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专题:洞悉资本脉络,把握举牌良机
摘要: 举牌数据解析:1)举牌数量及规模:2015年来共116家上市公司被举牌,涉及资金2264亿。2015年7-9月、2015年11-12月和2016年7-8月是三轮举牌高峰期。2)行业偏好:房地产、银行、
举牌数据解析:1)举牌数量及规模:2015年来共116家上市公司被举牌,涉及资金2264亿。2015年7-9月、2015年11-12月和2016年7-8月是三轮举牌高峰期。2)行业偏好:房地产、银行、商业贸易和休闲服务是四大举牌“高发地”。3)公司偏好:超大公司容易受到产业资本和保险资金青睐,而小公司容易受到PE等私募资本的关注。4)举牌资金来源:保险资金是举牌主力,2015年来共斥资1370亿元,占比62%。然而在最近的两波举牌高峰(2015年11月至12月,2016年7月-8月)中,产业资本占比已提升至63.7%,产业资本已取代保险资金成为举牌主力。
三类资本举牌动机梳理:保险资本举牌的主要动机在于获取财务收益,改善财务报表。同时,在健康医疗、新能源等领域的配置也体现出保险资本长期战略配置的思路。产业资本举牌多是从经营层面的考虑,具体动机包括:1)获取土地储备/物业资产;2)实现市场开拓、技术整合及品牌输出;3)加强企业协同、推动产业调整。私募资本举牌的目的在于获取资本利得,其动机包括:1)参与公司的市值管理;2)搜集壳资源,为借壳做准备。
从日本经验看,实体经济吸引力日渐下降的背景下,从资本市场中寻找机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日本在1999年-2002年出现了明显的货币活期化现象,M1-M2剪刀差在2000年1月和2002年6月分别达到10.1%和28.5%。实体需求下降、投资萎靡、货币宽松和存款活期化使得日本企业转向资本市场,日本企业并购金额在1999年和2000年出现井喷。其中1999年日本企业并购总额1019亿美元,是前一年的7倍。
当前我国企业投资意愿低迷,实体经济吸引资金能力下降,举牌将成为资本市场长期逻辑。实体经济吸引资金能力下降带来两方面结果:1)总量上,上市公司货币资金存量快速扩张,2016Q2剔除金融后A股上市公司货币资金同比增长23%;2)结构上,M1-M2剪刀差扩大,货币活期化,企业持币观望。在当前宏观背景下,通过资本市场来完成整合、扩张等战略目标,是更经济快捷的选择。
投资建议:从事后(交易型策略)和事前(潜伏型策略)两方面梳理投资机会。1)交易型策略:上市公司举牌具有明显的公告效应,在发布举牌公告后买入,10个交易日平均超额收益7.6%,获取正超额收益概率61.2%。从举牌方的属性和被举牌上市公司的规模进行划分,产业资本或私募资本举牌、被举牌上市公司规模较小的案例表现更好。2)潜伏型策略:稳健型投资者可选择“价值型策略”,标准是低估值、盈利好、稳定性高、股权分散。关注标的:格力电器、黔源电力、伊利股份、雅戈尔和一汽富维。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可选择“激进型策略”,标准是非国有、小市值、主业较差、负债较少、股权分散。关注标的:荣华实业、仁智油服、江南高纤等。
风险提示:控制权争夺可能有损中小股东利益。
资本,上市公司,企业,策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