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后冠脉支架已在23省市区落地分别是哪些省市,其他省市什么时候落地
摘要: 前不久就有消息称,冠脉支架要降价,一段时间后调查发现,降价后冠脉支架已在23省市区落地,具体降了多少钱,哪些省市已经开始实施?
降价后冠脉支架已在23省市区落地,具体是哪些省市?
国家医疗保障局消息,截至1月9日,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海南、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3个省市区正式落地实施,这些地方的患者用上了集采后的冠脉支架。
其他省市什么时候落地降价后冠脉支架?
未落地的8个省市区已经给出了明确落地时间,1月底全国所有省份均落地实施。
冠脉支架降了多少钱?
我国每年约有100多万冠心病患者需要植入冠脉心脏支架,2020年11月初产生的10个中选品种,由均价1.3万元降到700元左右,降幅超过90%,预计节约医保基金109亿元,患者自付部分也将降低。
支架集采因其需求大价低不代表质量差
2019年7月31日,国务院发布《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明确要求按照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促进市场竞争等原则探索高值医用耗材分类集中采购。
冠脉支架成为高值医用耗材改革“第一枪”的重要原因是需求大。据国家医保局统计,中国医用耗材市场规模3200亿元,其中高值医用耗材1500亿元。而冠脉支架的总费用就达150亿元左右,占到全国高值医用耗材总费用的十分之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表示,在国内的冠脉支架介入治疗过程中,包括冠脉支架在内的医疗耗材的费用占到治疗费用总额的七成以上。
除市场需求大,产品成熟也是冠脉支架适于集采的原因之一。“冠脉支架属于相对标准化的医用耗材,各医院所需要的冠脉支架差异化不大,更方便集中采购。”一家医药平台创始人李天泉11月4日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此次国家冠脉支架集采前,江苏、山西等地已经率先进行了集采试点,中选产品平均价格降幅均超过50%。
企业之所以愿意拿出如此低价,用天津市医保局副局长张铁军的话说,这是“市场的力量”。据联合采购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此次冠脉支架集采的首年意向采购量达到107万个,占2019年各种材质冠脉支架采购量的65%。
如此高比例的市场份额是任何一家医药企业都无法忽视的“蛋糕”。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钟东波此前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国家主动集中采购的核心是带量采购机制,以合同的方式来明确药品采购的数量以确保使用,相当于供需直接见面,把中间所有销售费用节省下来,这是降价幅度大的主要原因。
此次降价力度之大,网上也有疑虑声音出现,担心低价会影响支架的质量。
对此,钟东波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解释,降价主要是降在中间环节,生产商仍有盈利,不存在降低成本来弥补利润的动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胡大一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实际上支架成本是很低的,部分支架成本甚至只有两三百元,此前价格虚高是由于中间存在着许多代理商。”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业内人士称,企业在本次集采中的定价策略是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可以接受的利润,“它(指医药企业)又不能亏。”
钟东波说,此次集采中选的冠脉支架都是已经在全国各地进行使用的,集采入选后,也还是同样的厂家、产品、生产线,质量有保障。“我们怕什么?怕采到一些便宜的、但不符合主流产品。”钟东波坦言,但采购结果显示,重点产品的范围非常理想。
“产品中选量和医疗机构需求量的配合度达到73%。”全程参与招采的天津市医保局副局长张铁军说,这可以说明,中选支架产品质量都是经过市场检验的,也体现出此次集采充分尊重了医疗机构的使用习惯和患者的习惯。
对于中选产品的质量,有关部门也将加强监管。张铁军表示,冠脉支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接受严格的监管,遵循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要求,“监管的力度只会比过去加强,不会减弱”。
患者、医保资金受益企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冠脉支架集采或许也将为一些企业提供新的机遇。在集采现场,不少来寻找新合作机会的医疗器械物流企业工作人员表示,随着集采范围的扩大,代理商和经销商的利润将被压缩,物流企业或许可以替代部分代理商的工作,直接对接器械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
而到了医生环节,在一些医生看来,支架降价对患者是好事,但“医生也可以推荐不在医保系统里,价格更高的支架,还是无法根治这一问题。”胡大一说,“根本上还是要规范医疗行为,守住医生的良心。”
霍勇也表示,接下来的医疗体系改革中,不仅要理顺高值医用耗材或者药品价格体系,也要理顺医疗体系中中间服务的价值,比如医生的劳务或技术价值。“降低耗材或药品的价格,更多地体现出知识的价值和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降价后冠脉支架已在23省市区落地,大家可以放心了,剩下的省市在1月底也会相应执行的。精准医疗概念,有必要持续关注。
冠脉支架,降价,落地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