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中资银行:债券兑付压力上升,信用风险加速爆发
摘要: 在我们的银行实际不良率报告中,通过对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分析,我们发现银行实际公司贷款不良率在14年末和15年三季度末分别达到6.6%和11.3%。但是有些投资者认为银行不会披露如此高的真实不良率,因而
在我们的银行实际不良率报告中,通过对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分析,我们发现银行实际公司贷款不良率在14年末和15年三季度末分别达到6.6%和11.3%。但是有些投资者认为银行不会披露如此高的真实不良率,因而我们的测算很难被证实。但我们认为,即便名义不良率保持低位,仍然有一些信号可以验证实际资产质量风险上升从而压制银行估值。这些信号包括高风险资产违约,比如P2P 产品、信托贷款和低评级信用债。本篇报告中,我们将分析信用债的偿付能力,因为信用债相对银行贷款而言更透明和易跟踪。
2016年信用债兑付压力上升。伴随宏观经济下行,部分企业基本面逐渐恶化。2014年至今已有37只债券违约。从违约时间看,14年有6只债券违约,15年有24只,16年至今已有7只债券违约。从违约后偿付方式来看,7只由担保人代偿,剩余29只至今未兑付。我们认为2016年兑付压力将继续上升。截至2月末,存量信用债达到16.4万亿。从兑付压力来看,16年三月和五月是兑付高峰期,平均每月有超过5000亿元债券到期。16年四个季度到期债券规模分别为7170、13130、11230和7930亿元。从违约风险来看,我们预计在没有再融资的前提下,288家企业发行的1093只债券有违约风险(代表短期偿债能力的货币资金小于短期借款和代表长期偿债能力的息税前利润小于利息费用)。存量信用债平均违约率将达到5.4%。从违约行业来看,违约率高的行业集中在过剩产能行业,有色金属、钢铁、采掘和建材行业债券平均违约率分别达到41.1%、52.2%、13.9%和21.7%。在全部可能违约债券中,过剩产能行业占比超过60%。从违约节奏来看,违约高峰期集中在16年四月和五月,预计在没有再融资的前提下,每月将有超过500亿元的到期债券有违约风险。16年四个季度有违约风险的债券规模分别为450、1480、1270和860亿元。
违约,债券,我们,风险,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