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百亿收购案如何重伤百货股?
摘要: 日前,亚马逊宣布收购全食超市,交易额达137亿美元。美股商超百货股闻讯后大跌,市值蒸发数百亿美元。从A股的角度去审视这桩交易及其产生的连锁反应,不太好理解。惯常的逻辑是,当资本或产业巨头斥巨资收购某一
日前 ,亚马逊宣布收购全食超市,交易额达137亿美元。美股商超百货股闻讯后大跌,市值蒸发数百亿美元。
从A股的角度去审视这桩交易及其产生的连锁反应,不太好理解。惯常的逻辑是,当资本或产业巨头斥巨资收购某一标的时,该标的所在的行业一般会大受提振。
比如,阿里此前曾宣布入股三江购物(601116),后来又拟入股港股联华超市(00980.HK),均曾引发A股商超百货类板块集体躁动。
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可以从三个维度去阐释。
第一,产业角度。实际上,商超百货在全球绝大多数地区都属于充分竞争领域,产业集中度以及在充分竞争的背景下精细化运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进行产业竞争的时候,各家企业一定会被市场分成三六九等,比如会根据市值、营业额以及门店数量等对商超百货类公司进行排序,金字塔的结构有时是非常分明的。
全食超市恰好位于商超零售子板块食品杂货的顶端,当它被收购时,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预期会非常强烈,市场会被蚕食,资源会被聚焦。这对位于金字塔中底端的企业以及与全食超市存在一定竞争关系的其他子板块的优秀企业并不是什么好事。
假如是一家位于金字塔中底端的企业被收购,并不会造成资源的过度倾斜。当然,这并不是说A股的某些被并购或被入股的商超零售企业就一定位于金字塔中低端,而是说A股的大多数商超零售企业在细分领域区别不大。换言之,A股商超零售的金字塔结构可能不是那么明显。
第二,并购角度。并购是资本对产业资源的强制性人为洗牌,资本规模和管理能力更具优势的并购方的洗牌能力更强。
在这方面,阿里的并购洗牌能力不逊于亚马逊,但在并购方与被并购方的力量对比方面却有很大的差距。
具体而言,亚马逊与全食超市之间的差距,比阿里与三江购物或联华超市之间的差距要小很多。
因此,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可以看作是资本或者产业之间的整合,而阿里收购联华超市更像阿里产业链的一次拓伸。
所以最后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阿里入股三江购物、联华超市,相当于给A股零商超零售板块带来了资本陆续注入和组织生产方式变革的预期。
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也会产生类似的预期,但寡头整合带来的蚕食预期更为强烈。
按照这个逻辑,无论阿里收购三江购物抑或是其他的零售企业,最终对整个板块形成的重估预期可能都是一样的。
第三,估值角度。如前所述,资本巨头的收购会带来重估预期,但重估的方向和力度是不一样的。
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产业重构格局相对比较明显,更具量化效应,即亚马逊-全食超市联合体对市场份额的“侵占”更容易测算,确定性相对更为明确。
而阿里收购三江购物对板块的重构效应很难进一步量化,不确定性会比较强。恰恰是基于一种乐观的不确定性,A股商场零售板块反而迎来了一个阶段性的重估机会。
当然,实体领域与二级市场并不是严格对应,亚马逊收购和阿里收购对两个市场造成的不同反应,也不应成为将两个市场对立起来的理由。假设亚马逊将来收购一家相对较小的商超零售企业,或许市场的反应完全不一样。
收购,超市,亚马逊,阿里,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