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货币总量必导致严重通胀
摘要: 在中国经济又一个关键口,最高决策层及时调整宏观政策方向,这是最值得欣喜的事情。近期,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一番高论引起一阵涟漪。他在近日召开的“2016城市观点论坛北京行”上语出惊人的表示,单看食品价格上
在中国经济又一个关键口,最高决策层及时调整宏观政策方向,这是最值得欣喜的事情。 近期,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一番高论引起一阵涟漪。他在近日召开的“2016城市观点论坛北京行”上语出惊人的表示,单看食品价格上涨了7.4%,已经是相当严峻的通胀了。
相当严重的通胀?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不是连续三个月同比都在2.3%吗?哪来的严重通胀?向松祚先生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CPI大部分构成要素是制造业产品,但真正影响老百姓生活的几大因素对CPI影响非常小。如房地产、教育、医疗等。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真正的通胀绝对不是2.3%。”他言辞凿凿的肯定:“必须综合考虑中国现在的货币信贷高速扩张,在此背景下隐含着极其严重的通胀问题,虽然CPI没有反映。靠大规模货币扩张来稳增长,弄不好可能出现严重通胀。”
虽然目前是否已经发生严重通胀,笔者学疏才浅,不敢妄言,但是,如果继续放水货币总量必然会发生严重的通胀。而目前的中国由于从2014年后半年至今已经在货币信贷总量上而不是结构上持续扩张放水,已经隐约看到通胀的脚步正在向老百姓走近。
从“二师兄”身价暴涨中可以窥视一般,猪肉价格冷不丁的突然暴涨。既不是旺季,需求也没有大多变化,养猪成本不增反降,而猪肉价格竟然连续两个月大涨。从物价上看,“二师兄”身价暴涨,将会挥舞着通胀铁耙子扑面而来,多年来“二师兄”一直扮演着通胀“带头大哥”的角色。
到底原因何在呢?搜肠刮肚的找寻和分析,最终还是货币因素,放水货币总量或是真实物价已经很高,通胀蹒跚而来的根本性原因。当然,放水货币信贷总量目的在于应对经济下行保增长。但必须看到,中国经济面临放缓压力是多年患上的慢性病,必须依靠以调理为主的中医慢慢疗伤,而不是放水货币总量的猛药刺激。如果走放水货币总量刺激经济的老路,在实体经济难以吸收这些过量货币信贷后,必然出现两大恶果:金融风险和严重通胀。
如果放水货币来刺激经济增长,经济也许会一时繁荣,短暂走强,但正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最终很快会滑落的。这就不仅是经济滑落放缓问题,刺激阶段扩张的产能将会严重过剩,而这些产能背后压的都是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坏账率将会上升,贷款背后资金来源是百姓存款,百姓存款不排除发生兑付难的挤兑现象。最终爆发金融危机。
如果过度放水的货币不能被实体经济吸纳,那么通货膨胀随之快速而至。实体经济吸收不了的过多流动性,在爆炒楼市股市后,必将进入到大宗商品、农副产品中炒作价格牟利。前几年,大蒜、生姜、大葱、水果等这些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食品价格都被爆炒过,都带来了通胀。一季度通胀率已经开始抬头,过度投放货币的副作用已经显露出来。包括去年以来的股市汇市楼市波动,可谓教训就在眼前啊。如果发生严重通胀,那才是对百姓财富最大的隐蔽性掠夺。因此,可以说,向松祚的严重通胀论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怎么办?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访谈中指出:在利用货币扩张刺激经济增长边际效应持续递减的情况下,要彻底抛弃试图通过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杠杆的幻想。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在分析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时,旗帜鲜明地说,要深刻理解时代背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这就是说解决主要问题的手段重点不在增加总量,放水总量,而在调整结构、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均衡。比如,目前市场流动性问题,不是流动性总量不足,而是流动性结构性问题太大,即流动性脱实向虚,不往实体经济流去的问题。重点不是放水总量,而是调整结构,使得流动性流向实体企业的问题。如果持续放水货币信贷总量,结果只能是金融风险越来越大,严重通胀悄然而至。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也就是说不在需求侧。在供给侧主要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情况下,通过货币信贷手段盲目大力度刺激需求只能是南辕北辙,刺激出的要么是泡沫风险,要么是通货膨胀。这就要求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必须放在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
推进供给侧改革既能降风险又能防通胀,是解决中国经济沉珂一举两得的治本之策。
在中国经济又一个关键口,最高决策层及时调整宏观政策方向,这是最值得欣喜的事情。
(:DF064)
通胀,货币,总量,严重,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