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次新股短期反弹契机
摘要: 近期次新股整体相对弱势,深次新股指数自3月下旬创下1633点的反弹高点以来,目前已连续回调25%,回撤幅度显著超越同期各大指数。本轮次新股的大幅下跌根源还是在于过高的估值难以支撑当前股价,但是短期流动
近期次新股整体相对弱势,深次新股指数自3月下旬创下1633点的反弹高点以来,目前已连续回调25%,回撤幅度显著超越同期各大指数。本轮次新股的大幅下跌根源还是在于过高的估值难以支撑当前股价,但是短期流动性的困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次新股的回调。短期来看次新股存在反弹的迹象,中期而言仍面临较大的估值压力。
高估值和流动性导致次新回调
以深次新股指为例,本轮回调前动态市盈率一度达到80倍,相比之下同期沪深300指数仅13倍,即便是创业板指也不过37倍,次新股估值有回归中枢的动力。如今沪深两市共有3200家公司,倘若目前的发行节奏得以保持,明年将有望达到4000家上市公司的水平,这种源源不断供应的新股将对次新股的高估值形成压制。如果我们从筹码的角度分析,单方面增加新股供应的直接结果便是上市资格稀缺性的下降,结局将是上市公司隐含壳价值的缩水,如目前沪深两市总市值最小的非创业板(创业板不可借壳)上市公司宁波富邦仅22.5亿元,相比前期的50亿元已大幅缩水。
作为市场情绪的晴雨表,次新股走势往往代表了短期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近期监管层又是打压游资炒作,又是严控银行委外资金规模,对短期的流动性造成了一定影响,截至目前两市每天都还有“闪崩”行情上演。无论是北方股份、恒泰实达、华昌达等小市值的品种,还是中国化学、葛洲坝、中国交建这一类大市值巨无霸,都没能逃脱“闪崩”命运,这是市场流动性匮乏的缩影。作为依赖流动性驱动的次新股,当市场资金纷纷涌向消费白马进行避险时,次新的回调之势便难以阻挡。
次新股整体反弹空间或达10%
次新估值有一定程度改善,一是近期新上市次新股连板数量变少,二是原已上市一段时间的次新股估值回落到阶段性低点。对于前者,4月以来新股上市后的连板数量大多在10个以内,大幅低于此前15板的平均水平,开板估值大约在50~70倍,经过第一轮股价和估值回落后已有部分次新股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对于后者,深次新股指数是很好的观察对象。从市盈率角度来看,该指数估值已从前期的80倍回落至目前的64倍,已低于今年1月17日第一轮反弹时的低点,短期而言其估值有反弹的内在需求。然而长期来看60倍市盈率仍不具备投资价值,预计仍有20%~30%的下修空间。
中期来看,金融监管加严的趋势刚刚开始。当前银行委外的排查只是监管升级的序幕,这意味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包括股票在内的证券市场都很难找到系统性的投资机会,中长期来看我们不宜对次新股这种估值过高的板块存在过高的反弹预期。尽管如此,近期我们还是看到了次新股情绪改善的迹象,一方面是下跌打开了反弹空间,另一方面是市场对监管收紧和流动性困局的情绪有所缓解,比如近日雄安主题再起是短期风险偏好修复的明显信号,预计风险溢价的回升将驱动次新股的反弹。从技术角度来看,本轮次新股整体反弹空间或达10%,个股存在10%~30%的反弹。
三条思路把握反弹机会
既然次新股反弹的窗口已经开启,投资者应该选择什么思路进行布局?一方面,上一轮反弹(1月17日至3月7日)行情为我们提供了教材,可以根据上一轮反弹品种的特征来推断本轮反弹的受益股;另一方面,还可以从行业横向对比的角度出发,挖掘存在估值修复预期的次新股。
上一轮反弹前期开板的次新股普遍获得了不错的二次上涨,典型的如宣亚国际、泛微网络、视源股份等。按照同样的方法,可重点留意近期开板的次新股。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过于激进的追高式投资策略未必适合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
其次是未享受到估值溢价的次新股。吉比特、弘亚数控、万集科技、裕同科技等均是很好的例子。简单举两个例子:吉比特作为游戏新星,开板(1月19日)估值仅28倍,或许是当时估值最便宜的游戏股,上一轮反弹幅度达到80%;弘亚数控开板(1月13日)估值38倍,尽管表面看估值不算便宜,但实际上在机械公司当中已有性价比优势,且其产品应用领域定制家居行业景气度很高,去年净利润同比实现74%的增长。本轮回调后,已有不少次新股具有估值优势,笔者将按行业进行了如下的梳理:金融方面,如上海银行(9倍)、贵阳银行(10倍);消费方面,如飞科电器(34倍)、中国电影(42倍)、步长制药(30倍);周期品方面,如海兴电力(31倍)、小康股份(37倍).
笔者将上一轮回调(2016年底到2017年1月)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回调幅度较大的次新股在反弹周期同样有较强的上涨动力,且反弹的力度基本与回调力度呈高度正相关。基于这点,近期回调幅度较大的品种有至纯科技、新雷能、天马科技、和胜股份、江龙船艇、兴业股份、万集科技等。
综合考虑基本面、技术以及市场情绪,当前阶段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公司如:中国电影、飞科电器和吉比特。
中国电影拥有完整电影产业链体系,是国内两家具备进口片发行资质的公司之一, 政策红利保证了公司在发行领域的龙头地位。电影放映方面,公司控股了国内前十大院线中的三家(以加盟模式为主),合计票房收入位居行业第一。从2015年情况来看,公司电影发行业务的收入占比最大,其中进口片发行收入又占总发行收入的81%, 为总营收的43.9%。考虑到今年是进口片的大年,对于进口片发行收入占比较高的中影而言盈利有望得到显著改善。行业方面,2月以来进口片票房的热度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国产片票房的颓势,据华泰证券估计,每增加10亿进口票房,将给公司带来约5000万的利润贡献。
飞科电器作为个人护理电器龙头,立足国内个人护理电器市场,七成营收来源于电动剃须刀业务并享受了垄断红利。公司利用“飞科”与“博锐”双品牌战略进行不同层次市场竞争,市场零售量以及零售额仅次于飞利浦。受益于个人护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公司主营产品价量齐升,2017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38.22%,去年底主要产品均价提高10%以上,带动盈利能力的显著改善。品类拓展方面,公司今年将增加加湿器、空气净化器、吸尘器等家居产品,目前正在研发电动牙刷、美容仪等个护新品。
吉比特在游戏行业享有较高估值性价比。公司去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85亿元,同比增长234%。公司收入与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依赖于十年端游IP转型手游产品《问道手游》的成功,在2016年4月上线至2016年底的9个月中,合计贡献收入约为10亿元,也带动了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的大幅增长,预计该款游戏今年仍将为公司贡献大量利润。与此同时,公司继续通过参股+代理运营的方式布局行业。其中,《不思议迷宫》、《地下城堡2》均是爆款制作,前者长期位居iOS付费榜Top2.
新股,反弹,公司,10,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