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上最艰难的东山再起 新任CEO能否带领英特尔“浴火重生”?
摘要: 1月15日下午消息,据报道,英特尔长期受困于公司内部根深蒂固的技术问题,以至于该公司在芯片行业优势渐失。
1月15日下午消息,据报道,英特尔长期受困于公司内部根深蒂固的技术问题,以至于该公司在芯片行业优势渐失。
最近,英特尔从外界聘请来一名新的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这位新高管具有无可挑剔的技术背景。
基辛格是软件公司VMware的首席执行官。但他曾在英特尔工作三十余年,外界也一直认为,他是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的合适人选。
2000年,基辛格被任命为该公司历史上的第一任首席技术官。2009年,他曾希望可以晋升首席执行官,未能如愿后离开了英特尔。2013年,英特尔曾考虑过请基辛格回来担任首席执行官;接着在2018年,英特尔再次有意请基辛格回来接管公司,但那一次,他自己拒绝了。
兜兜转转一大圈,基辛格最终于本周正式被任命为英特尔首席执行官,接替前一任首席执行官司睿博(Bob Swan)。
司睿博在四年前以财务高管的身份加入英特尔,随后在2019年接过首席执行官的重担。美国芯片分析师帕特·莫尔海德(Pat Moorhead)表示,司睿博“虽然接过了一个棘手的任务”,但依旧“表现不俗”。他的成就包括制定出英特尔的发展战略,从绩效不佳的市场(如通信和NAND闪存芯片)上撤退,以及交出表现强劲的财务结果。
但是,司睿博没能够解决阻碍英特尔未来产品规划的技术难题。当芯片股强势反弹时,该公司股价却持续疲软。
而他执掌英特尔期间最大的失败就是令英特尔丢失了高级芯片制造领域的领先优势,让位于了与英特尔有诸多竞争的芯片制造商台积电(TSMC)。
于是,有一些竞争对手(如AMD和英伟达)借用自己与台积电有合作关系这层优势,积极推进发展新的芯片设计。甚至在许多情况下,这些新产品的性能要优于英特尔的芯片。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在苹果决定自己设计新的处理器之后,英特尔又失去了为苹果的Mac系列生产芯片的合同。
种种迹象表明,芯片行业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大型科技公司正在侵蚀英特尔的阵地。
最终,这些问题在本周爆发,促使英特尔“光速”换帅。莫尔海德在谈起该公司高层变动时称:“我认为,这主要归结于失去耐心的投资者施加的压力。”
临危受命 面临难度巨大的挑战
如今,想让英特尔重拾往日光辉,新上任的基辛格将面临三个错综复杂的挑战:
垂直整合商业模式向来是英特尔成功的根源。英特尔的传统优势领域在于,为电脑和服务器生产微处理器。但随着该公司向着优势领域之外的芯片市场扩张,意味着英特尔将离开核心市场走向新的领域,踏上一片陌生的战场。基辛格首先需要证明,英特尔可以掌握开展业务的新方式。Garter的分析师艾伦·普利斯特里(Alan Priestley)指出,英特尔的新芯片通常由其他公司工厂生产,而不是由英特尔自己生产。这表明,英特尔只能适应这种“只设计不生产”的模式(也叫“无晶圆厂”模式)。当然,其许多竞争对手也在使用这种模式。
其次,英特尔更深层次的技术问题来自于内部制造的失误。英特尔原先的优势主要依赖于率先完善每一代新的制程技术,即用于生产处理器的制造配方,因为芯片制造商将越来越多的晶体管印刷在同一个芯片。但该公司这些年的失误不断,再加上去年传出的重磅消息——其7纳米芯片的发布时间将推迟,让市场猛然意识到英特尔已经落后台积电约一年的时间,这也是英特尔首次落后于竞争对手。
而英特尔的制造危机恐将使美国在技术高地——半导体制造领域——失去领先优势。
至此,金融领域也受到了影响。上月,激进投资者丹尼尔·勒布(Daniel Loeb)旗下对冲基金Third Point在收购英特尔10亿美元股份并开始扩张之际,开始鼓动英特尔变革。
Third Point敦促英特尔重新考虑其他选择,包括出售部分收购业务,并拆分设计和制造业务。但是这个建议并未得到长期关注英特尔的分析师和投资者们的支持,英特尔自己对此也鲜有兴趣。设计与制造的一体化早已深深根植于该公司的流程和业务模式之中,也是该公司利润的来源。
业内人士表示,当需求的激增使得竞争对手难以找到足够的产能时,英特尔的优势就能得到体现。
第三,基辛格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模块化芯片设计方法,将半导体的设计细分为离散的单元,可以更轻松地更新设计并将产品的一部分外包给其他制造商。芯片分析师莫尔海德说,在英特尔核心市场上长期处于下风的AMD,用了七年时间才完善出一个模块化设计。最近,凭借该模块化设计,AMD终于得以在性能上超越英特尔。莫尔海德补充说,英特尔也一直在朝同样的方向努力,但我们尚未看到任何迹象可以表明,英特尔能与AMD旗鼓相当。
时间迫切 可回旋余地不多了
留给基辛格可转圜的余地已经不多了,他很快就要将作出他任职CEO后的第一个重要决定。之前新产品的延期意味着,他需要尽快对2023年上市的关键芯片的生产作出决定。
英特尔于13日表示,延期的7纳米技术已经取得新的进展,并承诺将在下周透露更多信息。但司睿博先前已经表示,英特尔仍需要将部分核心产品的生产外包给其他制造商。
但外包不会一帆风顺。Garter的分析师普利斯特里称,台积电最先进的制造能力已基本上投入到了苹果身上,再加上其他订单量大的客户,如AMD和高通。这家公司未必有剩余产能支持英特尔。更何况,台积电也不太可能去建设新的半导体工厂,来纯粹地服务英特尔这一个客户。因此,英特尔也一直在和三星洽谈制造合作事宜。
与其他公司合作生产自己的芯片——或者说芯片的一部分,也需要英特尔改变产品设计思路,以便新产品可以在其他公司的制造工厂使用不同的制程“配方”进行生产。然而,英特尔的优势在于内部设计和制造工艺之间的密切联系。与其他公司合作,适应别人的生产工艺,对英特尔来说,这将是一颗难以下咽的苦果。
不过,一些分析师表示,在做这些决定时,至少基辛格的技术背景会让他比前任更有优势。Techpinions分析师本·巴哈林(Ben Bajarin)表示,基辛格“有经验、有信誉、有技术权威,也受公司的重视,能够在做出这些艰难的决定后,不会受到员工的质疑和事后批评。”
莫尔海德也表示,基辛格的声望或许也可以在英特尔人才陆续出走之际,吸引更多工程师加入公司。
华尔街则十分看好这次任命。周三,英特尔的股价大涨7%。但是,从芯片行业的巨大价值变迁来看,摆在基辛格面前的巨大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他要面对的是科技史上最艰难的东山再起。
五年前,英特尔的市值约为120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台积电、英伟达和AMD这家公司的市值总和。如今,这三家竞争对手的总市值已经飙升至1万亿美元,是英特尔目前市值的四倍左右。对英特尔未来的首席执行官而言,还有什么更能说明未来挑战之艰巨呢?
科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