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信贷风波至今难平息
摘要: 见习记者谢忠翔导致杭州银行与叶罗彬这一系列贷款出问题的关键,正是五六年前一度闹得轰轰烈烈的上海钢贸风波。
见习记者谢忠翔
杭州银行和叶罗彬之间的一系列贷款问题的关键在于五六年前曾经肆虐的上海,钢铁贸易风暴。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3年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在受理发生了2500起钢材贸易贷款纠纷,2014年第一季度增加到1051起。主要争议不再局限于上市的银行,许多小银行也卷入了其中。当时,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等大银行遭受“重大损失”,不良贷款激增。
根据民生银行2014年度报告,该行2014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17%,同比增长0.32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中信银行累计逾期贷款306.85亿元,同比增长42.82%。长三角不良贷款余额100.27亿元,占比61.26%,不良贷款率为2.22%,较2012年底大幅增长。
据2014年相关媒体报道,当时中信银行和上海利用钢材贸易企业的客户,进行了大量的小规模合资。中信银行上海分公司成为中信钢铁行业坏账最严重的分公司。当时,该行的钢材交易量为100亿元,但其风险敞口为60亿元。2014年,中信银行总统朱小黄透露,新的不良资产主要形成于2011年至2013年之间。
杭州银行上海分行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记者在网上搜索了判决书文件,关键词为“上海分行”、“钢铁”、“钢铁”。结果显示,2011年至2013年,除叶罗彬等贷款外,杭州银行上海分行还起诉了多家企业发生贷款纠纷。
根据新华社,此前早在2011年的报告,预警指标显示,上海钢铁行业存在严重的重复承诺和过度负债。在风险暴露前,原上海银监局就钢材贸易信用风险向银行发出预警,并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行为。
前上海银监局发现,大量钢铁交易商多次将储存在仓库中的同一批钢铁抵押给几家贷款机构。交易者互相担保增加借款。通过“一个女人娶了很多人”,甚至伪造仓单,钢铁商从银行获得贷款,投资房地产或其他投机领域。然而,为了追求业绩,尽职调查在银行贷款审查中是不够的。根据当时整个, 上海的钢材贸易量,贷款只需要1300亿至1400亿元,但实际钢材贸易贷款达到2400亿元,增加了1000亿元。
为解决此次危机,原上海银监局及时出台监管规定,严格控制假仓单、贷款欺诈和挪用。截至2016年,钢铁贸易融资复苏取得显著成效。钢铁贸易资产负债表内外信贷余额减少到214亿元正常贷款,1500亿元信贷资产成功重组回收。
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钢材贸易贷款为1.89万亿元,同期贷款总额为54万亿元。钢铁贸易贷款占银行,整个贷款的3.5%。其中和上海的钢铁贸易业从银行筹集了1600亿元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风险管理研究所所长陆岷峰,曾表示,在信用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直接决定其资产质量水平。无论从客户准入、贷前调查、贷款审批、贷款审核、贷后管理,都要注意风险防控。
陆岷峰认为,如果尽职调查不够充分,在客户准入审查过程中无法核实资金来源的真实性,潜在的信用风险点将隐藏在其中,并埋下隐患。在贷后管理方面,如果对贷款资金流向和抵押品状况的监控不到位,将难以有效降低风险,担保措施将形同虚设。总之,不良贷款的激增与银行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及其控制风险的能力密切相关。
杭州银行上海分行璟合工业债务案。璟合实业所欠的近12亿元本息贷款是否会“冲击水漂”,不可避免地令人担忧。
根据公告,杭州银行上海分行可依法与被告璟合签订产业协议,对抵押财产进行折价或以拍卖或变卖所得申请优先受偿。但另一份法律文件显示,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裁定,璟合工业在上海的商业地产应优先向工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支付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的租金及其他应收款项3.25亿元
杭州银行还宣布,杭州银行此前已将这起诉讼中涉及的贷款归类为不良贷款。但是,目前判决仍处于上诉阶段,被告的偿付能力和抵押物的变现时间仍不确定。杭州银行已为本诉讼所涉及的贷款计提相应的贷款损失准备。
杭州银行,钢材,不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