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待释放
摘要: 摘要:违约加速冲击加大违约加速,信仰坍塌。2016年以来已有24只债券实质性违约,已超过2015年全年违约数量的2倍,平均每周即有一只债券违约。违约主体从民企扩散至央企,再到地方国企,各类型企业均已沦
摘要:
违约加速冲击加大
违约加速,信仰坍塌。2016年以来已有24只债券实质性违约,已超过2015年全年违约数量的2倍,平均每周即有一只债券违约。违约主体从民企扩散至央企,再到地方国企,各类型企业均已沦陷,城投债成为仅存的信仰。2014年至今的34只违约债券中,仅有9只完成了兑付,其余仍悬而未决。违约后完成兑付的绝大多数是民企发行人。信用风险爆发:内因、外因及其他。违约爆发的内因是宏观经济下行致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经营现金流减少推升外部融资需求,债务负担加重导致偿债能力进一步下滑。外因则是政府推进供给侧改革、清理僵尸企业,企业再融资难度加大。其他因素包括制度因素:债券投资者保护机制不成熟、缺乏风险对冲工具;道德风险:逃废债、法律知识淡薄致损害投资者利益等。黑色四月,股债双杀。受信用风险爆发的影响,资本市场出现股债双杀的惨淡行情。主因是多个超预期信用事件接连发生,且信用风险叠加流动性风险,一二级市场共振。
信用风险悬头之剑
系统性风险仍可控。我国违约债券本金总额为315亿元,仅占全部存量信用债总量的0.2%,占全部社融存量的0.02%;我国存续债券中风险相对较低的城投、公用事业合计占到46%,钢铁煤炭有色等主要产能过剩行业债券仅占比15%,且在产能过剩行业中,AAA级债券占比78%。违约仍将频发。违约风险与货币环境息息相关,14年以来的货币宽松延缓了信用风险,未来货币环境进一步稳健,加上金融控杠杆,企业再融资难度加大;权威人士重申处置僵尸企业,CDS即将问世,政府对违约容忍度上升。
黑色四月何时重现
信用利差、风险事件与基准利率。长期趋势来看,信用利差与基准利率走势基本一致,这意味着信用利差的长期趋势更多反映了流动性溢价和其他因素。而信用利差的短期波动受信用风险影响较大,主要反映了信用风险溢价,2011年以来信用风险爆发多数由超预期信用事件作为导火索。只有超预期风险事件才能导致信用风险爆发,且随着违约常态化,风险事件要达到超预期而致信用利差快速大幅上升正变得越来越难。基准利率上行期,风险事件造成的信用利差上行幅度较大且冲击持续时间长,基准利率下行期则相反。超预期信用事件展望。何时会再次出现信用利差在短期内大幅上行、股债双杀的情况呢?主要取决于信用风险是否能导致流动性危机,触发点则是超预期风险事件的发生。需要关注的超预期风险事件主要为:城投打破刚兑、主体AAA债违约、存续债体量大发行人违约、超预期道德风险事件、超预期政策调整黑天鹅等。
过剩谨慎城投无虞
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大于机会。钢铁和煤炭产能过剩的格局难以改变,这也就决定了价格很难趋势性上涨,产能过剩行业的信用基本面将长期承压。较多企业依赖于债券市场再融资,且主要靠短融超短融等短债滚续,但信用风险上升的一致预期下产能过剩行业发债将越发困难,即使发行成功,成本也将大幅提高。不少机构对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债券风控较严,中短期内这一现象仍难改观。债务短期化,再融资受限,风险偏好仍将维持低位。城投债:短期无虞,长期堪忧。城投债发行人货币资金逐渐增长,货币资金对短期债务的覆盖水平也逐年提升,试图提前偿债也从侧面说明城投不差钱。但债务置换完毕后,地方政府资金来源将仅剩财政资金和发债所得,对城投公司的支持能力将有所下降,而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路径和模式尚不清晰,不能成功转型的城投公司偿债能力将极为堪忧,因此建议城投债的投资也要严控久期,最好的是两年以内,超过三年的持谨慎态度,精挑细选。
防守为主安全至上
信用利差处历史低位,对信用风险覆盖仍不足,我们进行的债市调查也显示绝大多数人认为将继续走扩,且信用利差走势与基准利率强相关,基准利率大概率震荡向上,因而信用利差有向上的压力。而评级下调潮持续,去杠杆存在隐忧,故信用债整体机会有限。去产能长期看利于行业健康发展,龙头企业将受益,这将进一步加强信用分化趋势,评级利差将继续走阔。建议规避过剩产能行业,城投可挑选中短久期,积极排雷,防范风险,守住前期胜利果实。
正文:
1. 违约加速冲击加大
1.1 违约加速,信仰坍塌
1.1.1 违约频率加快,城投信仰仅存
2016年以来主要债券品种(短融超短融、中票、企业债、公司债、定向工具)已有24只债券实质性违约,已超过2015年全年违约数量的2倍,平均每周即有一只债券违约。
违约主体从民企扩散至央企,再到地方国企,各类型企业均已沦陷。城投债尚未发生实质性违约,成为仅存的信仰。
1.1.2 多数悬而未决,国企更难善后
2014年至今的34只违约债券中,仅有9只完成了兑付,其余仍悬而未决。违约后完成兑付的绝大多数是民企发行人,通过资产重组、争取银行流动性支持等途径兑付了债券。而违约的地方国企、央企等大多已经连年亏损,积重难返,政府支持力度下降,且债务重组需经层层上报,重组进展较慢,拖累债券兑付。
1.1.3 违约主体行业、评级、券种
从行业来看,违约主体主要分三类:一是钢铁、煤炭、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如中钢、东特钢、二重、山水、桂有色等,以国企为主;二是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行业民企,如超日、华锐、英利等;三是轻工、消费行业民企,如中富、雨润、湘鄂情等,普遍存在公司治理风险。
从评级来看,违约主体以AA评级发行人为主,占到65%,AA+和AA-分别占18%,尚无AAA评级发行人违约。
从券种来看,违约品种已经涵盖了包括超短融在内的所有债券品种。
1.2 违约爆发:内因、外因及其他
1.2.1 信用风险爆发的内因和外因
内部因素:中国宏观经济的整体下滑,加上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盈利能力恶化,经营性现金流的减少推高了外部融资需求,从而使得加重了企业的债务负担,因而其偿债能力进一步下降。
外部因素:政府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清理僵尸企业,使得企业再融资难度加大。银行停止对产能过剩行业新增授信,企业借新还旧受阻;另外,债券投资者用脚投票,发行利率上升甚至发行失败,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1.2.2 信用风险爆发的其他因素
制度因素:一是投资者保护机制尚不成熟,债券持有人大会制度亟待完善,并且缺乏交叉违约条款;二是中国市场缺乏有效的信用风险对冲工具。
道德风险:一是部分发行人转移资产、蓄意破产、恶意违约、逃废债务,差别信贷和债转股政策将加剧这类风险;二是部分发行人法律意识淡薄,罔顾投资者利益,表现为拒绝担保代偿、要求提前偿债等。
1.3 黑色四月,股债双杀
1.3.1 信用风险肆虐,股债双双受损
黑色四月,股债双杀。16年4月,受信用风险爆发的影响,资本市场出现股债双杀的惨淡行情。3年AA企业债信用利差两周内最高上行约60BP,回升到2015年二季度的水平;上证综指也大幅下挫约150点。
1.3.2 流动性风险叠加,一二级市场共振
引发流动性风险,市场幡然领悟。信用风险已是老生常谈,我们自年初以来就提出“债券违约常态化”、“安全至上”,为何到4月份市场才突然领悟?主要由于以下两点:1)多个超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东特钢-第一起地方国企违约、中煤华昱-第一个央企煤炭债违约、铁物资-AA+央企、城投提前偿还,不断冲击市场神经;2)信用风险引发流动性风险:铁物资暂停交易,类似股市停牌,债基赎回增多,债券流动性变差,债市流动性风险大增。
一二级市场共振,债券发行取消。2016年4月共有148只债券推迟发行或发行失败,创历史最高水平。而2015年11月山水违约后,也曾因市场恐慌而造成大量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发行人取消债券发行,一方面是由于债券发行利率上升,发行人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推迟发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投资者变得谨慎(尤其是对于低资质发行人),债券需求骤然下降。
2. 信用风险悬头之剑
2.1 系统性风险仍可控
债券违约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仍不高。1)债券违约总量仍不高,截至2016年5月末,我国违约债券本金总额为315亿元,仅占全部存量信用债总量的0.2%,占全部社融存量的0.02%;2)我国存续债券中风险相对较低的城投、公用事业合计占到46%,钢铁煤炭有色等主要产能过剩行业债券占比15%;在产能过剩行业中,AAA级债券占比78%,AA及以下不到10%。
2.2 违约仍将频发
2.2.1 货币环境中性,推升违约风险
货币宽松环境下,流动性充裕、利率低位,量价两方面均对企业融资有利,即使信用基本面不佳,便利的再融资也能大大降低信用风险。而一旦货币环境边际收紧,再融资难度加大,信用基本面积累的问题便会集中爆发,从而推升违约风险。
从美国来看,金融危机以后美国货币政策极度宽松,企业违约数低位震荡,而15年底美国加息标志着宽松货币政策转向,16年前三个月违约数目已接近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
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三去一降一补”中,去库存和降成本要求宽松,但当前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泡沫隐现、货币宽松对降融资成本的边际作用下降均制约货币进一步宽松,而去产能、去杠杆、补短板要求货币稳健。货币宽松还面临汇率贬值、通胀上行等压力,进一步稳健是大概率事件,加上金融控杠杆,企业再融资难度加大,违约风险上升。
2.2.2 暧昧期结束,狠刀子到来
权威人士发文后,去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或将实质推进。处置僵尸企业具体方案即将出台,央企僵尸企业处置名单已确定,CDS业务指引已通过。这意味着政府对于违约的容忍度提高。
对于僵尸企业,政府仍有救助的冲动,但面临以下几方面的约束:1)高层去产能和清理僵尸企业的意志;2)1000亿财政补贴降低了政府维稳的必要性;3)银行对产能过剩行业信贷政策收紧;4)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滑,对企业支持能力下降。
2.2.3 低评级到期高峰来临
中低评级债券到期偿还量从2015年第4季度开始大幅上升,而也正是自那时起,山水水泥等一系列违约事件不断冲击市场神经。中低评级债券到期量仍处于上升趋势,并将于2016年第3季度达到高峰。随着去产能的推进和低评级债券的大量到期,预计会有更多违约事件浮出水面,违约将呈常态化。
3. 黑色四月何时重现?
3.1 信用利差、风险事件与基准利率
信用风险爆发的主要表现是信用利差快速大幅上升,即信用利差曲线的斜率突然变陡,如16年4月,受铁物资、城投提前偿债、中城建等多起信用风险事件的影响,3年期AA企业债信用利差在两周内上行逾50BP.要研究何时会再爆发信用风险,即何时信用利差会快速大幅上行,首先需要研究信用利差走势的影响因素。
从信用利差构成来看,信用利差=信用风险溢价+流动性风险溢价+税收溢价+其他(供给、机构行为等).
长期趋势来看,信用利差与基准利率走势基本一致,这意味着信用风险并非影响信用利差长期走势的主要因素,信用利差的长期趋势更多反映了流动性溢价和其他因素。
而信用利差的短期波动受信用风险影响较大。定义“信用利差快速大幅上升”为在信用利差的周升幅在15BP以上,“信用风险爆发时间段”为“信用利差快速大幅上升”持续三天以上的时间段。我们分析了2011年以来3年期AA企业债信用利差的走势,符合条件的信用风险爆发时间段共有11个,包括2011年9月5日至10月13日、2013年4月22日至4月25日、6月25日至6月28日、9月17日至9月22日、11月18日至11月29日、2014年1月22日至1月27日、3月10日至3月14日、12月5日至12月16日、2015年3月30日至4月1日、11月10日至11月13日、2016年4月14日至4月27日。
除了2013年9月17日至9月22日、11月18日至11月29日不是由风险事件引起,而是由于处于熊市环境下,货币利率上行、债市情绪悲观导致外,其余均由超预期风险事件作为导火索,其中多数是信用风险事件。往往是信用风险事件发生后,信用利差开始快速上行,以R007为代表的货币利率同步或滞后于信用利差开始上行,即虽然信用利差的快速大幅上升一般也受到了流动性趋紧的影响,但根本原因仍是信用风险事件的发生。这意味着信用利差的短期波动主要反映了信用风险溢价。
只有超预期风险事件才能导致信用风险爆发。超预期的风险事件包括云城投事件(城投债信仰首遭拷问)、中诚信托兑付风险(担忧可能成为信托打破刚兑第一单)、超日债(首单债券实质性违约)、湘鄂债(首例公募债本金违约)、山水水泥(规模大且超预期、首例超短融违约)、铁物资(多起信用事件集中发生)等,而其他违约事件造成的冲击很小。
且随着违约常态化,风险事件要达到超预期而致信用利差快速大幅上升正变得越来越难。2014年1月中诚信托公告旗下信托面临兑付风险,便引发利差快速上行,一周内最高升幅达23BP,而15年后随着违约逐渐常态化,天威、中富、中钢等债券实质性违约对信用利差的冲击也较小。
基准利率上行期,风险事件造成的信用利差上行幅度较大且冲击持续时间长,如云城投事件导致信用利差一周内最高升幅达29BP,持续25天;铁物资事件导致信用利差一周内最高升幅达31BP,持续10天。而基准利率下行期,信用利差上升幅度较小,且持续时间往往较短,如超日事件导致信用利差一周内最高升幅达16BP,持续5天;山水水泥导致信用利差一周内最高升幅达21BP,持续4天。
3.2 超预期信用事件展望
何时会再次出现信用利差在短期内大幅上行、股债双杀的情况呢?主要取决于信用风险是否能导致流动性危机,触发点则是超预期风险事件的发生。需要关注的超预期风险事件主要为:城投打破刚兑、主体AAA债违约、存续债体量大发行人违约、超预期道德风险事件、超预期政策调整黑天鹅等。
城投打破刚兑和AAA级债券违约在中短期内发生的可能性不高,但长期来看信仰终将破灭。而目前存续债余额超过150亿的主体中,AA+及以下等级占比23%,钢铁煤炭有色等产能过剩行业占比20%,不排除出现信用风险。
去产能背景下,债务重组、债转股、鼓励信贷支持等政策或引发部分企业恶意逃废债,体现为蓄意破产、恶意违约、资产转移等。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以达到产能出清,在此过程中曾出现了大规模逃废债,其中逃废银行债务最为典型。从企业数量来看,占改制企业的51.29%;从贷款本息金额来看,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96%。
而当前投资者保护机制和债券发行条款均待完善,防范此类道德风险需完善机制建设,也需投资者提高警惕,积极维权。
政策黑天鹅也需警惕,密切关注控杠杆、产能过剩行业融资、质押率调整、债转股等各类政策动向。
近期一行三会连续发文加强金融监管,如基金业协会对资管业务和基金子公司强化监管、保监会对保险资管通道业务监管趋严等,而对于市场普遍担心的理财委外业务还未出台统一的控杠杆措施。
4. 过剩谨慎城投无虞
4.1 产能过剩债券:风险大于机会
4.1.1 产能过剩难解,钢煤价格难升
钢价年初以来大幅反弹,但随着钢企复产和预期生变,钢价重新回落,未来仍不乐观。而煤价仍维持低位,虽近期有所上涨,但空间十分有限。
钢铁和煤炭产能过剩的格局难以改变,这也就决定了价格很难趋势性上涨。从各省公布的去产能目标来看,虽然力度较大,但实际执行效果仍待观察,且即使达到目标,产能利用率也难以大幅提升,产能过剩仍将长期持续,产能过剩行业的信用基本面将长期承压。
4.1.2 债务短期化,再融资受限
钢铁和煤炭等行业债务负担沉重,现金流难以覆盖到期债务,只能依靠借新还旧维持生存。一旦发生流动性危机,将严重依赖外部支持。银行对产能过剩行业持规避态度,严控新增贷款。
较多企业依赖于债券市场再融资,且主要靠短融超短融等短债滚续,但信用风险上升的一致预期下产能过剩行业发债将越发困难,即使发行成功,成本也将大幅提高。
4.1.3 一刀切现象仍难改观
不少机构对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债券风控较严,禁止投资相关债券,已持仓的存量债也需要慢慢择机卖出。产能过剩行业信用基本面在中短期内难以好转,投资者风险偏好仍将维持低位,高等级的钢铁煤炭债即使违约风险不大,但仍有较大的估值风险。
4.2 城投债:短期无虞,长期堪忧
4.2.1 城投不差钱,偿债能力回升
2015年二季度以来,城投再融资放松效果显现,城投债发行量逐季回升,2016年一季度发行7620亿,已超过2014年二季度的历史峰值。
城投债发行人货币资金逐渐增长,货币资金对短期债务的覆盖水平也逐年提升,显示城投企业不差钱。产业债发行人需要担心的是债券违约债转股,而城投债担心的是提前偿还,也从侧面显示城投企业流动性较为充裕。
4.2.2 城投违约仍是不能承受之重
去产能加速,产能过剩领域信用风险或由点到面,为了不触碰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政府对政府债务(主要是融资平台)这块发生风险的容忍度将进一步降低。
城投债金边属性未改,以省为单位,城投债违约将导致该省政府的融资成本(地方债、城投债等)大幅上升,政府保刚兑是更合理的选择。
由于受提前偿债事件冲击,城投债与中票利差在四月份迅速拉大,事件平息后利差重新回落,随着产业债信用风险的加剧,城投债与中票利差有望进一步缩窄。
4.2.3 债务置换短期无虞,但长期堪忧
14年底债务限额15.4万亿,除去以地方债形式存在的1.06万亿和已经置换的3.2万亿,2016和2017年两年将置换剩余的11.14万亿元债务,预计2016年全年置换债发行量将在5-6万亿,远超去年额度。
债务置换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负担,防范流动性风险。置换债发行只需在债务限额内即可,既可用于置换到期债务,也可置换未到期债务,地方政府腾挪空间增大。
但债务置换完毕后,地方政府资金来源将仅剩财政资金和发债所得,对城投公司的支持能力将有所下降,而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路径和模式尚不清晰,不能成功转型的城投公司偿债能力将极为堪忧,因此建议城投债的投资也要严控久期,最好的是两年以内,超过三年的持谨慎态度,精挑细选。
5. 防守为主安全至上
5.1 信用利差历史低位,市场越发谨慎
信用利差处于历史低位,对于信用风险的覆盖不足。目前除AA-品种以外,各品种期限的信用债信用利差均位于历史1/4分位数以下。
投资者也对不断压缩的信用利差越发谨慎,我们在5月底进行的债市调查显示,以5年期AA企业债与同期国开债利差为例,认为将在低位维持的仅约30%,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信用利差将继续走扩,47%的人认为将回到180BP左右的历史均值区间,还有20%的认为将回升至超过历史均值水平,认为将回到历史峰值水平的占3%。
5.2 基准利率存上行压力
信用利差与基准利率走势强相关。受制于通胀上升、供给扩大、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等因素,我们对于今年利率债走势不乐观,仅在当前有短期交易性机会。基准利率上行趋势下,信用利差往往跟随反弹且反弹幅度会更大,信用事件造成的冲击也会更大。
5.3 评级下调潮延续
随着年报披露完毕,每年5-7月均是评级调整的高峰。2016年以来主体评级上调的发行人达128家,而主体评级下调的发行人数量明显攀升,达到81家。预计6、7两月的评级下调同样将明显高于往年,评级下调潮延续,信用债存在一定估值调整压力。
5.4 解杠杆隐忧仍在
当前债市整体杠杆率处于历史同期高位,且部分机构(主要是接受银行委外的资管类机构)杠杆较高,高杠杆放大了需求,但一旦解杠杆,也会加剧市场的波动。
解杠杆路径之一:监管要求降杠杆。监管层多次摸底,有可能出台相关政策控杠杆。
解杠杆路径之二:机构主动降杠杆。利差缩窄、违约风险上升、货币利率波动加大,均可能导致机构主动降低杠杆水平
解杠杆路径之三:机构被迫降杠杆。违约风险上升将引发质押率下调或质押资格丧失、估值风险上升、流动性下降,机构被迫解杠杆,虚胖的需求被打回原形。
5.5 风险仍待释放
信用利差处历史低位,对信用风险覆盖仍不足,我们进行的债市调查也显示绝大多数人认为将继续走扩,且信用利差走势与基准利率强相关,基准利率大概率震荡向上,因而信用利差有向上的压力。而评级下调潮持续,去杠杆存在隐忧,故信用债整体机会有限。
去产能长期看利于行业健康发展,龙头企业将受益,这将进一步加强信用分化趋势,评级利差将继续走阔。建议规避过剩产能行业,城投可挑选中短久期,积极排雷,防范风险,守住前期胜利果实。
(:DF064)
违约,信用,风险,债券,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