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行业该如何提升产业竞争力
摘要: 大米是我国居民的主要口粮之一。近年来水稻连年丰收,每年产量2亿多吨,水稻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问题,“稻强米弱”格局持续多年,大米加工企业普遍经营艰难。如今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对中高端大米的消费需
大米是我国居民的主要口粮之一。近年来水稻连年丰收,每年产量2亿多吨,水稻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问题,“稻强米弱”格局持续多年,大米加工企业普遍经营艰难。
如今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对中高端大米的消费需求增加。大米行业该如何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当前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有效供给,让消费者能够买到放心、高品质的大米?
消费层级分化
中高端品牌市场形成
日前,记者走进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一块块修葺整齐的稻田如同一幅幅美丽的油画铺展在眼前。这是吉林市东福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水稻生产基地。作为一家以水稻种植、稻米加工为主业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东福米业生产的“大荒地”品牌大米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公司总经理刘延峰说,大米加工企业要想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走品牌化道路。
多年来,东福米业一直致力于大米品牌建设,作为吉林省大米产业联盟的成员,“大荒地”成为“吉林大米”的子品牌。近两年,吉林大米在品牌农业建设道路上率先发力,迅速崛起,与黑龙江五常大米、辽宁锦州大米等品牌大米形成比肩之势。
品牌建设是当前我国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下大米产业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在粮食加工行业整体不景气的状况下,一些走品牌化发展路线的加工企业实现逆势增长。泉州市金穗米业有限公司是福建省最大的大米加工企业,去年企业开工率保持在80%以上。公司董事长林建全告诉记者,公司一直注重品牌建设,除了在黑龙江、辽宁、江苏等水稻主产区建设了17万亩水稻种植基地,以高于市场价格精准采购优质稻谷外,还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改进和规范化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吉林裕丰米业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做品牌大米,加工能力12万吨,有3万吨恒温库,还有17万亩水稻生产基地,产品有市场、有销路、价格高、效益好,去年销售收入达到2亿多元。与周边那些没有仓储能力、没有水稻生产基地、无法创建品牌、经营越来越艰难的小型加工企业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郄建伟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大米终端消费正在迈向品牌化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健康、营养、安全的中高端大米消费需求已经形成。中高端消费者对价格不太敏感,更重视食品质量安全,而品牌化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品质保障。对于企业而言,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除了拼价格、渠道、促销,还要拼品牌。
实践证明,品牌大米具有非常强的集聚效应,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黑龙江五常市是我国优质水稻主产区,目前水稻常年种植面积达到230万亩左右,大米加工企业达到293家,年加工能力达到560万吨。中粮、北大荒、华润、东方,国际粮商益海嘉里等国内外知名的粮食加工企业纷纷进驻五常,呈现出竞争性收购态势,使五常水稻价格一直处于强势状态。
构筑全产业链
从源头确保水稻品质
品质是品牌建设的核心和物质基础。要使品牌保持长久的竞争力,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基础工程建设上来,从抓水稻生产基地开始,从水稻品种选育、种植等环节入手,严把质量关,从源头上确保水稻质量。
黑龙江五常市金福粮油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中高端大米的企业,公司副总经理何忠满告诉记者,为了充分保障大米品质,公司把水稻种植基地建设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方面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设了3万多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获得了欧盟有机认证、中国有机认证;另一方面通过订单农业的模式发展了7万亩优质水稻订单,确保了优质水稻的稳定供应。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大米品牌加工企业开始致力于构建全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产业链,把水稻种植基地建设作为确保大米加工品质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辽宁盘锦鼎翔米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50多年历史的科技型稻米种植、生产和加工企业,公司副总经理李金有说,为了做好全程质量管理,他们除了做好水稻基地的管理外,还严把收购、储藏、加工等环节质量关。新收购的水稻,经过清理、烘干、整理入仓,采用低温环保的原粮储藏方法和“猫兵”生态护米的储藏措施,稻谷保存1年,新鲜如初。在加工环节,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稻米加工生产线,实行全程封闭式洁净加工,杜绝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表示,要建设质量效益型的大米品牌,就要把重点放在基地建设上,要从种子、土地流转、基地建设等最基础的工作抓起。现在吉林省很多大米加工企业通过“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了土地流转,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预计到2020年,可建成300万亩水稻示范田。
建立水稻全产业链,还有助于推进大米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有助于加强环境监测,加强优质稻米的产地认证,建立厂商、品质、产年、产地等标识制度,完善大米安全信息发布机制。届时,消费者只需扫一扫产品的二维码,就可以追溯到大米是由哪块田地哪个农民生产的,是由哪家企业加工的,质量全程可监控。
严格生产标准
为品质保驾护航
由于大米加工过程简单,进入门槛低,造成国内品牌过于泛滥。目前我国有1万多个大米品牌,比较活跃的大米品牌就有3000多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寥寥无几。建设大米品牌,当务之急是整合大米品牌,根据市场对高品质大米的需求,制定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行业标准,抬高准入门槛,确保品质。
从国际经验来看,泰国以举国体制来建设大米品牌,严格大米标准,泰国白米标准就分A、B、C三级。泰国的大米标准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所有稻米生产国家稻米标准中最为复杂和详细的,对出口大米的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也是泰国大米畅销世界的“通行证”。
就国内而言,吉林已经在区域性大米品牌建设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从2014年开始,吉林开始整合大米品牌,在“吉林大米”这一大品牌下,保持各地的小品牌,如舒兰大米、查干湖大米、古船大米等。吉林粮食部门成立全省大米产业联盟,只有符合条件的企业才能加入产业联盟,打上“吉林大米”的品牌。同时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吉林稻花香、吉林秋田小町、吉林圆粒香和吉林长粒香4个优质品种的团体标准,对大米制成米饭的食用品质、胶稠度、纯度、杂物、碎米、留皮、留胚等有非常细致、严格的规范,加入产业联盟的企业必须严格遵守。
“这相当于为吉林大米设置了一个高门槛,有助于提高吉林中高端大米的比重。但是,吉林大米产业联盟内部一定要建立退出机制,应该以品牌为中心进行一系列整合,优胜劣汰,增加品牌的集中度,不断提高品牌的信誉度、影响力和竞争力。”郄建伟说。
但郄建伟也坦言,大米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吉林还需要继续完善联盟标准体系,制定大米加工企业良好操作规范、谷物加工卫生规范等行业准则,做好育秧、播种、田间管理、收割、干燥、运输、仓储等稻谷生产全过程管理,强化大米加工、产品包装、产品暂存等生产全过程各环节的操作规范规程,还需要做好客户服务规范、实体店管理规范、电子商务服务规范,推进水稻标准化作业示范区建设,严格贯彻标准体系,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对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实行综合标准化管理,为大米品牌建设保驾护航。(来源:经济日报)
大米,品牌,水稻,加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