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大山飘来“致富香”
摘要: 秋日清晨的峒中口岸,空气中弥漫着玉桂、八角、香茅等散发出的清香。每天,很多满载香料的大卡车从口岸驶出,将香料销往东南亚市场。这些香料大都来自十万大山南麓防城港市防城区广袤的农村。近年来,防城区因地制宜
秋日清晨的峒中口岸,空气中弥漫着玉桂、八角、香茅等散发出的清香。每天,很多满载香料的大卡车从口岸驶出,将香料销往东南亚市场。这些香料大都来自十万大山南麓防城港市防城区广袤的农村。
近年来,防城区因地制宜,组织农民发展香料产业,香茅、玉桂、八角、沉香、益智、金花茶等遍地开花,成为我国重要的香料生产基地。当地农民通过种植香料致富的故事不胜枚举。近日,记者寻香而来,探访香料背后的致富故事,以及当地产业发展的启示。
1 香茅草成致富草
去年底,防城区那梭镇的符辉燕结束了10多年的边贸生意,回到了村里。她办了个合作社,一口气包下100多亩土地,在地里种上“杂草”。在同村人看来,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举动:“做边贸多有搞头,还回来种田?”
符辉燕这次是铁了心回来的。这才过了半年,她种的“杂草”越长越高,转眼第一季已可收获。年中,小货车开进了她家地头。几千公斤“杂草”很快被收走,换来了2万多元收入。村民们这才眼前一亮:“这草还能卖钱呢!”
符辉燕种下的“杂草”是著名的香料柠檬香茅草,在提炼精油、日用品、饮食等方面用途广泛。防城区是我国香茅草主产区之一,但过去主要以零散种植为主,知名度不高,多被当地人用于自身保健,市场价值不高。
近年来,防城区通过扶持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北方市场,为香茅草外销打开渠道。同时,通过土地流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大力推广香茅草种植,建成了超过2000亩的香茅草种植基地,吸引400多农户参与种植,年产量超过2000吨,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村民通过种植、务工等方式参与香茅草产业链,一年可增收2-3万元。
9月19日,由防城区多家香料龙头企业发起的香茅产业协会成立。协会负责人表示,协会将在香茅品质提升、深加工、带动村民种植,以及香茅产品定价等方面发挥作用,将防城区香茅产业做出品牌。
2 沉香树成摇钱树
沉香,外人看来的稀罕物,在防城区大菉镇那排村却是漫山遍野,显得稀松平常。10年前,那排村民预见了这一商机,种上了不被看好的沉香树。如今,这里已形成3000多亩的沉香种植基地,不少村民通过卖树苗和沉香制品发家致富,那排村成为羡煞旁人的富裕村。
那排村的沉香历史,要从一位80岁的老人韦光荣说起。上世纪90年代末,韦光荣的儿子在海南从事沉香收购生意,意识到种植沉香是一条发家致富的好路子。与家人商量后,2006年,在东兴务工多年的韦光荣回到那排村,种下了第一批沉香树。经过几轮失败后,韦光荣终于掌握了沉香种植的方法。2010年左右,韦光荣售出了第一批沉香树苗,收入几十万元。沉香致富的事情,很快在村里传开,村民们纷纷种上了沉香树,并在接下来几年,逐渐通过卖树苗赚钱,一幢幢小洋楼在那排村如雨后春笋般建了起来。
韦光荣告诉记者,沉香形成成品,需要长达10年之久。靠买树苗虽能短时间获利,但终究附加值略低。为了充分挖掘沉香的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2015年,那排村26户沉香种植户,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注册成立了那排村沉香种植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沉香产业。如今,合作社正在谋划与有技术的公司合作,引进沉香深加工项目。
3 不砍树也致富
“去年刚种上了益智,今年就收入了1.8万元,今年我还种。”防城区峒中镇板兴村的瑶族群众盘贵忠,对来年的收成信心满满,这两年,他尝到了发展林下经济的甜头。
峒中镇是防城港市的边境镇,也是一个山区镇,千百年来农民靠山吃山。过去,像盘贵忠这样的山民,主要收入来源是上山割松脂,年收入仅3000元,并且受气候影响较大,十分不稳定。去年开始,山民在当地林业部门指导下,开始在松脂林里套种中草药益智、玉桂、八角等经济作物。一些像益智这样收成较快的作物,当年就为山民带来了收入,结合割松脂收入,一年收入2万-3万元。为了帮山民找销路,当地林业部门指导成立了多个合作社,通过统一运作种苗、化肥,找外面老板进行收购,减少了山民种植风险。
如今,林下种植已在防城区形成气候,真正做到“不砍树也能致富”。除了套种益智外,当地还结合林农的种植传统与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金花茶、砂仁等特色林下产业,实现林上松脂、八角、肉桂,林下金花茶、益智、砂仁双丰收。同时,通过建立区、乡镇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林下经济特别是金花茶产业朝规模化、生态化、特色化方向发展。2015年该区林下种植金花茶面积达5.3万亩、益智面积达2万亩、砂仁面积达5000亩。
沉香,种植,香茅,城区,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