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能科技2020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 互联网 作者:佚名

    摘要: 孚能科技2020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孚能科技(688567)、股吧】2020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0年年初以来,全球陆续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宏观经济受疫情影响较大,整体经济需求下滑,新能源汽车行业产销量在2020年上半年受到一定冲击。公司全体员工上下一心,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并积极复工复产,坚持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新产品,并加紧推进镇江产能建设投产,持续与客户保持良好沟通,尽量降低疫情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耕新能源车用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秉承“投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技术开发思路,引领全球动力电池技术发展,保持技术水平在全球持续领先。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4.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1亿元。2020年对全球来讲都是极为特殊的年份,疫情在上半年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下半年由于我国防疫措施得当,经济活动逐步回暖,由此带来的各行业上下半年的生产经营情况也差异较大,因而公司的经营情况分上下半年来看:

      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给公司的经营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疫情使得公司正常的生产和运营受到严重的影响,包括生产流通受阻、员工返岗困难、上游原材料复工延迟、下游客户采购放缓等一系列问题;(2)疫情使得公司配套的多家客户车型销售情况不佳,进而影响客户需求不达预期;(3)疫情亦导致使得公司配套的广汽新车型发布推迟,新增订单交付由二季度推迟至三季度,对业绩带来一定的影响。综上,公司上半年经营压力较大,出货量同比大幅下滑。

      2020年下半年,公司随着二季度末镇江一期新增的8GWh产能开始投产并开始爬坡,其为广汽配套车型生产供货,该车型广受市场认可,因此,下半年公司的出货量也呈现逐月攀升、月环比递增的态势,带动公司经营业绩逐渐提升,但公司经营复苏程度仍弱于整体动力电池行业,主要原因如下:

      (一)老客户新老车型交替,需求不足

      公司2020年以前受制于产能瓶颈,无法同时向多家客户供给产品,仅向少数客户供货。2020年期间,由于多地网约车政策调整,多个老客户拟上市车型暂缓投放,导致原计划订单收入无法实现。同时,汽车行业供应链长周期特点决定了无法在短时间内立刻将闲置产能用于新客户产品的生产,因此需求端受限。

      (二)镇江一期产线部分用于戴姆勒生产检测,无法完全释放产能

      镇江一期产线于2020年下半年开始投产爬坡,亦有客户订单可以在该产线生产。但根据公司与戴姆勒的长期合作协议,镇江一期部分产线用于为戴姆勒产品的后续量产做生产测试,无法立即用于满足广汽等其他客户的订单需求,而整车厂需对产线认证后方可允许生产,因此也无法转移该订单至赣州基地生产,导致公司下半年镇江产能无法完全释放。

      (三)公司战略转型,资源向战略客户倾斜

      镇江三期产能未来数年间预计将逐步落地,合计24Gwh。随着产能扩张,公司需锁定战略客户以确保订单稳定。公司于2018年底与戴姆勒签订供货协议,预期订单量饱满,因此公司管理层将公司的研发、生产资源向戴姆勒项目倾斜,其他客户开拓节奏有所放慢。

      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下半年伴随疫情稳定以及政策的支持快速反弹,全年整体仍呈现良好增长态势,而公司由于以上原因未能弥补上半年的损失,全年业绩不及行业整体水平。

      另外,为了满足公司未来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包括公司和海内外子公司的产能建设、戴姆勒订单的量产准备、研发支出和股权激励摊销等,造成本年度的成本支出增幅较大,带来了公司利润的减少;同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及公司有关会计政策的规定,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年度公司预计对部分存货和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约1.55亿,其中应收款项计提准备约0.39亿,存货计提减值准备约1.16亿,对公司利润造成负面影响。

      回顾2020年,公司的主要经营情况具体如下:

      (一)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员工健康和生产安全

      公司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了快速有效的反应机制,认真落实所在地政府防疫要求,确保员工健康,确保生产安全。公司3月份开始陆续恢复生产,全体员工无一人感染。疫情期间,公司购买了部分防疫物资,用于员工防控疫情,并捐赠部分物资给到武汉疫区,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帮助。

      (二)因势而变,保生产、扩产能,确保经营稳定

      报告期内,赣州工厂产能全年比较平稳,设备理论产能达到5GWh,公司对赣州基地一些早期投资的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满足整车企业对产品品质管控的进一步要求。

      镇江工厂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实现一期8GWh工程完工,并在2020年6月开始投产运营,产能逐渐爬坡,满足客户订单需求。镇江工厂二期2020年末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于2021年内投产;镇江工厂三期进入基建建设阶段,预计在2022年建设完成。镇江一二三期产能投放和建设正按照计划有序向前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海外项目建设受疫情影响有所延迟。公司成立了海外事业中心和管理团队,并设立了德国基地的相关法人实体和搭建了筹建团队,海外基地建设仍在循序渐进过程中,将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决定项目执行速度。

      (三)技术引领,创新赋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力度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电芯、模组、系统、电池控制系统等各环节全方位发力,继续秉持“投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技术开发思路,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力度,打造具有多维领先优势的立体技术阵列,量产单体电芯能量密度最高为285Wh/kg,并储备了高能量密度、快充、高安全性等多项前沿技术,确保公司在技术领域的持续领先地位,各研发项目按计划推进。

      1)电芯研发方面

      a)材料开发:加大力度开发新型高镍三元材料正极、高锰低镍无钴高电压正极材、硅碳负极材料、高电压稳定/长寿命电解液、新型热稳定性高隔膜纸等动力电池核心材料的开发,部分材料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b)电芯开发:电芯开发采取双轨并行开发路径,一是高镍三元、高性能、长寿命、快充体系电芯的开发,二是高电压、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钴、低镍三元低成本体系电芯的开发,以满足国内外客户的不同需求,部分电芯产品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c)工艺开发:加大半固态/固态电池及工艺开发的力度,半固态凝胶电池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半固态/固态电芯及工艺开发进展顺利。公司针对4.3V、4.35V以及LFP等体系的电芯平台进行了电芯试制或者DV测试,部分已实现量产;同时,公司正在研发包括无钴化正极材料、凝胶隔膜工艺、590尺寸电芯平台等技术储备。

      2)系统研发方面

      高集成度、低成本、高安全模组及系统的开发,公司自主研发的广汽AionV系列中高配车型、开沃项目等产品于报告期内部分产品已实现量产,戴姆勒项目年底完成D样生产。

      3)电池管理系统研发方面

      公司开发的基于国标QC/T-897要求的第一代电池管理系统实现量产,成功应用于多家客户的动力电池系统;同时完成了基于新国标GB/T-38611要求的第二代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产品安全性能达到了ASILC等级。

      (四)固优拓新,乘势上行,积极拓展新客户新市场

      2020年公司围绕“坚持以乘用车为核心,拉动其他动力电池市场,根据市场提供不同属性的产品”的市场战略,在维持原有客户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开拓新客户和新市场。

      乘用车领域,公司与土耳其TOGG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获得东风汽车(600006)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岚图汽车的定点通知书。2020年12月底,公司与吉利科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拟设立合资公司共同推进动力电池产能的建设,预计合资公司和公司合计产能达到120GWh,其中2021年开工建设不少于20GWh,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在耕耘海外两轮车市场多年后,公司积极进军国内两轮车市场,分别获得浙江【春风动力(603129)、股吧】(603129)和华晨新日的定点协议。

      2020年下半年,新客户广汽的主力车型发布上市,公司电池出货开始逐月环比提速,贡献公司全年销售收入的主要来源。

      此外,公司正在积极与新客户接触,拓展客户范围,包括:大众、奥迪、保时捷、沃尔沃、通用、雷诺、日产、本田、丰田、福特、捷豹路虎、上汽、蔚来、小鹏、长安、五菱、奇瑞等。

      (五)强化供应链管理与合作,提升内部运营管理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签订2020年度供货及价格协议,以确保本年度原材料供应及原材料价格的稳定,同时与部分重要供应商签署技术开发及合作协议,以确保未来新产品顺利量产。与此同时,公司与供应商一起导入并优化VMI供货及库存管理模式,以求共同提高生产管理效率,降低存货及物流成本。

      公司进一步优化管理结构,董事长不再兼任总经理,聚焦公司投融资、技术研发和全球资源整合等重大战略制定,新任总经理负责战略落地和经营管理等。公司进一步梳理内部管理流程,打破部门壁垒提高效率,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降低运营风险。

      (六)成功登陆科创板,拓宽融资渠道开启新篇章

      2020年7月17日,公司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融资32亿元,开启了公司快速发展的新篇章。同时,IPO时引入戴姆勒作为战略股东,融资渠道的拓宽将为公司未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1、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导致公司销售收入减少的风险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根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1-1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36.6万辆和136.7万辆,较2019年同期增长7.5%和10.9%,2020年初以来的全球新冠疫情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随着全球疫情的逐步缓解,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正逐步恢复,但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恢复情况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020年4月23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发展改革委公布《四部委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原则上2020年至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随着补贴退坡,如果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无法提高,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出现变化,进而影响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商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将导致公司未来面临销售收入减少的风险。

      2、外资整车及动力电池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导致竞争更加激烈的风险

      2019年末,特斯拉位于上海的工厂开始量产。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0年特斯拉Model3的国内总销量接近14万辆,市场份额26%,排名第一。特斯拉对于国产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如果公司现有的主要客户无法保持自身的行业地位,将导致其减少对公司动力电池产品的采购,进而导致公司销售收入下滑。

      2019年6月,工信部宣布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允许外资动力电池企业进入中国市场,LGC、松下、SKI等外资动力电池企业逐步加速了在中国境内的生产基地建设和市场开发,上述情况将导致公司未来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如果公司未来无法通过产品性能、技术实力等要素获得竞争优势,将导致公司未来面临销售收入无法增长乃至下滑的风险。

      3、动力电池产品售价持续下降的风险

      受到补贴退坡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预计未来动力电池单位售价可能继续下降。因此,如果全行业动力电池销售价格下降幅度过大,或者下降速度过快,动力电池售价降幅超过成本降幅,可能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下滑。

      4、无法持续降低采购成本导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波动较大,公司与部分供应商签署了年度采购框架协议,并将通过采购的规模优势降低采购价格。如果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企,公司无法通过降低原材料成本的方式使单位成本下降,将会导致毛利润率大幅下降甚至业绩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路线及产品单一的风险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多种技术路线,按照电池的封装方式和形状,可以分为软包电池、方形电池、圆柱电池等;按照正极材料的类型,可以分为三元材料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钴酸锂电池等。公司的技术路线为三元软包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和产品线较为单一。如果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发生重大变化,将对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下游市场需求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如果公司未能及时、有效开发推出与主流技术路线相适应的新产品,将对公司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2、产品技术迭代的风险

      近年来,动力电池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持续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工作温度范围、充电效率、安全性等性能持续改进。但是,目前动力电池的性能水平仍然未能完全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需求,相关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仍在积极开展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研究,包括固态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氢燃料电池。公司的产品为锂离子电池,较为单一。如果未来动力电池技术发生突破性变革使得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产品类型发生迭代,而公司未能及时掌握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相关产品,则可能会对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3、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持续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工艺的先进性。核心技术人员对于动力电池企业保持自身的技术领先优势并进而提升自身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报告期内,公司存在技术人员离职的情况,预期未来不排除有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可能性。如果未来发生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将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和研发带来不利影响。

      4、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掌握了从原材料、电芯、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系统、生产工艺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其中,电芯材料技术主要通过在原材料采购环节向供应商输出。公司已与相关供应商签署了保密协议,并通过与员工签署保密协议、原材料物料编码管理等方式,防止核心技术泄密。若供应商、公司员工等出现违约,或者公司核心技术保密方式失效,则公司将面临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四)经营风险

      1、拓展客户失败的相关风险

      目前,公司正在接触并拓展大众、奥迪、保时捷、沃尔沃、通用、雷诺、日产、本田、丰田、福特、捷豹路虎、上汽、蔚来、小鹏、长安、五菱、奇瑞等国内外一线整车企业客户。但是市场开拓的周期、成效受到客户整体战略规划、市场偏好及竞争对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若公司客户拓展工作进展低于预期或者客户拓展失败,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主要客户或主要车型生产计划波动风险

      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销售情况与合作的整车企业的生产计划直接相关。而下游整车企业的整体生产计划乃至具体车型的生产计划受宏观政策变化、市场风格转换、消费者偏好、配套供应商供应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当公司主要客户或主要车型的生产计划受特定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时,将会对公司当期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3、产品质量风险

      公司下游客户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下游客户通常对产品质量有较高要求。产品质量控制涉及环节多,管理难度大,并且容易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或无法事先预见因素的影响,不排除由于不可抗力因素、使用不当及其他人为原因等导致公司出现产品质量问题,进而影响经营业绩。

      4、与戴姆勒合作项目的风险

      2018年末,公司与戴姆勒、北京奔驰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确定了长期合作关系,成为其动力电池供应商,根据双方的初步预计,相关合作协议对应的动力电池采购总量规模较大。随后,双方在合作协议项下开展了相应产品的研发工作,截至目前,相关产品的开发工作仍在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公司预计将在2021年正式生产并批量供货。

      上述项目对于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经营业绩、市场地位、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影响,不排除在后续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过程中出现技术指标无法满足要求、产品质量瑕疵、生产无法完全满足采购需求、生产成本高于售价等情况的可能,进而导致双方的合作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或合作终止。如果公司在未来无法完成产品研发,并向戴姆勒批量供货,将可能导致公司无法与戴姆勒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可能导致公司为戴姆勒相关项目的前期投入出现损失、建设的生产线出现产能利用率偏低乃至闲置的情况。如果戴姆勒由于自身或客观原因减少或推迟采购,可能导致公司未来的销售收入减少、部分生产线产能利用率偏低。在该等情况下,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将受到不利影响。提请投资者特别关注该事项引致的相关风险。

      5、原材料供应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对外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铝塑膜等。受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和市场供需关系等影响,报告期内公司部分原材料的价格出现一定的波动。如果公司未来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供应短缺,或公司采购管理制度未能有效执行,将对公司的原材料采购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经营业绩。2020年4月,公司与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正极材料年度采购框架协议,并计划未来将其作为主要的正极材料供应商之一。如果公司未能有效管理供应商变化对于生产节奏、产品质量、交付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则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的变化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6、部分原材料采购渠道单一的风险

      由于公司采用的三元软包技术路线与国内其他规模较大的企业存在差异,部分原材料、生产设备的采购渠道仍较为单一,主要包括铝塑膜、锂电池生产设备、少量辅材等,公司存在部分原材料采购渠道单一的风险。如公司未来不能及时调整自身的供应商结构、丰富原材料采购渠道,相关供应商一旦不能及时足量供货,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及产线建设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7、专利相关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的境外销售收入来自美国和德国。公司目前持有和正在申请的专利主要为中国专利和美国专利,公司及其子公司孚能德国尚未在德国取得专利。因此,公司持有的相关专利可以在中国和美国提供专利权保护;对于在德国销售的主要产品,假如存在第三方于德国优先取得与公司相同或相似的专利,则公司存在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的可能性。公司产品所用主要原材料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铝塑膜等,若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存在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的情况,则可能导致公司对外销售的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存在纠纷的风险。

      此外,在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公司持有的部分美国专利尚未全部在境内申请对应的专利。如贸易摩擦升级,不排除公司因部分美国专利未在国内采取对应的保护措施而对生产经营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截至2020年12月30日,公司正在申请中的境内外专利合计92项。如果该等专利未能最终申请成功,则将对公司核心技术的应用带来一定风险,进而可能对公司产品销售产生不利影响。

      (五)行业风险

      1、动力电池下游行业发展高度依赖于行业政策的风险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产业政策的扶持对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日趋完善,国家相关部门相应调整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补贴政策。总体来看,近年来补贴逐步退坡,补贴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等技术标准要求不断提高。2019年3月26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适当提高技术指标门槛,加大退坡力度;2020年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为促进汽车消费,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2020年4月23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发展改革委公布《四部委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原则上2020年至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

      作为动力电池的下游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目前对产业政策存在高度依赖。因此,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变化对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存在较大影响,如果相关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会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及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2、市场需求波动风险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汽车行业中的占比依然偏低。续航里程较短、充电时间较长、购置成本较高、充电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仍是制约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因素。在行业补贴退坡、经济短期下行或者因为突发因素导致下游需求急剧下降的情况下,下游整车厂商风险厌恶程度普遍提高,观望情绪加重,会降低整体扩张速度和新车投入力度,可能对解决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制约性因素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未来制约消费者需求的因素无法改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无法提高,则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出现变化,从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3、行业最新发展态势及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行业竞争趋于激烈。此外,随着外资动力电池企业及整车企业加速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商新车型推出力度不断加大,动力电池的下游需求持续增加。但是,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逐年退坡、补贴标准逐渐提高,使得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动力电池企业需要通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产品综合性能等多方面保证自身的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六)宏观环境风险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公司经营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

      2020年1月以来,国内外各地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配合疫情防控,在短期内,公司生产经营受到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产业链各个环节开工推迟、交通受限导致原材料采购运输和产成品交付延期、生产基地员工无法及时返岗等方面。此外,由于公司主要客户为下游整车企业,公司客户或下游行业也将受到该等疫情的不利影响。因此,公司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进而对全年经营业绩情况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虽然目前全球疫情已取得较大的抗疫成果,但不排除国内外疫情反复的可能性,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受到影响的风险。

      2、原油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的风险

      2020年2月下旬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持续大幅下跌,使得传统燃油车的使用成本大大降低,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进程放缓。如未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处于低位,且各主要国家、主要整车企业减小或推迟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将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及上游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七)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八)其他重大风险

      1、管理及内控风险

      (1)实际控制人控制的风险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YUWANG(王瑀)和Keith,公司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上市后还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但是,公司实际控制人仍有可能通过所控制的股份行使表决权对公司的经营决策实施控制,从而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和利润分配等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虽然YUWANG(王瑀)和Keith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该协议约定“双方及双方控制的企业在参与、决定孚能科技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及所有重大事宜决策等诸方面保持一致行动关系,并应就表决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如经协商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双方同意无条件以YUWANG(王瑀)意见为准”,该协议自签署日至公司上市后五年内有效;但是如果YUWANG(王瑀)和Keith未持续遵守《一致行动协议》或出现分歧,可能导致公司决策效率降低,进而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2)经营规模迅速扩张的管理风险

      近年来,公司陆续完成了多轮融资,生产经营规模迅速扩张,同时,公司启动了镇江生产基地的建设,并在美国和德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公司的快速发展在资源整合、技术开发、资本运作、市场开拓等方面对公司的管理层和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管理层业务素质及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司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及时调整、完善,公司将面临较大的管理风险。

      (3)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风险

      公司动力电池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废气、废水、废渣,如果处理方式不当,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监管政策的趋严、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安全生产与环保压力也在增大,可能会存在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安全生产和环保事故风险。一旦发生安全生产或环保事故,公司将面临被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处罚、责令整改或停产的可能,进而出现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

      2、财务风险

      (1)经营活动现金流波动风险

      2017-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4,785.35万元、-43,757.40万元、48,352.18万元和-94,385.78万元。2017年至2018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主要由于公司业务快速发展,经营性应收款项和存货规模逐年呈现增长趋势。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主要由于主要系本年度收入的影响及研发投入较上年大幅度增加。

      如果未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的情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公司在营运资金周转上将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2)存货跌价风险

      公司按照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17-2020年,公司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分别为3,506.11万元、2,930.63万元、2,506.67万元和11,841.64万元。存货跌价计提主要由于公司在电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比例的不合格品,相关不合格品无法满足公司的品质要求,不能按照预计使用方式继续用于模组生产,只能按照较低的价格对外销售,因而公司对其计提存货跌价。此外,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持续发展,相关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仍在积极开展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研究,如未来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逐渐成熟并获得应用,将导致公司未来面临技术迭代导致的存货跌价风险。

      综上所述,如公司未来生产过程中的良率出现下降或出现重大技术迭代,将导致公司面临存货跌价风险。

      (3)经营性应收款项增加及无法收回的风险

      2017-2020年,公司经营性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款项融资科目)合计净额分别为58,131.81万元、163,476.53万元、151,401.03万元和140,234.29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7.04%、18.47%、12.94%和9.10%,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3.43%、71.84%、61.81%和125.25%,经营性应收款项金额较大且增长较快。

      未来不排除因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或者宏观经济环境、客户经营状况发生变化后,经营性应收款项过快增长,回款情况不佳甚至无法收回、以及应收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无法兑付的风险。

      (4)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风险

      2017-2020年,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48,075.40万元、75,878.02万元、176,807.34万元和338,503.68万元,占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2.36%、8.57%、15.11%和21.96%。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发展需要,持续增加动力电池生产线和生产厂房,公司固定资产规模相应增加。如果相关固定资产后续发生损坏、或者无法及时改造升级,可能在未来的经营中发生减值的风险。

      二、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的战略新兴产业,已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通过多年来对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的培育,行业获得飞速发展,正在从萌芽期向成长期迈进,各个环节逐步成熟,丰富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使用环境也在逐步优化和改进,在这些措施之下,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2020年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包括降低新能源企业的进入门槛、提高产品要求、完善强制性标准、延长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等多项举措。10月份,国务院常委会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未来15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能源汽车未来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续航里程和安全性等多项关键性能指标,而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对动力电池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二者相辅相成。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动力电池呈现出如下趋势:

      (1)过去12年装机规模增长数千倍。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扩大及单车带电量提升,动力电池市场保持高速增长,从2009年我国开始推广“十城千辆”至2020年,动力电池国内装机量实现了从0.03GWh到62.85GWh跨越式发展,12年间规模增长数千倍;

      (2)未来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2021年及之后,随着碳减排战略高度上升至全球,能源革命开启,电池行业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国内市场,在中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双积分政策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大力推动下,海外市场,受益于欧洲最严碳排放考核执行和美国拜登政府的新能源政策,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动工具、电动船等多个行业有望百花齐放,孕育着电池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

      (3)全球竞争加剧,中日韩三足鼎立格局。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产业和资本加速涌入,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呈现整体产能过剩、优质产能不足的供求关系,动力电池下游的新能源汽车由导入期迈入成长期、补贴退坡、技术性能要求提升等因素加剧了行业优胜劣汰,市场集中度提升,动力电池产业逐渐形成中日韩三国主导全球电动汽车供应的格局。

      (4)软包电池占比虽小但却是海外车企主流选择,未来渗透率有望提升。根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中国动力(600482)电池装机量分技术路线看,国内方形电池的装机量累计为50.57GWh,占比达80%;圆柱电池装机量为8.33GWh,占比达13%;软包电池为3.95GWh,占比达6%,软包电池在国内市场占比还比较小。但从海外主流车企配套电池看,海外软包企业LG、SKI等已在大众、奥迪、奔驰、通用、现代、福特等车企配置多款主流车型,未来随着电动汽车全球化浪潮到来,国内软包电池的渗透率有望获得较大的提升,市场空间广阔。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坚持“提供绿色能源,构建智能世界”的发展使命,以“专注科技创新,引领能源变革,为人类美好生活续航”为愿景,打造“创新、创业、协作、共赢”的企业精神,构建“成就客户、实现价值、回馈社会”的发展观、“精准定位、集中资源、创造客户、超越需求”的市场观、“质量一票否决”的质量观、“选对的人,做正确的事,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人才观四大价值体系,致力于成为全球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的引领者。

      公司围绕产品研发、产能建设、市场销售、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五大模块实施战略布局,力争实现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五大模块的发展战略具体如下:

      (1)产品研发

      公司围绕电芯、模组、PACK、BMS等各环节全方位发力,提供动力电池整体解决方案,按照“投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原则,打造具有多维领先优势的立体技术阵列,2011年以来,公司先后实现185Wh/kg-285Wh/kg动力电池产业化,并储备了高能量密度、快充、高安全性等多项前沿技术,拥有强大的正向研发能力,保持公司产品的能量密度在产业化过程中始终领先于同行业企业的水平。通过外部合作、内部创新,建立梯次化的研发体系,覆盖基础科学、产品应用研发、工艺开发等多个维度。基础研究方面,公司与国家实验室、大学的合作,持续对基础理论开展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方面,公司与产业链内相关企业合作,重点开展前瞻性的产品开发研究;工艺研究方面,公司通过内部自主创新,主要进行产品工艺和技术的研究。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有效专利120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国内发明10项,美国发明16项),正在申请专利92项,其中发明专利77项(国内发明65项,美国发明12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外观设计1项。

      (2)产能建设

      公司现有赣州和镇江两大基地,赣州基地在2019年底完成扩产,设备理论产能达到5GWh,2020年上半年对赣州基地一些前期投资的设备,又进行了进一步升级改造以满足整车企业对产品品质管控的进一步要求;镇江基地方面,一期8GWh产能受疫情影响投产稍有延迟,于二季度末开始试运营并持续进行产能爬坡,基本保持满负荷生产状态,以满足客户订单需求;二期生产设备安装基本完成,开始进入调试阶段;IPO募投的镇江三期8GWh已经开始前期厂房建设等基建工作,镇江一二三期产能投放和建设正按照计划有序向前推进。

      另外,公司12月底与吉利科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拟设立合资公司共同推进动力电池产能的建设,预计合资公司和公司合计产能达到120GWh,其中2021年开工建设不少于20GWh,该合作将为公司锁定吉利科技和其控股的子公司及吉利商用车集团的长期订单,为公司未来的业务增长带来一定的保障,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

      (3)市场销售

      公司作为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龙头之一,产品销售坚持以乘用车为核心,拉动其他动力电池市场,根据市场提供不同属性的产品。围绕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双管齐下,国内市场拓展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整车客户,中国客户“3+3+2+X”战略重点开拓三大央企(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地方国企(北汽、广汽、上汽)、两大民企(长城、吉利)、多家造车新势力;海外市场致力于成为全球顶级车企核心供应商,国际客户“6+3+3”战略重点开拓欧洲(戴姆勒、大众、宝马、雷诺、菲亚特、沃尔沃)、美国(通用、克莱斯勒、福特)、日本(丰田、本田、日产)。

      (4)供应链管理

      公司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签订年度供货及价格协议,以确保本年度原材料供应及原材料价格的稳定,同时与部分重要供应商签署技术开发及合作协议,以确保未来新产品顺利量产。在保障生产及产品开发的前提下,公司不断优化供应链的结构,引进及导入技术实力更强、规模更大、资金实力雄厚的供应商以确保公司未来战略的实现。另外,公司与供应商一起导入并优化VMI供货及库存管理模式,以求共同提高生产管理效率,降低存货及物流成本。

      (5)运营管理

      公司将不断完善全球化战略布局,强化人才战略,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强核心团队的建设,尤其是运营管理团队和技术研发团队,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强化及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及梯队建设,保障公司未来高速健康发展。公司将进一步优化管理结构,公司进一步梳理内部管理流程,打破部门壁垒提高效率,完善内控管理降低运营风险;公司持续强化以客户为导向企业文化的宣导,贯彻及落地公司“成就客户,实现价值”的经营理念。

      (三)经营计划

      2021年是公司“二次创业再出发”的破局之年,也是变革的攻坚期。公司将坚定信心,把握机遇,提质降本促增效,变革创新谋新篇,全面并提升公司发展的战略牵引力、产品竞争力、客户生产力和平台支撑力,围绕四条主线提升“关键四力”,推进“三项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见真章、收实效。

      (一)确定高质量发展方向,强化战略牵引与执行

      战略牵引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引擎。一是完善符合公司未来发展需要的战略规划与实施体系;二是通过战略手段及创新模式,推动产业合作生态打造,积极谋划新的业务领域(如储能),拓展高成长性细分领域新市场和新业务;三是寻找和选择具体细分领域的合作伙伴,推动有效业务模式落地;四是按业务和项目发展需要,完成现有产能基地产能扩充,同时确定海内外新产能基地规划与建设方案。

      (二)拉通研供产销流程,全要素提升产品竞争力

      产品竞争力是实现公司商业价值,创造客户价值的核心要素。一是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产品综合解决方案领先;二是坚定不移的推进平台化生产制造,全面拉通研发、供应链、生产、质量管控、销售全流程;三是通过工艺攻关形成相关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交付能力,成立先进工艺专门部门全面推动新技术产业化;四是持续加强和完善质量体系建设,快速改良、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五是落实一线考核权责,充分调动一线管理干部和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培育“工匠精神”。

      (三)理顺价值创造流,增强客户体验与粘性

      客户生产力的核心是销售与服务,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全面梳理面向大客户的核心价值创造流程框架,完善销售立项的规则与机制,加强销售项目的立项管理;二是系统梳理销售项目的决策规则与机制,优化销售决策团队的集体决策与运作机制;三是进一步明确客户战略,合理分类客户,优化资源配置;四是确定大客户作战框架体系,建设中长期伙伴关系;五是根据最新市场格局逐步建立前后端的协同规则与机制,系统梳理销售经理的角色模型。

      (四)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夯实平台激活组织

      平台支撑力是保障并夯实公司高效运转的基石。一是签订各中心、基地、子公司绩效责任书,实施公司绩效管理制度;二是结合现阶段组织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短板和不足,有针对性、有前瞻性的打补丁、补漏洞,完成组织架构调整;三是面向部分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实施上市公司长期激励计划;四是狠抓管理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干部管理机制;五是大力度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打造富有奋斗精神、充满活力、高绩效理念的管理干部队伍;六是要加强总部职能,强化整体协调和统筹管理,树立总部服务一线、服务基层导向,优化并提升公司管理运营效率。

      (五)压实内审内控责任,筑牢安全环保底线

      一是持续优化公司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并贯彻落实到运营过程中,开展内控体系的自查自检,压实责任;二是对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供应链、资产管理、安全环境管理、可持续发展等业务内控程序进行全面梳理及专项检查,筑牢风险防控基石,切实有效保障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平稳运行,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

      (六)制定产能扩充规划,谋划布局新业务模式

      一是制定戴姆勒项目发展远景规划。同时,年内一期项目完成产能爬坡,二期项目于2022年开始量产,三期项目基建于2021年底前交付使用;二是推进与吉利科技的合资项目,在符合股东权益的前提下,尽快落地项目;三是组建储能事业部,拓展储能新业务;四是有序推进海外产能建设。

      2021年,公司将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扎实有效的工作,锻造出一支有信仰、有方向、有规则、有阵型、有装备、有实效“六有”铁军,在董事会的决策引领、指导支持下,强化管理,全力实现2021年年度经营目标,为打赢二次创业开局攻坚战和实现公司未来五年发展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三元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创始团队深耕行业二十年,已经在技术路线、自主创新、产品性能、生产设备、管理能力、客户资源六大方面积聚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具体表现为:

      1、技术路线优势:中国第一批量产三元软包动力电池企业

      公司是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领军企业之一,是中国第一批实现量产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企业。

      2014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为关键的核心组件,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高低温适应性和安全性等。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长循环寿命的重要优势,符合动力电池的技术发展方向。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将成为未来主流趋势之一。

      公司作为业内最早确立以三元化学体系及软包动力电池结构为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方向的企业之一,在市场方向把握和技术路线判断方面体现出较强的前瞻性。公司的核心团队已经在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及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而,公司在三元软包动力电池技术路径上具备先发优势。同时,公司始终保持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前沿研究领域的密切跟踪,能够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革新方向。

      2、自主创新优势:团队深耕动力电池行业二十年,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持续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公司研发实力雄厚,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持续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公司创始团队自1997年开始从事动力电池产品的技术研发工作,深耕动力电池行业二十年,是全球最早从事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开发的技术团队之一。

      公司创始人YUWANG(王瑀)博士和Keith博士均为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资深科学家,深度参与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的研发和产业化过程。其中,YUWANG(王瑀)博士为江西“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Keith博士曾为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博士后以及资深科学家,曾任PolyStorCorporation的研发高级总监及科学家。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员3,67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0人,硕士研究生267人,具有丰富的研发经验。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承担10余项国家、省、市重要科技项目。公司研究院是“江西省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技术中心”、“江西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西省高比能高安全动力锂电池工程研究中心”。同时,公司已建立起全球化的研发创新平台,境外研发基地位于美国硅谷和德国斯图加特。

      公司研发团队持续与动力电池国际科研院所、知名机构、行业顶尖专家开展研发合作,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包括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国际顶尖科研院所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伯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国际知名企业巴斯夫、杜邦、3M公司等,合作专家包括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顶尖专家MichaelM.Thackeray、JeffDahn等。

      在“投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技术研发思路下,公司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将技术储备产业化,并储备了多项下一代动力电池核心技术,计划未来五年将公司量产产品的能量密度由285Wh/kg提升至350Wh/kg。

      3、产品性能优势:产品性能突出且国内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领域市占率第一

      公司产品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低温性能优异的优势,具体体现在:

      1)能量密度

      公司目前能够量产能量密度285Wh/kg的三元软包电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位置。

      2)安全性能

      公司动力电池产品具备高安全性能,公司积累了动力电池安全层面核心技术,能够从材料、电芯、模组、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等多个层面把控电池的安全性能,在行业内具备竞争优势。

      3)循环寿命、工作电压范围、工作温度范围

      同类型动力电池电芯产品中,公司循环寿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目前已能够适用高电压体系,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高电压体系的电池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低温工作范围能够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冬天的使用情况以及新能源汽车能够使用的地域范围,公司产品的工作温度范围普遍在-30℃至55℃之间,低温性能处于行业中上水平。

      因此,公司产品在性能指标方面具有优势。在戴姆勒对公司产品认证过程中,公司产品经历一系列严格测试,体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和安全可靠性,最终成功通过了戴姆勒的产品认证。

      4、生产设备优势: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具备优秀的生产管理体系和设备定制化开发能力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复杂、工序繁多,制造过程需要对设备、环境、人工等进行严格的工艺质量管控。公司具备先进的智能制造工艺流程,生产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较高。公司通过大量高科技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提升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满足生产效率、智能制造工艺要求,保障单体电芯产品的一致性和良品率,确保公司产线在行业内具有核心竞争力。2017年10月,公司“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智能制造”顺利通过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审核。

      公司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标准,使得产品在加工制造、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管理可控,实现全过程追溯、全方位检测,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良品率。公司已通过ISO9001、IATF16949认证。戴姆勒在对公司产品认证过程中,充分认可公司的产线管理体系及生产制造体系,并协助公司完善了生产工艺控制节点,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生产管理水平。

      在电池生产设备开发方面,公司根据产品的生产要求向设备供应商提出设备定制化需求,并与设备供应商深入合作,指导设备供应商开发相应的动力电池设备。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公司持续对设备进行改进升级,并将需求反馈给设备供应商,不断提升公司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进而提升公司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公司整体的生产成本。

      5、管理能力优势:进一步提升的核心管理团队水平,增强经营管理能力

      公司原有核心管理团队专业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报告期内,公司聘请了多位高管,新加入的高管来自于国内外行业内一线企业,为公司带入新视角和协同效应,帮助公司更好发展。核心技术团队以及生产、销售、采购等核心管理团队长期专注于动力电池及相关领域,在动力电池及相关领域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上述团队的带领下,公司能够有效地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公司已建立了完整规范的经营管理制度,能够为公司产能扩张以及持续快速发展建立稳固的保障。

      6、客户资源优势:配套多款销量领先车型,具备国内外龙头车企客户资源

      下游整车企业对于动力电池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下游整车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资金实力,将直接决定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销量和回款情况。凭借技术优势、产品优势等,公司产品可覆盖配套多种新能源乘用汽车,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

      2018年末,公司与戴姆勒、北京奔驰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确定了长期合作关系,成为其动力电池供应商。与戴姆勒、北京奔驰等优质车企客户合作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改进产品性能,提升生产管理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

      公司其他客户包括广汽、北汽、长城、吉利、一汽、江铃、长安、东风等国内知名整车企业,同时正在接触并拓展大众、奥迪、保时捷、沃尔沃、通用、雷诺、日产、本田、丰田、福特、捷豹路虎、上汽、蔚来、小鹏、长安、五菱、奇瑞等国内外一线整车企业客户。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

    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

    审核:yj138 编辑:yj138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
    • 内参
    • 股票
    • 赢家观点
    • 娱乐
    • 原创

    10月26日交通设施行业早盘低开0.18%收出穿头破脚中阳线,近3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3.71亿元

    交通设施板块近30日跌幅2.26%。从行业跌幅排行榜来看,交通设施近30日排行第46。资金方面,该板块在近3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3.71亿元,在行业资金流出排行榜第41名。该行业...

    因未按合同约定披露重大信息 一私募和其法定代表人被出具警示函

    深圳证监局网站10月25日披露一份《深圳证监局关于对深圳海德量化投资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上述决定显示,经查,深圳海德量化投资有限公司(海德量化)在从...

    鸿日达: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3,194户

    消息,鸿日达(301285)10月26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投资者:请问到9月30日的公司股东人数是多少鸿日达董秘: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截至2023年9月30日,

    三联锻造:公司暂未供货问界M9

    消息,三联锻造(001282)10月26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投资者:12月将要发布的旗舰全尺寸SUV问界M9,请问公司有无供货相关配件?三联锻造董秘:尊敬...

    早知道:2023年10月26号热点概念与题材前瞻

      上证指数目前处于下跌趋势中,依据赢家江恩价格工具得出:当前支撑位:2885.09点、2929.23点,当前阻力位:3018.56点、3053.04点,由赢家江恩时间周期工具展示得出:...

    早知道:2023年10月25号热点概念与题材前瞻

      上证指数目前处于下跌趋势中,依据赢家江恩价格工具得出:当前支撑位:2885.09点、2935.11点,当前阻力位:2977.62点、3018.56点,由赢家江恩时间周期工具展示得出:...

    股权集中度是什么意思?股权集中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股权集中度是什么意思?股权集中度是指全部股东因持股比例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股权集中还是股权分散的数量化指标。股权集中度是衡量公司股权分布的主要指标,也是衡量公司...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现如今,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成为很多国家面临的难题,其中包括美国、韩国、日本、中国、澳大利亚等,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那么,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有哪些?为什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