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全知道”15年10月第3期:不一样的“负利率”,不一样的应对之道
摘要: 一、本周小结:本周的主要变化有:1、30个城市地产销售增速在9月见顶之后,本周继续缓慢下降,但地产新开工出现了一些滞后恢复迹象;2、9月乘用车销量增长3.3%,是连续三个月负增长后的首次转正;国内工业
一、本周小结:
本周的主要变化有:1、30个城市地产销售增速在9月见顶之后,本周继续缓慢下降,但地产新开工出现了一些滞后恢复迹象;2、9月乘用车销量增长3.3%,是连续三个月负增长后的首次转正;国内工业品除水泥外,钢铁、煤炭、化工品等均继续价格回落;3、本周融资融券余额和证券市场交易结算金都出现明显上升;4、融资融券余额上升3.3%再次回到万亿水平,大股东连续第16周净增持。
而从最近机构投资者的反馈来看,寻找“双降”之后的应对之策是当务之急,大家的问题集中于以下两点:
1、上周大盘股曾经有一些异动,“双降”之后是否会进一步推动风格向大盘股转换?
2、本次“双降”之后,中国再次进入“负利率”时代,未来的股市环境是否有可参照的历史?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我们的看法是:
1、本轮降息降准周期中,五次货币宽松对市场和风格的影响都不尽相同,货币政策并不是每次“风格转换”的主导因素。在本次“双降”之前,央行已在近一年时间内进行了5次降息(准)操作。从市场趋势来看,在降息(准)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市上涨的概率只有60%,在降息(准)后30个交易日内股市上涨的概率会上升至80%;从风格表现来看,在降息(准)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主板战胜创业板的概率为60%,而在降息(准)后30个交易日内主板战胜创业板的概率会下降至40%。总的来看,无论是市场趋势还是风格特征,其实在降息(准)后都没有非常一致的规律。究其原因,在于货币政策的宽松并不是每一次市场波动和风格转换的主导因素。
2、我们倾向于认为本次“双降”对市场此前的趋势和风格特征不会产生扭转性的影响。回顾过去一年的五次货币宽松,只有去年11月的第一次降息和今年8月的第五次降息对市场影响较大——去年11月的降息是时隔两年后的首次降息,使投资者产生了货币政策进入持续宽松通道的预期,对于股市整体和低估值的大盘股都带来了极大的提振作用;而今年8月的降息是在“811汇改”之后的首次降息,修复了此前市场对贬值环境中货币政策无法宽松的恐慌预期(在汇改之后,悲观者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和“蒙代尔不可能三角”,认为央行在人民币汇率贬值环境中不可能实施货币宽松,否则会导致套利资金加速外逃)。可见,这两次货币宽松都是对投资者预期的极大扭转,因此对市场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本次“双降”之前,宏观数据的持续疲弱和人民币汇率的趋于稳定,都使得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再次宽松有了较为充分的预期(国债收益率在过去一周已创了近五年新低,这也反映了市场对利率进一步下行的预期)。
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本次“双降”对市场原有的趋势和风格不会产生扭转性的影响。
3、2000年以来中国经历过三次持续的“负利率”,股市在这三个时间段中的表现非常一致——先大涨后大跌。
2000年以来,中国共经历了三次持续时间较长的“负利率”阶段,分别是2003年11月至2005年3月、2007年2月至2008年10月、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从这三次“负利率”时期的股市表现来看,虽然波动幅度差异很大,但是波动趋势都很一致,那就是“先大涨后大跌”——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上证综指先从1350点涨至1740点,但此后至2005年11月又跌回到了1000点;2007年2月至2007年10月,上证综指先从2800点涨至6000点,但此后至2008年10月又跌回到1700点;2010年7月至10月,上证综指先从2400点涨至3100点,但此后至2013年6月又跌回到了2000点。
降息,市场,风格,宽松,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