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城市化:趋势还是幻象?
摘要: 1-2月三四线城市地产销售火爆,部分城市人口流出略放缓,人均GDP接近10年前的一二线水平,共同引发市场猜想:三四线能否复制一二线的城市化经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我们看来,短期数据的改善并不意味
1-2月三四线城市地产销售火爆,部分城市人口流出略放缓,人均GDP接近10年前的一二线水平,共同引发市场猜想:三四线能否复制一二线的城市化经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我们看来,短期数据的改善并不意味着长期趋势的形成,三四线城市化仍面临三大挑战,本报告中我们将作详细分析。
人口能否集聚?从美国和日本城市化的经验来看,人口持续向大城市区集聚。美国从1950年代以来,5万-25万人的都会区人口比重基本稳定;而100万以上人口的都会区人口比重则从26%激增至56%。日本人口集中地区人口比重从1960年的43%上升至2010年的67%,人口持续向三大都市圈集聚,1973年后从向“三极”集中转为向东京圈“一极”集中。城市人口集聚服从Zipf定律,即国家内第N大城市的人口,是首位城市人口数量的1/N,其含义是规模效应完全补偿了边际成本递增,大城市的增长速度并不会比小城市慢。但Zipf定律在中国部分失效,原因在于限制人口流动造成的大城市人口增速过缓。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向一二线集聚的趋势仍未改变,东北等地区甚至出现三四线人口流出。
产业能否支撑?人口集聚本质上是产业的集聚,国际经验表明,稳态下城市的经济份额与人口份额之比应趋近于1.而中国经济-人口份额比则是一二线高企,三四线平衡。4个一线城市的经济-人口份额比均在2.0以上,大部分二线城市的经济-人口份额比也都在1.0以上,预示未来仍将保持人口净迁入。而反观三四线城市,其经济-人口份额比则徘徊在1.0左右,预示未来人口迁入迁出平衡。从企业部门看,中国优质企业在三四线城市的微乎其微.500强企业三四线占比仅10%,而A股上市公司中三四线企业仅占2%,三四线城市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规模仅为一二线城市1/20.从居民部门看,三四线城市的居民收入和个人所得税也都要远低于一二线。三四线城市平均人均收入只为一二线城市的一半。所得税上一线已经有百亿甚至突破千亿规模,二线城市普遍停留在40-160亿,而三四线城市平均仅为20亿左右。
资源是否充沛?资源的分布在城市间也极不均衡,优质资源在一二线城市广为集中,而三四线城市资源有限甚至匮乏。教育资源上,一线城市的优势突出。一线城市平均拥有62所普通高等学校,而三四线城市平均只有4所。人均教育资源的分布依然极不均匀,北京、上海普通高中生师比分别为8和9,一二线城市集聚的江浙地区为10左右,但中西部地区普遍高企,江西高达17.5。而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更是高度集中,京沪高校招生占比仅4%,但科研机构招生占比高达22%.医疗资源上,大量优质资源向京沪集聚。一线城市拥有床位数是三四线城市的5倍。12年以来,京沪三甲医院数量占比稳步提升。对比各省人均医疗资源,北京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接近4,浙江接近3,而中西部地区普遍在2左右甚至更低。一二线城市同样拥有交通资源的便利。一线城市实有道路的面积为106平方公里,约为三四线城市的9倍。一线城市平均拥有营运公共汽车2万辆,出租汽车约为4万辆,而三四线城市平均而言,只有700辆左右的营运公共汽车和1700辆左右的出租汽车,公共交通水平与一线城市具有显著差异。
短期反弹≠长期趋势。我们认为:1-2月三四线城市地产销售仅是短期反弹,高频数据显示3月已拐头向下;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出放缓持续性仍需观察,与人口集聚之间仍有巨大的鸿沟;在解决人口、产业、资源三大难题前,三四线人均GDP料难达到当前一二线城市水平。毕竟,单项中微观指标的短期改善并不能推导出宏观经济的改善,后者有赖于各项要素投入同等倍数的扩张。而三四线城市化或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城市,人口,三四,二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