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资质国进民退 去杠杆下关注风险
摘要: 1.发债民企在哪里?1.充分竞争的中下游行业。我们统计了各行业发债企业中民营企业的占比,计算机、医药生物、电气设备、轻工制造和纺织服装行业均超过50%,多是充分竞争的中下游行业;而上游行业诸如钢铁、煤
1.发债民企在哪里?
1. 充分竞争的中下游行业。我们统计了各行业发债企业中民营企业的占比,计算机、医药生物、电气设备、轻工制造和纺织服装行业均超过50%,多是充分竞争的中下游行业;而上游行业诸如钢铁、煤炭则是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导,发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较少。2.北上广深和江浙、山东。北上广深、江浙、山东是民企债券存量较多的几个地区。北上广深民企债券主要以地产债为主;江浙地区则集中在商业贸易和地产行业,化工、建筑装饰、钢铁、纺织等行业的民企债券也较多;山东地区发债民企主要集中在化工、食品饮料、综合、纺织服装行业,规模占比合计达到77%。
2.为何说信用资质国进民退?
1)经营角度,供给侧改革国企受益更多
利润在国企、民企间再分配。供给侧改革改的是煤炭、钢铁等严重过剩的行业,在缩减产能的同时导致了相关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推升了大部分中下游企业的成本,部分产品缺乏涨价基础、议价能力不强的企业,利润受到挤压。从企业结构上看,上游行业多为国企,中下游行业诸如纺织服装、轻工制造等则以民营企业为主。因此,在上下游受益不均的同时,利润也在国企、民企间进行了再分配,民营企业显然是受到挤压的那一端。
国企盈利增速远高于民企。16年四季度规模以上企业中,国企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为20%,是私营企业利润增速的10倍。2017年1季度国企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8%和71%,私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仅有13%和16%,远低于国企。行业层面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超过一半的利润增量来自于采矿、黑色金属、有色等供给侧改革相关行业。
2)融资角度,民企“融资难、融资贵”加剧
民企应付债券占债务的比重较高。计算机、传媒、纺织服装、医药生物、食品饮料行业的民营企业普遍具有高债券融资比例的特点,这些行业应付债券占有息负债的平均比值均在40%以上。其他行业民企债券融资依赖度多在20%-30%。
市场调整期民企发债规模仍然较高。受债市调整和监管升级影响,16年12月-17年2月信用债净融资连续3个月为负,但民营企业在这3个月里,债券的发行量还是覆盖了到期量,净融资额一直在零值以上。17年3月信用债净融资小幅转正,民营企业是主要推动方,当月债券发行额超过810亿元,净融资接近300亿元。
发债以维持债务滚动,较难转向银行贷款。债市经过大幅的调整,目前的融资成本已经不低,甚至还要高过银行贷款,但从发行结果来看,一季度民营企业发行债券中,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债务滚动,而且仍有44%的债券募集资金会用于偿还或置换贷款,或表明在债券融资优势渐消的时候,民营企业也较难转向银行贷款。
金融市场加息,推升债券融资成本。相较去年,今年主要信用债品种发行利率均值明显上移,比如4月份企业短融发行成本较去年12月上行了接近60BP,3-7年中票发行成本较去年12月上行了约90BP。对民营企业来讲,获得银行更多的贷款存在困难,不得不继续发债以滚动债务,承担了利率上行的成本。
3.金融去杠杆或推升民企风险!
货币政策转向,融资环境趋紧。不论是央行抬高资金成本,还是今年央行MPA考核从严、银监会出台7大文件,核心目标是抑制银行体系的货币超发,尤其是对逃避监管的影子银行体系要严格监管。这就意味着在去杠杆过程中,原先被多创造出来的流动性会逐渐收回来,用来满足信用融资的资金也会变少。
金融去杠杆,风险偏好趋降。银监会规范委外或促使资金回流表内,而且近期已经出现一些银行赎回委外,给债市带来抛压;监管的推进将进一步降低银行风险偏好,低等级信用债新增需求下降,且在信用创造整体收缩的背景下,民企和小企业的信贷融资首当其冲,造成民营企业融资的趋紧。另外,受部分企业担保圈贷款风险的影响,银监会52号文要求排查“担保圈”风险,也会增加民营企业获取贷款的难度。
债券到期量高,再融资难度加大。目前民营企业存量债券规模在2万亿左右,存量债券年内到期的约3450亿元,比去年同期的实际到期量还要多350亿;而且2018年-2021年每年还会有3000、4000亿元的到期量。随着前两年货币宽松时发的债券陆续到期,融资趋紧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超预期信用风险下降,但民企信用风险趋升。由于中上游国企盈利和现金流改善、供给侧改革仍在推进、防控金融风险下政府维稳动力强,超预期信用事件发生的概率降低,出现像16年4月份那样由信用风险引发股债调整的可能性不大,但在融资环境趋紧、严监管挤泡沫的大环境下,信用风险仍需高度警惕,尤其是对于信用资质较差的民营企业!
融资,债券,民企,民营企业,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