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偏离度校正的信号
摘要: 存款偏离度检测指标的适度放松,表明政策已经开始对监管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并逐步减轻强监管的负面影响,这种金融监管政策上的微调仍会继续。6月8日,银保监会联合央行发布了《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
存款偏离度检测指标的适度放松,表明政策已经开始对监管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并逐步减轻强监管的负面影响,这种金融监管政策上的微调仍会继续。
6月8日,银保监会联合央行发布了《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8〕48号),该通知是对2014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的修改和完善。结合近年来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新特点、风险管理的新情况,对相关存款管理行为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
48号文列举了七项不得采取的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的手段,分别为1。违规返利吸存;2。通过第三方中介吸存;3。延迟支付吸存;4。以贷转存吸存;5。以贷开票吸存;6。通过理财产品倒存;7。通过同业业务倒存。相比2014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的现行规定,48号文删除了“禁止高息揽储吸存”的条款,此项修改符合利率市场化推进的进程。
近年来,在货币基金、理财产品等对银行存款分流明显,金融机构存款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此项变动与各地自律机构放开存款上浮比例限制思路基本一致,是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强化。
48号文调整存款偏离度定量考核方法,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简化计算方法,将季末月份与非季末月份采用相同的指标计算标准。按照2014年颁布的现行规定,在计算季末月份存款偏离度时,要求当月日均存款可计入金额的增速不得超过最近四个季度的均值。另一方面,将月末存款偏离度监管指标值由原来的3%调整至4%,在月末存款偏离度监管上限提升的前提下,还取消了季末指标的约束。
考核方法的调整体现出监管层放松对商业银行适当加大月末季末揽储行为的容忍,未来有望缓解季末资金面紧张的压力。此外,监管对于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超标的处罚也有所放松,与此前超过3%即给予处罚相比,48号文对自然年内存款偏离度首次超过4%给予豁免,仅给予风险提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各家银行的调整压力。
此外,存款考核范围剔除非银机构存款,一般性存款竞争或将进一步加剧。48号文明确存款偏离度涉及的存款为一般性存款,不包含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未来银行将无法通过月末吸收非银机构存款来满足存款偏离度的考核要求。虽然考核约束指标有所放松,但考核范围剔除非银存款后,或将加大各家银行考核达标的压力。未来非银存款对银行的重要性有所弱化,一般存款的竞争将持续加剧,这将更加考验各家银行拼抢存款的“内功”。整体来看,拥有网点、品牌优势的国有大行、零售优势突出的招商银行(600036,股吧)以及深耕当地的城商行、农商行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存款端的关注点不应局限于时点数据,更应关注日均余额。东吴证券(601555,股吧)提出“存款端关注点不应局限于时点数据”,48号文中明确规定强化存款日均贡献的考评,约束存款“冲时点”的行为,也体现了“不局限于时点数据”这一趋势。2017年年末,四大行资产负债表存款余额时点数据相比9月末略微下降,但日均余额口径均保持稳步增长,且活期存款占比有所提升,存款核心优势明显。
48号文重在执行落地
根据48号文,本次修订适当放松了2014年文件的部分要求。主要包括:调高上限:将存款偏离度指标的上限由3%提高到4%;简化计算:将季末月份与非季末月份采用相同的指标计算标准,均为月末存款偏离度=(月末最后一日各项存款-本月日均存款)/本月日均存款;处罚减轻:实施差异化管理,对存款偏离度不达标银行,区分情节采取有关措施。
与此同时,48号文删除了对“高息揽存”的规定,与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政策保持一致。总体来看,48号文将监管指标值由原来的3%调整至4%,约束银行月末存款冲时点等乱象行为,有利于平滑存款的压力。
2014年的236号文由于需区分季末月份和非季末月份,计算方法较为复杂;另外,对存款偏离度指标的要求过于严苛,但监管惩戒措施较为模糊,使得政策很难落地执行。而6月8日公布的48号文则简化了计算方法,统一计算口径,相对降低了指标要求,但在政策落实方面则加大了力度,强化对存款偏离度管理的监督检查,细化对于存款偏离度不达标银行的差异化管理,确保政策易实施便落地。
“指标标准的合理化”、“计算方法的简化”,以及“处罚措施的弱化和细化”均是为“监管执行的强化”服务,因此,该项政策的出台从指标方面看似放松,实则在执行落地方面更为严格。
月末“冲时点”所付出的各类经营成本将显着下降,尽管日均存款的竞争带来银行业的存款价格竞争,但压力分散缓释后总体成本率将会下降。因为负债端的竞争范畴从月末“冲时点”转到了日常存款的竞争,竞争格局更加合理,在降低负债成本压力的同时,也带来银行负债端的定价回归合理范围。
存款偏离度监管对月末“冲时点”存款的遏制使得对日常存款吸收的竞争加剧,一定程度上可能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也会产生影响,从而使银行大肆扩张的不健康信贷消于无形,使信贷业务重新回到健康理性的发展轨道,在负债端利率下降的同时,也有助于降低贷款端利率。
对于已经严格按照236号文标准执行的银行来说,本次48号文的完善是利好,赏功罚过利好合规经营的银行。在存款偏离度方面,上限由3%提升至4%切实缓解了银行的存款偏离度达标压力,有利于银行在存款竞争压力加大和新增多项流动性监管指标的情况下保持正常运行;在计算方法方面,取消了季末月单独设置的存款偏离度计算公式,意味着银行仅需满足月度存款偏离度指标即可,无需再考虑由季末差异化公式带来的存款增速限制。
从长期来看,对存款偏离度指标的监管有助于商业银行从应付考核回归到合规经营、合理竞争的健康发展道路上来。在负债方面,有利于加强商业银行负债端的稳定性,同时使得负债端竞争由“冲时点”回归合理竞争的范畴,有利于负债端定价的合理化,最大限度平滑负债端成本;在资产方面,有利于商业银行合理发展信贷业务,降低贷款端利率,有利于实体经济的修复。
熨平银行经营的波动性
中泰证券认为,48号文出台的主要目的在于舒缓银行间存款竞争的压力,尤其是缓解存款争夺的压力。到目前为止,银行2018年存款竞争压力持续较大,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银行在存款预期悲观时,对存款的争夺会更加激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新文件对存款偏离度的放松及处罚的放松,同时考虑了季节因素,银行存款考核指标压力有所缓解,将减弱银行“抢存款”的压力,对市场流动性偏利好。
据此判断,预计下半年银行存款压力会有所缓解,目前是存款压力的高峰,未来有可期的边际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央行货币“紧平衡”持续,用降准对冲压力;第二,表外理财和结构性存款对存款分流降低;第三,经济放缓后,资产配置压力减少。预计银行净息差下半年将保持平稳,主要原因在虽然负债端利率上升速度放缓,但资产端利率上升速度亦放缓。
此外,48号文取消季末月末特殊算法,使得指标计算上更为合理。原指标要求存款全年平滑增长,忽略了存款的季节性因素,将季末月末与普通月末给予相同的考核标准,减轻了季末月末的达标压力。删除对高息揽储吸存的限制,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由于2015年10月已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二是未来市场化利率改革会持续推进。
就银行之间而言,存款偏离度新规使中小银行更受益。一方面,小银行受限于经营区域,难以实现跨区域波动对冲;另一方面,存款规模基数较小,偶发存款会带来较大的波动,而放松一个百分点使得小银行对存款管理更有余地。
具体来看,从新文件与旧文件的对比进行分析,结果是总体放松。首先,存款监管和计算部分放松。存款偏离度放松,将月末存款偏离度由不超3%调整为4%,月末最后一日各项存款额度增加=本月日均存款×1%。
除此之外,季末月末与普通月末偏离度算法统一,原季末月末日均存款≤上月日均存款×(1+最近四个季度最后一月日均存款增长率的均值),现统一为月末存款偏离度=(月末最后一日各项存款-本月日均存款)/本月日均存款×100%。
总体处罚力度有所放松,体现出监管政策有保有压的意图。对于首次超过监管阈值,旧规为“自下月起连续暂停准入事项3个月以上”,新规则是给予风险提示。对于年内两次超标,旧规为“适当降低其年度监管评级”,新规为“暂停部分准入事项”、“作为其年度监管评级参考因素”。对于超过阈值1个百分点,旧规为“自下月起连续3个月暂停其部分业务”,新规则是“暂停或限制其部分业务”,删除了“连续3个月”的表述。
其次,新增要求使得监管更全面。48号文从商业银行、监管机构角度均新增了具体要求,从而使存款偏离度的监管更为全面。新增违规吸存限制,新增监管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对以贷转存吸存新增限制、不得“以存款作为审批和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2。新增对商业银行的要求,在自律意识方面要增强。3。新增监管机构的贯彻落实要求,密切跟踪、及时通报和纠正存款异动较大的银行,对管理不规范的银行制定详尽的整改计划,明确具体的整改措施和时间表,严格落实整改方案和责任。
第三,删除不合时宜的表述。删除高息揽储限制,与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一致。旧规发布于2014年9月,当时对存款利率上限仍有限定,2015年10月放开了对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定,此处删除对高息揽储的限制与此吻合。从另一层面来看,删除高息揽储限制可能将是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相配套,当前存款上限虽放开,但仍受自律组织的约束,未来“双轨制”并轨,就更加不存在高息揽储的说法了。
除了上述政策要点以外,48号新文件还有其他值得关注的地方,比如存款偏离度放松对小银行的利好作用要大于大银行。
实际上,存款偏离度是对法人机构进行考核的标准之一,对于跨区域布局较广的银行而言,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一致,一家分支行的波动可由其他分支行进行相应的对冲。而对于深耕本土的城商行、农商行等地域性较强的银行而言,它们在实际经营上则难以实现跨区域波动的消除,包括存款波动的对冲。
另外,显而易见的是,由于与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的存款规模都比较小,一笔新发的存款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增量(如2018年一季度的宁波银行(002142,股吧)),存款的波动性也相对较大,更容易突破原先的存款偏离度监管指标。随着监管新规对存款偏离度放松一个百分点,这使得小银行对其存款的管理更加游刃有余,也对小银行的业务经营形成一定的利好。
而取消季末月末的特殊算法,也使得新规在指标计算上更为合理。原指标设计忽略了存款增长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企业生产销售的周期性、居民个人收入支出的季节性,以及节假日等因素均会造成银行存款增长呈现一定的季节性规律。原指标的设计要求存款全年保持平滑增长,实际上是否认了银行业务经营和存款增长具有一定波动性地客观存在,会给银行经营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
政策微调仍会继续
根据中泰证券的测算,上市银行总体存款偏离度不高。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存款偏离度在4.5个百分点以内,农商行在5个百分点至6个百分点之间,符合前述的分析,小银行由于区域与规模基数等原因,存款的波动较大。
中泰证券的测算方法如下:我们分别对2017年上半年、2017年全年上市银行的存款偏离度情况进行了计算,根据月末存款偏离度的计算公式=(月末最后一日各项存款-本月日均存款)/本月日均存款×100%,其中“月末最后一日各项存款”为2017年上半年、2017年年末的时点数值;“本月日均存款”由于数据不可得,我们采用了2017年上半年、2017年全年的日均余额数据进行估算,在计算结果方面有一定的误差,另外,由于2017年是全年的日均余额数据,与实际偏差值会更大。
具体到银行个体来看,银行间存款偏离度的差异较大。偏离度在4个百分点以内的银行有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中信银行(601998,股吧)、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南京银行(601009,股吧)、宁波银行、江苏银行(600919,股吧)、江阴银行(002807,股吧)、无锡银行(600908,股吧)。而常熟银行(601128,股吧)在2017年上半年甚至一度达到10个百分点以上。
银保监会此次调整了存款偏离度的检测指标,上限从3%提高到4%,而且取消了季末的存款偏离度的检测指标,同时在处罚力度上也适当放宽。中信建投(601066,股吧)认为,“大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保本类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下降,提高银行负债端规模有一定的压力,存款偏离度达标也存在难度。而且,主动负债规模和占比在下降,银行的负债大多来自被动的存款,也在提高负债端存款的压力。另外,存款利率上抬也会带来银行负债端成本率系统的回升。因此,此项政策在此时落地刚好适应目前银行负债端的变化,并将减轻银行负债达标的压力,降低负债端成本率,中长期来看会降低银行资产端的收益率,有利于实体经济的修复。
近期,央行和银保监会陆续出台金融监管政策上的微调,以便适应大资管新规落地对银行业基本面和宏观经济的影响。这表明,政策已经开始对监管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效果逐步落实后将减轻这些负面影响。
例如,随着大资管新规的落地,央行和银保监会随后也出台对应的政策以缓解资管新规对银行业基本面和市场流动性的负面冲击,如MLF抵押品的扩容、存款偏离度检测指标的适度放松等,可以预见的是后续政策会继续微调。
目前,银行股处于历史估值的底部,安全边际较高,估值上升的空间要大于下行的空间。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有助于降低市场无风险利率水平,对银行估值形成有力的支撑。加上各类风险防控文件的出台,使得银行系统性风险正逐步出清,从而降低银行股的风险溢价。
偏离度,放松,负债,商业银行,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