聚一堂为探讨新三板的前沿话题,为高净值客户解答投资中的遇到的疑惑。
联讯证券副总裁曹卫东">博客,微博)在圆桌论坛中表示,作为想上新三板的公司一定是要决策快。我们当初上市到现在,这已经是一年多,新三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作为准备上新三板的企业,我认为首先要快,就是决策要坚决。
以下为文字实录:
李犁:我们先从曹卫东这边开始,我先说一下联讯证券,它自己担任两个方面的角色,一个方面它去了新三板挂牌,这是很有意思的作用。再一个它也是在做市,所以它既是挂牌的,也是做市的,从它的角度理解这个制度框架可以改善的空间可以更加直接一些。先讲一下你们的故事,怎么把这两个角色集于一身的?
曹卫东:我和老李经常在央视做节目,所以他说有这样一个节目我很高兴,能跟大家做交流。我也听了前面孙建波的发言都是老熟人,还有石博他们也是做了好多年。
我从自己的亲身感受谈几点。我们是新三板的上市公司,新三板的挂牌公司。那为什么联讯证券要上新三板?我们在做关于新三板业务当中我们是怎么想的。从这两个角度跟大家沟通交流下。
当时为什么联讯证券上新三板?
曹卫东:我们2014点为什么决定上新三板,其实公司董事长徐刚先生敏锐地看到多层次的市场建设的机遇。当时联讯证券不论从规模还是盈利能力来讲,我们公司相对来讲上主板非常困难,而证券公司的发展与资本的扩张能力息息相关。通过上新三板能扩大公司资本金,有利于公司抓住机会快速发展,因此董事长及管理层经过短暂的研究即决定上!所以总结下来第一点成功的经验就是决策要快,要坚决。我们当初上市到现在,这已经是一年多,新三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作为准备上新三板的企业,我认为首先要快,就是决策要坚决。
第二,执行一定组织严密,我们决定上新三板,那是2014年春节后,一上班就制定了一个时间表,每一个步骤怎么做,当时严格按照这个时间表推进。其中可能涉及到国有股东的一些问题, 相对来讲时间就紧迫一点。如果要说这个企业本身就是私营的或者个人的企业,相对来讲好一些。再一个我们是证券公司,当时考虑可能审批的过程比较的长,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进展非常顺利,期间股转系统领导也非常支持。所以企业一旦要决定上新三板要制定时间表,坚决执行一定能完成上市任务。
李犁:你的时间表跨度多长?
曹卫东:5个月,我们正式挂牌是7月29号。所有人知道挂牌不是目的,新三板的流动性大家可以看到,虽然做市公司越来越多,但是相对流动性还是相对比较弱的,从企业角度讲,主要是接下来的融资能否实现。
挂牌之后联讯证券两次定增,一次10个亿,一次30个亿,第一次10个亿时候投资人还有一个对新三板认识的过程,增发时有一定难度,但是到第二次进行30个亿的增发时,投资人就疯抢了。新三板来制度有优势,企业融资比较灵活,增发次数没有限制,只要符合股转系统的要求,公司就可以一年增发多次,这比主板有优势,这是三板吸引大量企业上市的重要的制度优势。
最近公司交易制度已改为做市商交易制度,我们也拥有做市商资格,我们已对8家企业做市。
刚才提到新三板二级市场,包括整个三板市场,从4月份以来有一定的调整行情出现,市场有些偏冷,但近期从管理层的表态来看已经开始预热,新三板制度创新年内应有新的制度出来,新三板的战略机遇又将来临。比如:
第一,进入新三板的投资者门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从流动性和市场发展角度来看,它应该也有制度安排,它的制度安排跟新兴战略板和注册制的进度有个协同,这些政策要有配套的安排,我相信是有安排的,所以我对新三板的做市和流动性方面比较看好,时间不会太长,今年没有,明年初可能性比较大。
第二,新三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这对投资者判断公司估值是十分必要的。现在看,对新三板公司进行全面有效的估值难度比较大,与主板公司的估值有许多不同。股权投资大家估值体系不同,参数也差别很大,这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加强方法论的研究。
我们联讯证券在这方面加大了研究力度,希望跟今天在座的券商、PE、VC,还有在座的投资人交流。既然是风险投资,一定是有风险,有风险才有超额的利润。
从A股的交易角度来看,对上市公司的估值体系还是相对比较成熟的,而且在流动性充分前提下做的模型。
对于新三板公司来说,PE公司和PE对标的公司的判断差别也很大,同样的企业有的投有的不投,这方面我觉得有比较广阔的研究空间。所以这也是我们联讯证券希望在三板研究上发力的一个原因。
传统的研究所现在发展趋势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比如打新财富的排行板,大的券商像中信,中金退出了,不玩了。中型的研究所,或者已经在榜单当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像我们小券商如果再走的这条路的话,是不是走得通? 我们能不能选择一条有特色的道路在合规的前提下,创新出一条投研一体的研究所模式?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