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航天电器:“智能制造”助推产品生产、质检提质增效
摘要: 贵州航天电器:“智能制造”助推产品生产、质检提质增效
大数据信息化如何运用于产品生产和检测?智能化生产车间是什么样子?6月8日,记者来到中国航天科工航天江南所属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实地探访产品智能化生产、检测。
走进接触件车间,“麻花针”自动化演示清晰的再现了“麻花针”生产、检测的整个过程。
麻花针自动化生产线(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据介绍,麻花针针头等微型电子元器件产品常具有缺陷特征细微、多样、难摄取、不易量化等特点,筛检工作对人员要求高、强度大、经验依赖性强等特点严重制约了麻花针针头的检测效率和精度。航天电器通过收集针头焊点大数据,结合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算法,在百万级数据规模基础上,构建了外观缺陷检测模型,实现外观缺陷筛选的自动化、智能化。
“实施大数据信息化生产和管理后,原本60多人的车间只需要20多人就能完成工作,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同时提高了产品生产率和合格率。”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工程部部长刘林琳向记者介绍。
记者看到,车间墙上安装了“接触件设备监测平台”,通过平台显示,对生产线进行实时监测,产品生产、质量检测等数据一目了然。
“麻花针外观检测原来由人工进行,现在对麻花针外观进行全自动检测,取代了过去的人工检测,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接触件车间主任雷广宇告诉记者。
据介绍,从2018年开始,航天电器就开始进行生产线自动化运用和研发,通过大数据信息化的应用,建立智能制造车间,提高生产效率。“我们有一百多人的研发团队作支持,根据产品生产的需要可以设计出新的生产线。”刘林琳说。
除了生产线上的大数据信息化,根据企业生产产品品种多,批量少、批次多、工艺复杂、定制化生产等特点,航天电器贵阳事业部还构建了一套产销驾驶舱系统。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经营数据、过程管理数据、销售需求数据、车间计划考核数据等的收集和分析,多种管理模型的构建,打通了从销售需求预测到工序排程计划的全流程管理,帮助企业实现井然有序的科学生产过程管理。实现销售、生产、车间三套计划的计划重合度由以往的45%提升至100%。”
据介绍,智能制造车间的建设和运用将推广到其它产品的生产中。智能制造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降低,也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航天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