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存款大降1.32万亿元背后
摘要: 4月票据压降空间有限却影响一般信贷投放,债券融资走强补充资金供给。但居民存款大降1.32万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降幅,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趋势值得关注。5月11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
4月票据压降空间有限却影响一般信贷投放,债券融资走强补充资金供给。但居民存款大降1.32万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降幅,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趋势值得关注。
5月11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3.77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8万亿元,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284亿元;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725亿元,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万亿元;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81.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票据压降空间有限
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8万亿元,同比多增800亿元;剔除非银贷款685亿元后,新增人民币贷款1.11万亿元,同比多增255亿元。但实际上,由于票据压降空间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般信贷(扣除票据)的投放。4月新增票据23亿元,较2017年同期多增2006亿元,扣除票据及非银贷款后的一般信贷增量较2017年同期减少1751亿元。
具体来看,4月居民信贷增量与企业一般信贷(扣除票据)增量分别为5284亿元、5703亿元,较2017年同期少增426亿元、1367亿元。居民端去杠杆成效显着,在消费贷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居民短期信贷增量下行,4月为1741亿元,比3月的2032亿元又有所下降。与此同时,持续的楼市调控影响按揭贷款增量,4月中长期贷款新增3543亿元,同比少增898亿元。
而在企业端,短期与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737亿元、4668亿元,较2017年同期分别少增817亿元、558亿元。展望5月,综合考虑表外融资向表内的转移以及票据压降空间有限的影响,预计新增信贷规模为1.1万亿-1.2万亿元。
4月新增社融1.56万亿元,同比多增1720亿元,社融同比增速为10.5%,基本环比持平;加回地方债后广义社融同比增速较上月提升0.2个百分点至10.5%。债券融资需求的走强是带动社融多增的主要因素,债券融资规模的扩大有助于补充整体资金供给从而改善流动性。
在表外融资受限以及表内信贷资源紧张的背景下,随着债券发行成本的下降,部分表内信贷以及表外融资需求向债券融资转移。4月债券融资增量为3776亿元,同比多增3275亿元,占社融增量比重环比提升20.6个百分点至24.2%。
4月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规模分别新增-1481亿元、-94亿元,较2017年同期减少1433亿元、1567亿元,未贴现承兑汇票规模新增1454亿元。展望5月,预计社融增量约为1.2万亿-1.3万亿元。
4月新增人民币存款为5352亿元,同比多增2721亿元,主要是由于企业存款的改善,4月新增企业存款5456亿元,同比多增5004亿元。居民存款季节性回落,单月新增-1.32万亿元,整体来看,存款增长依然乏力,下降规模较2017年同期多1000亿元。
在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的背景下,4月非银存款新增3618亿元,同比下降1719亿元。4月财政存款季节性回升,新增7184亿元,同比多增759亿元。尽管4月缴税对于M2增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央行4月实行的定向降准有助于流动性的改善,4月M2增速环比上行0.1个百分点至8.3%,预计未来M2增速的下行空间有限。
居民存款创历史单月最大降幅
值得注意的是,居民存款的大幅下降引发市场对于存款脱媒以及储蓄率下滑的关注。数据显示,4月新增存款5352亿元,从存款结构看,新增存款主要来自政府、企业和非银金融机构,住户存款则大降1.32万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降幅。虽然新增存款整体保持较快增长,但居民部门的存款的大幅流出依然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居民存款增长放缓并非短期现象。“存款立行”是过去大多数银行经营的首要战略之一,因为存款的多寡直接决定银行在规模、客户、中收、渠道等各方面竞争力的强弱。但资管时代加速了居民存款的脱媒速度,2015年,存贷比的取消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存款的必要性,叠加实体去杠杆对货币增速的影响,近年来居民新增存款一直保持相对平稳,增速则显着放缓。2018年一季度,居民累计新增存款4.27万亿元,同比多增3100亿元,较2017年全年仅少增3300亿元。因此,4月居民存款的大幅下降并非短期现象,而是金融环境变化的结果。
当前,中国居民收入与存款增速相对较为匹配。2018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累计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增速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居民存款余额同比增长7.6%,增速同比下滑2.4个百分点。从中长期角度看,考虑到银行揽存的季节性因素,居民收入与存款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并未出现大幅的背离。因此,存款增速的下降更多在于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的比例发生了变化。
利率市场化与互联网金融加速存款分流。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和资管产品体系的丰富,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传统和单一形式的储蓄形成了一定冲击和分流。银行理财、信托、券商资管计划、公募基金等规模都出现了较快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大幅降低了居民财富管理的门槛,为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提供了更便利的土壤。其中,互联网金融的典型代表货币基金2017年余额为6.73万亿元,当年增长2.45万亿元,而居民存款余额同期仅增长4.55万亿元,储蓄存款被显着分流。
居民杠杆率的提高使得存款增长压力较大。从2015年起,居民部门进入了一轮快速的加杠杆进程,贷款增速保持较快增长,新增贷款量也在2016年和2017年连续超过存款新增量,居民部门资金需求快速提升也使得存款的增长存在较大压力。
实际上,存款的分流和利率市场化对近年来银行息差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长江证券(000783,股吧)认为,在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以及居民杠杆快速上升的背景下,存款进一步分流的速度将有所放缓,净息差受冲击最大的阶段或已经接近尾声,但中小银行仍面临较大压力。据银保监会统计,2018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2.08%,较2017年全年小幅收窄2BP,较2017年同期提升5BP(2017年较2016年下降12BP),息差对净利润贡献由负转正,仍处于向好通道。分类型看,国有大行较2017年继续回升3BP至2.10%,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较2017年分别收窄7BP、5BP、10BP。
融资规范大势所趋
尽管4月社融新增超出市场预期,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所反弹,但从社融10.5%的同比增速来看,明显低于2017年的12%-13%。这说明就反弹幅度而言,4月经济仍温和,反弹难言强劲。M2增速仍偏弱,可能受到居民存款和财政存款的拖累。4月新增居民存款增长为负指向银行负债端的存款压力仍较大;而新增财政存款明显超出2017年同期,意味着大量资金回流至央行,可能是4月中旬资金面紧张的重要原因,也对M2形成拖累。
2018年以来,社融中的非标融资新增额明显放缓,4月延续这一趋势,新增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均为负,非标对接的融资需求转向贷款、债券等标准化融资工具。社融仍以贷款为主,新增贷款基本与2月、3月持平,略高于往年同期。居民贷款仍居高位,但回落迹象显现。
4月新增居民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仍高达45%,不过低于3月的51%,较2017年4-12月的58%也有所下降。银行承兑汇票新增1454亿元,可能反映了居民贷款绝对规模仍较高的情况下,信贷额度受约束,可能迫使企业的部分融资需求转向票据。4月企业债券净融资为2016年12月以来最高,指向债市回暖的背景下,企业对债券的融资依赖度上升。
近期“加息降准”这种看似矛盾的政策,指向政策从过去的总量转向结构微调。4月上旬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结构性去杠杆……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说明对融资的规范、整顿是大势所趋。结合资管新规的落地,预计对非标融资的限制将延续。未来非标面临的不仅仅是新增额的下降,存量可能也要稳步回落。
而4月中旬央行宣布降准置换MLF,这一方面可能是为银行表外回表预留空间,另一方面央行也特别提到额外释放的资金可以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低成本资金来源。这也说明当前政策有收有放,结构性特征愈发明显,在关注总量的同时,政策也在聚焦结构性的微调。
年初以来,在表外融资受限需求向表内转移以及票据为一般信贷腾挪空间作用有限的矛盾下,表内信贷资源紧缺,但从3月开始,在债券发行成本下行背景下,呈现出部分表内信贷以及表外融资需求向债券融资转移现象。经过前期调整,目前银行板块估值已回落至0.9倍PB左右,目前估值对应隐含不良率接近11%,对资产质量的负面预期较为充分,估值安全边际较高。
(原标题:居民存款大降1.32万亿元背后)
信贷,下降,增长,同比多增,债券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