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各项工作加速回归日常 非公开转让和配售规则将于近期发布
摘要: 5月19日,上交所交易大厅迎来疫情发生以来第一家举办现场上市仪式的主板公司。
5月19日,上交所交易大厅迎来疫情发生以来第一家举办现场上市仪式的主板公司。现场上市仪式的逐步恢复,标志上交所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各项工作加速回归日常轨道。此外,上交所表示,在特殊的隔离期,科创板对新制度的探索也扎实推进,科创板创新的大额股份减持制度——非公开转让和配售规则也正式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于近期择机发布。
窗口业务快速转线上
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期,上交所以降低传染风险为出发点,摸排隔离期企业工作的难点、痛点,将一些窗口业务及依托现场展开的流程快速妥善移至“线上”,体现了监管的弹性和温度。为尽可能减少疫情对科创板审核工作的影响,上交所在确保审核系统24小时在线的同时,针对特殊时期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开展工作面临的困难,做了一系列特殊安排,包括强化电话及网络沟通、放宽问询回复时限、变通签字方式、支持中介机构适当采用现场核查替代方式、对疫情防控企业予以快速受理和审核等。
此外,疫情防控期间,现场上市仪式暂不安排。但2月24日全新的“网络上市仪式”迅速推出,以“视频模拟鸣锣”作为替代,弥补了企业无法现场鸣锣的缺憾。而且,通过公司监管窗口,上交所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摸排科创板公司风险,并在持续跟踪疫情影响和公司复工复产情况的基础上,就公司信息披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建议方案,助力上市公司在积极抗疫的同时,及时、合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有效稳定市场预期
在快速转向线上的同时,根据疫情对市场各方的影响,上交所也及时调整业务流程,各业务条线进一步协同,逐步实现业务流程向“云端”的妥善过渡。2月3日开市以来,科创板已实现受理、审核、发行、上市、监管各项业务全面线上化——“云路通”有力保障了科创板业务运行,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
在确保前期受理、审核工作平稳的基础上,上交所通过远程办公、视频会议召开上市委审议会议等方式,积极稳妥推进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常态化、高效率的工作,确保科创板受理、审核问询、审核中心会议、上市委审议会议、提交注册等发行上市审核和注册全流程工作不受影响。从2月3日开市至4月底,上交所已累计受理57家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每月对应的受理家数分别为1家、13家和43家,全面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一批复杂性、标志性案例排除疫情影响得以正常推进,包括首家被否后再次申报获受理企业、首单撤单后重新申报企业、两家暂缓审议公司二次上会获通过等,有力稳定了市场预期。
为确保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企业发行承销工作顺利展开,上交所始终与科创板公司保持通畅联系,及时调整待发行与发行中企业发行日程,鼓励通过互联网和电话方式开展非现场路演。从2月3日至5月19日,25家“688”系列公司完成发行工作后相继挂牌,合计融资314.85亿元。
此外,为确保上市公司日常信息披露工作不受影响,监管服务工作时刻“在线”。2月3日至4月底,科创板公司已累计妥善披露各类临时公告1927份,未发生日常信息披露重大差错。4月底,科创板迎来挂牌公司“满百”的标志性节点,在各方努力下,百家公司均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在4月30日前披露2019年年报或以上市公告书形式公告2019年年度经营业绩,科创板公司首份年报披露工作圆满完成。
与此同时,疫情防控期间,科创板持续监管盯紧苗头性问题不松懈,坚决、快速、从严处置,集中处理了个别科创板公司“蹭热点”行为,对3家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予以自律监管措施。
审核提质增效
扎实推进改革,不能止步于将业务简单平移至“线上”的形式,而是要通过变化求实效、做实事。疫情防控期间,科创板实现了审核问询工作的再进阶,在持续监管环节创新和实践了一系列新制度,并督促提高科创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实在性、友好性。
非常时期,科创板审核注册工作实现向“2.0版本”的全面进阶。“升级”中的科创板审核问询突出重大性、针对性,突出为投资者判断提供有效服务,问询问题减量、提质、增效。据统计,目前科创板二轮问询后即提交中心审核会讨论和上市委审议的企业占比,已由17.7%提升到24%。从用时看,扣除补充财报、回复用时等影响,审核端用时平均65天,“2.0阶段”之后平均47天。
上交所表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正常秩序正有序恢复。上交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精准把握下一步工作方向,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以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贡献力量。
上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