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恐归 恐的是什么?(图)
摘要: 恐归族恐的不是家,他们以各自“合理”的理由来逃避亲情,更是逃避自己。但他们忽略了一点:父母永远不会嫌弃漂泊的人,亲情会给人以力量和坚强。恐归族与不归族恐归族:指春节时那些在外地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回
恐归族恐的不是家,他们以各自“合理”的理由来逃避亲情,更是逃避自己。但他们忽略了一点:父母永远不会嫌弃漂泊的人,亲情会给人以力量和坚强。
恐归族与不归族
恐归族:指春节时那些在外地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回家团圆的人们。“恐归族”的恐惧,非对回家本身有所抗拒,而是在节日回家的种种烦心事折磨之下,一种本能的反应。
不归族: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春节,许多人虽然心怀期待,但“春节加班”、“三十值班”这样的通知却让很多人回家过年的美梦成了泡影。即使除夕和春节两天休息,其后的某一天值班,也让很多人不能在家过上一个消停年,再加上回家旅途所要花费的时间,索性也就不回家了,安安心心地工作上班,等到过了这段时间再回家好好看看。
王宝强有一首歌曲,名字叫做《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首歌唱的是中国老百姓心窝子的话,但是“恐归族”的出现却挑战着这句话的正确性。
红包看涨遭遇囊中羞涩
“大人盼耕田,小孩盼过年。”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其中所蕴含的生活道理是不言自明了,过年除了可以穿新衣服放鞭炮,对小孩子们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过年的时候可以从大人们那里拿到红包。红包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先不说花得开心不开心,单单就是看着那红红的纸币心里就开心。
小孩是开心了,但是对于大人们来讲,红包的开销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让很多人也对过年回家产生了恐惧。
林立芝工作已经有5年的时间了,今年29岁的她对于事业已经没有什么更高的要求了,只想把现在手中的那份某私企会计的工作做好。但是过年回家却成了她十分头疼的事情。
林立芝的老家特别重视拜年的风俗,而且拜年不能空手去,对此林立芝感到很头疼。林立芝简单算了笔账,每家最少要花100块,亲戚大概有十多家,这样下来按照最低标准就得1500块钱,再加上结婚的、生孩子的、关系近一点的,没有个5000块钱肯定是没办法把年都拜到。林立芝和老公都是工薪阶层,二人工资加在一起每个月3000出头,过年单单在老家因为拜年就要花掉两人一个多月的工资,这让两人特别苦恼,对回老家过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抵触。
专家们对林立芝的心态表示十分理解:人们恐归,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对自己的经济现状不满意,本身薪水不高再加上平日里的透支消费,使得很多人在过年回家的时候,在经济条件上无法满足类似给拜年钱这类极具传统特性并带有一定心理暗示意味的消费,这种可以预料的经济压力必然会导致一种精神压力。
一个应届毕业生善意的谎言
“爸,昨天你问我存了多少钱,我说存了有8000多。你有点不高兴,说工作都大半年了,3200一个月,怎么也得存15000,我没敢吱声……爸,我算了一笔账,年底拿到工资,交了房租,回家的车费就要400多,到时候我估计连帮妈妈买件毛衣的钱都没有。爸,儿子没脸回呀!……”
上述内容是节选自一个名为《一个漂泊在外的应届毕业生写给农民工父亲的忏悔信》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之中,一个在外工作并不顺意的毕业生借口自己加班,不能回家过年。
衣锦还乡是中国人历来的传统,但就是这样一个习俗,却阻挡了很多人回家过年的脚步。过年串门,不可避免地要被问及工作上的事情,尤其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人们,工资也成了亲戚朋友最为关注的话题。“恐归”恐的不是家,恐的是家人从期待变失望的眼神。有关专家认为:现在有很多人与父母的沟通都主动或者被动地采用了不真诚的方式,孩子因为不想伤害父母或者说是不想伤害自己在父母眼中的形象,而给父母造成一种自己在外面生活很好的假象,春节回家他们害怕的是自己的不如意在父母面前真相大白。
探亲访友比上班还累
繁文缛节不胜其烦,常常是过年探亲访友比上班还累。家里七大姑八大姨,去每家探访让很多的中国人把过年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有时光吃一顿饭都要分成上下场。结果每次春节过完后才发现,本来是回家陪父母的,可跟老爸老妈话都没说上几句。
也许有人会说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这个时候就会有人告诉你:亲戚朋友去了一家不去另一家,别人会认为你瞧不上他,会得罪人的。要不一家不去,要不家家都去。
过年本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但是串门走亲戚看朋友,却成了很多人在春节期间必修的功课,即使经济上能够承担不菲的“拜年费”,但这时间却是有限的,七天的春节假期让人很难真正安下心来好好陪父母过一个好年。
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人就选择了逃避,做了过年回家的大逃兵。“人际交往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儿,社会中有一部分人很难在其中发现乐趣,过年回家要奔波于各种亲友的聚会和应酬,在这种并不真实的人际关系中,往往会感觉到一种压抑和无趣,甚至还会产生一种情绪上的抵抗。”专家同时也建议,“如果害怕交际,完全可以把父母接过来一起过春节,这样也就不会因为害怕交际做了恐归族而冷落了父母。”
给恐归族的话
过年回家,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是无可非议的。排除秉承“想什么时候回家就什么时候回家”这种追求多元化的生活,主动选择“不归”的一部分人,对于其他恐归的人,有关专家表示,不能对这种想法行为简单地下一个定义,“从他们的心情中不难发现,任何人‘恐归’的心情都是很具体的,说出来之后也可以很容易理解”。
但是,对于恐归族,专家们也希望他们能够在春节期间回家与父母亲人团聚,“每一个人都不是只为自己活着,要顾全大局,不要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也不要过于虚荣,有多少钱花多少钱,只要心意在就好。父母盼望我们回家不是想让我们带回去多少钱和东西,只是想见到你的面,知道你过得好。而你也应该把快乐和好的感觉带给父母和亲人,平时有烦恼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因为个人的烦恼而去伤害和你最亲近也最爱你的人们。”这是有关专家对恐归族们的建议。
回家,过年,父母,一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