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 带刺的玫瑰?
摘要: 16年以来,我国房价大涨引发地产调控,同业加速扩张带来了同业监管,而这又恰逢我国利率市场化推进,金融机构之间竞争加剧。回顾美、日、韩的利率市场化经验,我们发现这场景似曾相识。1.美国利率市场化与储贷危
16年以来,我国房价大涨引发地产调控,同业加速扩张带来了同业监管,而这又恰逢我国利率市场化推进,金融机构之间竞争加剧。回顾美、日、韩的利率市场化经验,我们发现这场景似曾相识。
1. 美国利率市场化与储贷危机
86年完成利率市场化,期间主动负债大增,存贷利差先降后升。美国利率市场化始于1970年,成于1986年。期间存款占比由73年初的90%下降到87年的78%,而同业借款从7%增加到16%。利率市场化抬升负债成本,叠加联储加息,存款利率上升幅度远大于贷款利率,使得存贷利差大幅缩窄,而后随着利率下降而回升。
风险偏好抬升,地产贷款高增。面对资金成本上升的压力以及激烈竞争,商业银行普遍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增加贷存比,并且增配高收益资产。这体现为房地产贷款比重持续增加,1987年房地产贷款比重已经超过了工商业贷款,而到了1990年,房地产贷款比重大幅上升至40%。与此同时,非银机构崛起,金融部门非存款负债占GDP的比重从70年的25%飙升至90年的127%。
地产风险积聚,储贷危机爆发。由于金融杠杆攀升、大量信贷投向地产,80年代美国地产市场繁荣发展。1986年美国取消了对地产投资的税收优惠,叠加空置率高企、美联储加息,地产市场景气度下滑,不良贷款严重,最终导致银行业危机。
2. 日本利率市场化与泡沫经济
与美国一样,主动负债增加,信贷涌向地产。日本利率市场化在94年完成,期间存贷利差整体下行,商业银行主动负债占比从77年的14%上升到1996年的26%。从资产端看,按揭贷款和地产贷款比重持续增加,金融同业贷款比重同样抬升,而制造业贷款比重从70年代前半期的39%下滑至90年代前半期15%。
加息刺破资产泡沫。1985年-1990年间,货币宽松+信贷扩张,流动性流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催生股市泡沫和地产泡沫。面对资产泡沫和高企的物价,日本央行在1989年开始连续加息,刺破资产泡沫。银行不良率从92年的2%飙升至95年14%的高位,银行在内的诸多金融机构面临破产。
3. 韩国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危机
非银大发展,风险偏好抬升,短期外债飙升。韩国经历了两轮改革,终于在97年完成利率市场化。期间金融业资产大增,非银尤其迅猛,非银机构的金融资产平均增速为28%(1980至1996年),远高于同期银行增速。贷款方面,地产和家庭贷款占比从20%增至25%(93年至96年)。从杠杆率来看,金融部门大幅加杠杆,非存款负债占GDP的比重从70年的42%飙升至96年的127%。另外,90年代初面对经常账户的持续逆差,韩国放开了银行体系短期资本流入限制,银行外债飙升,到了97年6月银行短期外债已经达到外储的2倍。
从货币危机到银行危机。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韩国,短期外债恐慌性流出,外储减少,韩币大幅贬值。韩国财阀经济下,企业严重依赖银行贷款,叠加利率飙升、经济放缓,部分企业陷入危机,如韩国第二大钢铁企业韩宝集团破产。银行不良贷款大增,部分银行倒闭。与此同时,股市泡沫破裂,非银机构资产大幅收缩。
4. 利率市场化,带刺的玫瑰
美日韩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加剧机构间竞争,引发金融机构扩大杠杆、提升风险偏好,容易催生资产泡沫,一旦货币政策转向或外部环境巨变,泡沫破裂引发危机。我国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银行资产负债快速扩张,同业存单兴起,银行表外利用信托、基金、券商通道逃避监管,使得地产和金融市场出现泡沫。而目前货币政策趋紧,金融监管全面从严,也意味着资产泡沫承压。
利率,市场化,地产,银行,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