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苹果为什么会沦落到现在这种地步?
摘要: 今天从打工处回家,邻居给我送了一大口袋苹果,说是他小孩舅家去年种的苹果太多了,二元一斤卖不动,这些苹果都是他用三轮车运来喂鸡鸭的。我打开口袋,苹果都是挑选过的,果面上星星点点,有的已然发黑。
今天从打工处回家,邻居给我送了一大口袋苹果,说是他小孩舅家去年种的苹果太多了,二元一斤卖不动,这些苹果都是他用三轮车运来喂鸡鸭的。我打开口袋,苹果都是挑选过的,果面上星星点点,有的已然发黑。邻居说,苹果吃起来还是不错的,他们打算这几天吃苹果饭了。邻居走后,星哥就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苹果变的这么低廉,竟然沦落到喂鸡鸭,实在太多,只能做罐头——“瓶裹”。大家依稀记得,前年的时候苹果的价格最高达到15元一斤,而且市场上还供不应求,苹果成了当时炫富的形式。那一年,苹果主要产区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苹果产量一落千丈。恰是这种产量跟不上,市场上的供不应求,大家互相追逐,互相炒作,苹果价格一高再高。直到老百姓都大呼吃不起的时候,苹果价格才逐渐回落,但是也基本维持在8元每斤左右。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2021年,去年的苹果可谓是个大丰收。果农眼瞅着满园苹果,那是暗自欣喜,有的甚至计划用卖苹果钱买车、盖房,似乎一切都是顺理成章。可是苹果丰收了,价格却一落千丈,又一次进入产销售坏圈,丰产不丰收。大家可以想一想,这里似乎有个魔咒,永远没人摸得透。产量一年高一年低,价格却是一年低一年高。好比与果农有仇似的,硬生生的对抗。可这里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星哥总结几点。
一、跟风种植:这也是所有果农的通病,但是也无可厚非,啥能赚钱就种啥,跟着市场走。前年苹果的高价运行,让多少果农恨自己不多种植几株,可是人没有前后眼,但是奋起直追还是有毅力的。有的甚至一个村子全部改种,比如我们村子以前全部种植苹果。七年后看到邻村种植葡萄,大部分村民改种葡萄,如今全村又改种苹果。换来换去,果农并没有赚多少钱,只是心里认为赚了,适应潮流了。
二、想赚最后一分钱:苹果无论丰产还是减产,果农内心都是想多赚一点钱,毕竟一家老小都是靠这个生活。所以苹果成熟够了,大部分果农还是想依靠个人力量销售。来田间地头的收购商总是压价收购,果农心有不甘,有的干脆送到当地冷库保鲜,以便来年春节卖个好价钱。可是往往事与愿违,苹果价格反而一路走低,不仅价格没上去,还倒贴一笔冷冻费。苹果最后又扎堆上市,重蹈覆辙。
三、品种不适合当地土壤:有的地区为了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也是煞费苦心,比较注重寻找当地致富项目。经过考察发现苹果效益不错,于是引进来,鼓励村民从传统农业耕种改变果树栽培。但是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苹果个头小、甜度低、外观不周正,以致上市后不能迎合消费者口味,出现丰产不丰收。
四、没有销售渠道:苹果成熟后,依靠当地果农个人力量销售,缺少必要的销售渠道。听一个果农说,他们认识的圈子要么是卖农药的,要么是卖水果的,其他行业了解甚少。仅靠个人销售,很难把这么多苹果卖光。而且苹果一旦有一个出现腐烂变质,成堆的苹果都要相继感染,不得不做成罐头保鲜,或者低价打包销售,最低的时候三四毛一斤都卖不掉。
其实,类似苹果问题的水果基本都有一个通病,比如2018年桃子直接丢弃河内;菠萝两毛钱一斤卖不动,农民亏的底朝天;沙糖桔四毛钱一斤卖不掉,果农就地丢弃。2019年的陕西滞销黑木林,卖不掉的结果就是直接丢弃,还能省去一笔人工费;2020年西瓜遇到滑铁卢,从缅甸西瓜,到海南西瓜,均以惨淡收场,好多西瓜都烂在田地,看着实在可惜。大家想如何才能解决这种丰产不丰收,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呢?果农的单打独斗永远比不上当地政府的扶持。如果当地打造水果特色加工企业,或者联系更多的厂矿企业,果农就不会担心丰产积压情况,也不会为了最后一分钱而惜售,更不会出现丢弃情况。
果农,丰产,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