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声音:A股走B浪反弹 终点或不会止步于年线
摘要: 第1页:但斌:A股走B浪反弹终点或不会止步于年线第2页:泰达宏利卓若伟:债市存慢牛股市重结构第3页:高盛:海外投资者对深港通更感兴趣第4页:周浩:深港通会带来A股新一轮大涨吗?泰达宏利卓若伟:债市存慢
但斌:A股走B浪反弹 终点或不会止步于年线 泰达宏利卓若伟:债市存慢牛 股市重结构 高盛:海外投资者对深港通更感兴趣 周浩:深港通会带来A股新一轮大涨吗?
泰达宏利卓若伟:债市存慢牛 股市重结构
8月12日,证监会就修订《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业内人士认为保本基金或将迎来史上最严新规。但另一方面,投资者获得稳健收益的类保本需求居高不下。
记者获悉,泰达宏利基金将于近期发行一只采用CPPI(恒定比例组合保险策略,保本基金的惯用策略)策略的混合型基金,即泰达宏利定宏混合,堪称“固定收益型里的保守产品”,满足投资者对安全稳健的需求。该只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由泰达宏利固定收益部总监卓若伟和研究部副总监张勋共同担任。
“CPPI策略+定点分红”
所谓CPPI策略,即基金的收益由权益类资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构成,其中大部分基金资产投资于较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组合,将预期收益按一定比例放大后再投资于股票,以谋求更高的整体收益。该策略通过动态调整权益类资产与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在力求权益类资产可能的损失额不超过安全垫的基础上,实现基金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
卓若伟介绍,该只基金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将CPPI策略提前写在合同里并且严格执行,给投资者明确的风险和收益的预期,基金的操作风格更加稳健,可以避免部分混合基金常出现的风格漂移情况。“与保本基金相异的是,定宏混合没有保本期,没有担保机构,只是采取类似的策略,在当前权益投资难度比较大的市场环境中,明确投资纪律,约束了基金经理个人的投资冲动,约束基金所需要承担的权益资产的风险,相对来说属于一个比较稳健的投资品种。而如果未来股市向好,基金会在固定收益的基础上再博取一定的超额收益。”他表示,泰达宏利定宏混合在运行初期会更多投资中短久期、中高等级的债券品种,未来净值增长后,再逐步加大杠杆和久期。
该只基金的另一个特色则是采取定点分红,当基金净值连续十个工作日达到1.1元以上,就会进行强制分红,分红比例是收益分配基准日可供分配利润的100%(具体指基金未分配利润与未分配利润中已实现收益的孰低数).
债市存慢牛股市重结构
对于债券市场后续的走势,卓若伟认为,目前仍是一个慢牛行情,对未来一年的发展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未来三到五年,宏观经济都会处在放缓周期过程中,央行货币政策会更偏向宽松或适度宽松的措施,这使得货币市场利率以及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处在震荡下行的过程中,债券投资仍属于低风险稳健的投资品种。“当然,我们也很关注央行的操作,如果它的操作引起了流动性的收紧,可能会发生市场的一个趋势性转变,但目前来看央行货币政策转向收紧属于小概率事件。”
对于股市,他们团队认为,市场目前仍处在盘整阶段,但现在3000点的风险已经比去年释放了很多。他们比较倾向于经营状况跟经济周期关联度不大、且业绩稳健的公司;或者生命周期仍处于成长期的行业。另外,国企改革也是值得关注的主题。“实际上,股市未来会呈现一个高度分化的状态,还需要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寻找结构性的机会。安全垫初步积累的时候,会比较注重打新的策略。”卓若伟说。
中国证券报
但斌:A股走B浪反弹 终点或不会止步于年线 泰达宏利卓若伟:债市存慢牛 股市重结构 高盛:海外投资者对深港通更感兴趣 周浩:深港通会带来A股新一轮大涨吗?
高盛:海外投资者对深港通更感兴趣
在深港通宣布开通后,尽管港股市场已经有所反应,但海外投资者的反应却难以捉摸,高盛董事总经理刘劲津在香港的记者会上表示,一旦深港通开通后,海外投资者的兴趣反而会更大,因为在深交所上市的股票大多都是高增长型,可以吸引更多风险偏好型投资者。
高盛称,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在深交所上市的股票的主题更多元化,包括很多TMT、电子商务、旅游等概念不错的代表,而这些公司的年复合增长率都达到28%,代表了“新中国经济”的概念,但随之而来的,是其估值也很贵,市盈率达到了35倍,而且有60%都是散户投资者,风险也相应更难控制。
刘劲津称,从沪港通及QFII的使用额度来看,海外投资者对上海市场的股票兴趣并不算特别大,但深圳市场也许会带来更多惊喜。目前,QFII投资者持有的前20支股票有11支在深圳上市,说明深圳市场的吸引力很大。
不过,大多数国际上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套路仍旧是用基本面的情况来分析公司的估值,而深圳的市场对于这类型的投资者来说,还是比较新,所以这部分投资者可能不会很快有所行动,而是会等待时机成熟了再考虑进入这类市场,但他们对这块市场显然会比沪港通的时候兴趣更浓。
尽管目前内地股市还不能对冲,对于对冲基金操作上存在困难,但刘劲津认为,只要海外投资者是增长型的基金,那么肯定会对深圳市场对股票感兴趣,因为对于很多海外投资者来说,投资的市场能达到5%至10%的回报率已经很好,但是深圳却能达到平均30%的增长,对于风险偏好型的投资者来说,这非常有吸引力。
对“南下”的资金而言,恒生指数中,不少中小企公司在深港通开通后也算正式向内地投资者开放,与香港投资者相比,内地投资者对中小股更钟情,刘劲津认为,届时可能两地投资者的投资风格可能会夹杂在一起,相互影响,这是互联互通所带来的影响。
而从沪港通的经验来看,很多在A股和H股上市的公司,溢价反而在沪港通开通后更加增大了,统计数据显示,自从沪港通宣布开通后,沪深300指数涨了46%,但MSCI中国指数(MXCN)却下跌6%,意味着A股和H股的溢价反而拉大了,高盛认为,即便深港通开通后,A股和H股的溢价也不会有所缩小。
高盛的研究报告中显示,深港通开通后,将对不少在深圳上市的股份有利,比如大族激光(002008.SZ)、网宿科技(300017.SZ)、洋河股份(002304.SZ)、五粮液(000858.SZ)等,而对于港股来说,和谐汽车(03836.HK)、宝胜国际(03813.HK)及金隅股份(02009.HK)都值得关注。
不过,高盛认为,类似券商及交易所这样的股份却不值得买入,比如光大证券(601788.SH)及港交所(00388.HK)等,从过去沪港通的经验来看,不论是券商还是交易所并没有因为两地互通的消息而股价大涨,深港通即便开通,也对这类股份的影响有限,而且市场已经预期到深港通的开通,市场早已反应其估值,所以应该趁机获利离场。
第一财经日报
但斌:A股走B浪反弹 终点或不会止步于年线 泰达宏利卓若伟:债市存慢牛 股市重结构 高盛:海外投资者对深港通更感兴趣 周浩:深港通会带来A股新一轮大涨吗?
周浩:深港通会带来A股新一轮大涨吗?
不断地希望和失望后,深港通终于正式启动。本月,内地和香港两地的相关部门相继表态,在数年的等待后,深港通拿到了“准生证”。
在沉寂了一年多之后,中国股市似乎也在等待一个“变量”,而沪港通开通之后中国股市出现了令人咋舌的大幅上升,也让市场憧憬深港通能否再度带来股市的上升。而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会否推动A股进入MSCI(明晟指数),则是市场的另一个关注点。
深港通如何影响市场,尚难预测。但从沪港通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在2014年底开闸后的短暂火爆后,沪港通迅速降温,从2015年至今,两地每日额度的使用平均不到10%,这让人也不得不担心深港通未来的前景。
而在沪港通开通至今,A股和H股之间的溢价率甚至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升,这似乎也表明市场存在自身的运行轨迹。
影响内地和香港股市融合的因素很多,两地市场的投资者结构、监管状况和市场环境存在的巨大差异,成为了市场难以弥合的裂纹,而这样的裂纹在短期之内还很难消失。
理论上来说,在沪港通开闸后,同样公司的股票应该在价格上大体一致,否则就会存在明显的套利机会。但回顾沪港通的历史,其对两地股价的影响几乎是可以忽略的。
投资偏好似乎仍然是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比如说内地股市更看重概念炒作,而香港股市更看重基本面。比如说,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内地A股市场上,最为赚钱的策略仍然是“打新”和“套利”,这表明中国股票市场仍然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投机盛行的热土。
同时,内地股市的主力投资群体仍然是散户,但香港市场上以机构为主,这事实上造成了股价的分歧。换句话说,即使一支股票在上海市场上出现连续涨停,同公司的H股也不一定出现明显的跟风盘——在香港市场上,多数机构投资者都需要对自身的买进卖出行为作出解释,当触及内部定价模型的估值上限时,某机构就算想继续持有某一支股票,都需要向投资委员会作出说明,更不要说跟着内地股票进行炒作。
对持有沪港通额度的机构来说,通过“复制”另一地的行情来实现收益,并不是稳赢的策略。与此同时,在内地股票市场上,经常会出现某些机构和个人突然大手笔买入某些股票的行为,而这些“从天而降”的投资者此前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公开查询的交易记录。拿着这样的交易记录去说服海外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几乎是天方夜谭。
万科股权之争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从2014年年中以来,万科A股的涨幅达到了240%,但H股的涨幅仅为80%,而过去一个月中,万科H股的股价大幅上升了超过30%,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了恒大直接收购H股的直接推动。
换句话说,海外投资者并没有如宝能系等境内投资者一样如此看重万科的资源,海外投资者觉得万科并不便宜。更别提万科A股停牌半年,这样的一种“奇景”在海外市场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到底谁具慧眼,需要市场给我们最终的答案。但两地的市场差异不会在短期内得到弥合,沪港通以及深港通这样的技术性手段,其扮演的角色仍然是相当有限的。
所以,沪港通之后的内地股市大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偶然”,期望深港通带来类似的效应,或许只是市场在寻找炒作的话题而已——讲故事和听故事都没有错,但无论如何,不要沉浸于故事之中、保持一份冷静,才是真正重要的。
市场关注深港通的另一个焦点,则是其是否能为A股加入MSCI增添砝码。在连续两年冲击MSCI失败后,中国仍然致力于市场开放,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中国期望融入全球市场的愿景。
这当然是MSCI会考虑将A股纳入其中的一个重要考量,但更加重要的是,MSCI纳入A股,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其通过何种方式进入和退出A股,才是问题的关键。诚然,沪港通和深港通为市场提供了一个进入和退出的可能,国际投资者真正担心的问题是,资金是否能否快速安全地撤出?由于中国存在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这样的政策风险事实上仍然客观存在。
所以,深港通尽管已经步入实操准备阶段,但其象征意义仍然大于实质意义,市场也没有必要对此过度解读。
事实上,中国股票市场的生态形成已久,其背后存在着政治、经济和政策的因素,出于对金融风险的考量,中国也不会贸然改变存在已久的市场结构和环境。
在经历了过去数年大幅度的市场波动之后,金融改革以及开放如何推进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世界金融格局在过去数年的巨大变化,也可能意味着中国在未来的开放之路上,仍然将保持谨慎。(周浩系德商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
第一财经日报
投资者,市场,基金,股市,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