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短评:看好需求侧管理前景,利好节能服务、电力能效监测终端和系统平台供应方
摘要: 【事件】4月7日,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发改运行703号文,《关于完善电力应急机制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意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
【事件】 4月7日,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发改运行703号文,《关于完善电力应急机制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意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电力应急机制。
【点评】
1、 政府向来重视需求侧管理,电力体制改革将推进理顺和加强
此次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发文推进需求侧管理,是承接了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然而并非头一次提及。事实上,国家一直非常重视需求侧管理,早在2010年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运行〔2010〕2643号),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14年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运行函〔2014〕270号),2014年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运行[2014]734 号)等文件, 我们认为需求侧管理有望在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得到理顺和加强。
2、推进需求侧管理将利好电力能效监测终端和系统平台,而非目前传统意义的电表及相关系统
我们认为推进需求侧管理,对传统电表、集中器、采集器等设备利好有限,对电力能效监测终端和用户侧需求管理平台则是更加有益。因为电网公司自2009年推广智能电表至今,大多数用电用户已安装了新一代电表, 电网公司也已大部分完成了集中、采集电力信息的平台建设,对于上述设施和系统,我们认为现阶段可能不会再因为推进需求侧管理而产生更大量的新增需求。 根据2014年发改委发布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技术规范(试行)》文件,用户侧需求管理平台的逻辑架构包括主站、子站两个层级,物理架构为分布式布局,整体构架非常类似于目前的电表体系,底层为电力能效监测终端(采集、处理电气量和非电气量,如流量、压力、温度、湿度等信息,并能与采集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的装置),上层为采集器、平台等。 国家发改委组织建设的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已于2014年6月发布并投入使用,各省级平台也在陆续建设中,以后也将要求各级子站将信息接入国家平台。此外,据我们了解,电力能效监测终端的技术规范仍在制订当中,目前的市场规模可能仍然较小。
3、 以需求侧管理实现节能增效,以发展节能促进需求侧管理,今后仍需要更多政策支持
我们认为,此次发布的703号文,由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意义更多的在于推进需求侧管理模式的实施, 一方面建立更加长效、有效的机制可以让用户更多的参与进来,另一方面加强平台建设并且鼓励发展电能服务业,通过更加灵活全面的手段(比如制定、完善尖峰电价或季节电价,原则上不对接入国家平台并主动参与需求响应的用户采取拉闸限电措施,通过手机APP等方式向用户提供其准实时用电数据,创新资金应用如PPP方式,等等),来实现更大范围的需求侧管理,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节能增效是需求侧管理的背景需要,今后仍需要更详尽的政策推进。我们看好需求侧管理的前景,随着其逐渐推进,我们认为整个系统的价值规模可能超过目前的电表市场,节能服务公司、电力能效监测终端及其采集器制造商、系统平台建设方将从中受益。我们建议关注节能服务公司智光电气(002169)、动力源(600405)等,未来可能作为电力能效监测终端及其采集器制造商或系统平台建设方的新联电子(002546)、积成电子(002339)、国电南瑞(600406)、安科瑞(300286)、长园集团(600525)及其它电表厂家。
风险提示:
1、 相关政策推进速度不达预期;2、终端设备竞争激烈。
需求,管理,电力,平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