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旭建:不追求疯狂扩张
摘要: 金证券记者 陈岩 “这一年我们干成了几件大事,总算没有辜负新三板公众公司的招牌。”2015跨年之际,南京旭建公司的董事长孙维理欣慰地告诉《金证券》记者,“板桥基地年
金证券记者 陈岩
“这一年我们干成了几件大事,总算没有辜负新三板公众公司的招牌。”2015跨年之际,南京旭建公司的董事长孙维理欣慰地告诉《金证券》记者,“板桥基地年产20万立方米的新生产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去年12月24日通过全部验收,已经可以正式投产了。”
他口中的新生产线,是这家以nalc(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墙板)为核心产品的公司,产能逆势扩张的最新一例。据悉,尽管去年房地产和基建下行,企业的产销却增长了两成。
南京旭建建材有限公司是家中日合资企业,1996年3月由南京建通墙体材料总公司、日本旭硝子、伊藤忠等合资兴办,118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中,日方持有60%的权益。
“当初成立合资公司,就是看上日本在墙体材料领域先进的制造应用技术。”孙维理解释。合资公司成立那会,孙维理正值42岁,是6名董事中的一个。合资初期,南京旭建的生产技术来自日方股东旭硝子公司,设备也由旭硝子设计并从欧日定制购进。不过,技术上的高起点,并不必然意味着经营顺利。
“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水土不服。”孙维理对《金证券》记者感叹道, “很多建筑从图纸设计开始,就是按照砌砖来制定建筑方案的。另外,我们开办之初投了4500万美元从国外引进设备,导致产品成本一直高于传统的粘土砖和其他同类产品,竞争力不是很强。”
双重压力之下的南京旭建,1998年年底投产后始终处于亏损状态。到了2001年年底,公司累计亏损8710万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88%,约2.2亿元人民币银行贷款也将陆续到期。这样的局面让日方股东熬不住了,于2002年提出撤资。
企业要不要办下去?南京市投资公司和南京旭建中方管理层最终决定,接盘大部分股权,继续走下去。
目前,南京旭建管理层通过南京旭和科技、香港锦发两个平台间接持股公司72%。孙维理是实际股权控制人。相对集中、稳定的持股,消除了利益上的委托代理冲突,让管理层能更长远考虑企业战略。
“nalc板有诸多优势,这正是中国发展现代化建筑所需要的。”孙维理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产品,认为问题并不出在技术本身。于是,他和管理层采取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营销、研发办法,推动企业逐渐摆脱生存困境。
在旭建大厦的不远处,有一间南京旭建搭建的产业化建筑样板房。这是一栋350平方米的两层别墅,别墅内客厅、餐厅、卧室、卫生间等所有功能区一应俱全,井然有序。
“这是我们为此专门设计推出的nalc板钢结构工厂化单元房,80%的建安工作量都在工厂流水线上完成,运到现场像搭积木一样拼装起来,只用了一天时间。”孙维理拿日本的一家便捷酒店举例说,54套房间,包含卫生间、厨房、卧室和阳台,施工现场只用了3天时间就搭建完毕,要是按传统的构建方式,得花3个月时间才能完成。不仅如此,工厂化建造房屋的方式能够使现场垃圾减少70%,材料损耗减少60%,建筑工期减少50%以上。
《金证券》记者获悉,江苏省2014年11月初公布的《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快推进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为特征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全面推广建筑预制内外墙板、预制楼梯等部品构件装配式房屋。
“如果考虑到工期、装饰成本等,我们的产品在性价比上,已经比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的建筑更加具有综合优势了。有了政策推动,相信国内市场的推广前景会越来越好。”孙维理说。
目前在nalc板材生产领域,当属日本和德国的技术最领先,而国内市场,能够生产板材和高端产品的厂商只占2%左右。孙维理告诉记者,“现在旭建自己研发的生产工艺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达到了日本建筑标准。”
“国内主要客户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为了异地拓展,我们认真总结了自建和并购改造的成功经验,结合新三板挂牌、做市的资本优势,通过合作或并购当地nalc企业,进行工艺和设备的技术改造,提高质量和产能。”孙维理对《金证券》记者透露,希望未来的销售版图能遵循黄金分割原理,在国内通过并购技改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销售占比在61.8%左右;在国外市场销售占比约为38.2%,实现理想的海内外产品份额配置。
“我们对待企业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不希望它疯狂扩张,而是健康成长。”孙维理说。
建筑,孙维,南京,我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