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专题:PPP,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摘要: 市场对PPP模式主要担忧在于项目推进慢,落地率低,民企参与度不高,缺乏法律保障下,企业重施工轻运营,PPP沦为新瓶装旧酒。自2014年政府推出PPP模式以来,市场对于PPP主题的热情并不高,尽管目前财
市场对PPP模式主要担忧在于项目推进慢,落地率低,民企参与度不高,缺乏法律保障下,企业重施工轻运营,PPP沦为新瓶装旧酒。
自2014年政府推出PPP模式以来,市场对于PPP主题的热情并不高,尽管目前财政部PPP项目库中的项目数已超过9000个,项目金额也超过10万亿。我们认为,目前市场对PPP模式的主要担忧在于:首先,由于项目期限长、资金需求大、回报不确定性,PPP项目推进速度慢,落地率低,民企参与度低;其次,在缺乏法律保障下,企业重施工轻运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风险与利益无法有效分配,PPP模式沦为新瓶装旧酒,是短期“稳增长”,而非长期“调结构”。
近期无论从示范项目落地情况、立法推进还是险资放开基建投资领域、第三批申报项目稳步推进,诸多迹象显示市场担忧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上半年PPP示范项目落地加速,落地率接近50%,非国企参与率超四成。截至16年6月末,财政部示范项目中有105个处于执行阶段,落地率为48.4%,较3月末增长13.1个百分点,落地呈加速趋势。除落地率之外,市场此前担忧民企参与不高的问题。从示范项目看,民企参与占比为36%,非国企类则超四成。财政部、发改委加快推进PPP立法工作,为PPP保驾护航。财政部起草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法》已征求了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财政部门的意见,正在抓紧修改完善;同时,发改委牵头的《中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也有望在9月底前上报国务院。若这两部顶层法律未来能够顺利推出,则既提升了PPP领域的立法层次和法律权威性,也有助于后续操作层面相关细则的完善。
保监会新规放开险资基础设施投资,为PPP带来更多长线资金。目前PPP项目主要以银行信贷为主,而从海外经验看,由于基础设施具有稳定的现金流、较优的夏普比率、与其他资产相关性低,因此深受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长期机构投资者的青睐。目前国内险资的基础设施投资的平均收益率在6.65%,也是高于保险业的平均收益水平。保监会7月初的新规放开了险资的投资领域限制和前期审批要求,并且明确提出后续将积极开展保险资金参与PPP模式实践并出台相应配套文件,未来以险资为代表的长期机构投资者有望积极参与PPP项目。
第三批示范项目有望8月上旬公布,多部委首次联合,跨部门协作趋势明朗。根据财政部披露的时间表,第三批示范项目有望在8月上旬公布。此次申报的特点在于20个部门首次联合参与,体现出政府对PPP模式的重视不断提升。
PPP不仅仅是短期“稳增长”,更能促进有效供给的增加,实现供给侧改革的“补短板”,万亿PPP,仍蓄势待发。
我们认为,PPP模式不仅仅是短期“稳增长”手段,更是增加有效供给的重要方式,有助于长期供给侧改革中的“补短板”。上半年PPP项目落地情况明显改善,结合PPP近期在立法推进、险资放开、第三批示范项目申报等方面的进展,再加上7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广PPP模式,我们建议关注下半年PPP的配置机会,可以从三条主线布局:1)PPP模式带来回款改善的市政园林与建筑类企业;2)政策频出、地方政府动力足的环保细分领域,如海绵城市、节水、水务等;3)关注未来文教体卫类PPP项目占比提升带来的投资机会。相关标的详见正文。
PPP,项目,模式,落地,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