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绿生物:工业化金针菇厂商排名前列 全国化布局更进一步
摘要: 火锅、麻辣烫、冒菜、烧烤几乎都离不开的一道“长青”菜品是什么?金针菇很可能是得票最多的选项之一。资料显示,至2018年,我国金针菇产量已达258万吨,成为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品种。
火锅、麻辣烫、冒菜、烧烤几乎都离不开的一道“长青”菜品是什么?金针菇很可能是得票最多的选项之一。资料显示,至2018 年,我国金针菇产量已达258万吨,成为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品种。
近期,全国食用菌工业化生产的领先企业华绿生物(300970)即将开启登陆创业板前的申购工作。招股书显示,华绿生物在国内工业化规模生产金针菇企业中排名第四,此次IPO拟募集约6.53亿元,用于年产3万吨真姬菇项目、一厂技术改造项目、泗阳华茂技术改造项目,项目实施后将有望显着提升公司产能、增厚业绩,并加快全国战略布局。
“吃菇大国”金针菇受青睐
华绿生物日产能超330吨 盈利稳增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消费国。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数据,2001-2019年,我国食用菌产量由762万吨增长至3962万吨,目前在全世界占比超过70%。各品种中,金针菇排名第四。
自2010年成立以来,华绿生物就专业从事食用菌的研发、工厂化种植及销售,是国内领先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之一,主营产品为金针菇。鉴于下游良好的产品需求,公司积极提升产能和销售规模,日产能由2017年末的203.25吨增长至2020年6月末的330.02吨,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由此,2018-2020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94亿元、5.75亿元、6.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6亿元、1.21亿元、1.33亿元,近三年净利润年复合增速为54%,成长性优异。
重庆基地达产带动中西部市场大增
持续研发创新 产品获市场认可
华绿生物产能的迅速提升,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生产基地的扩张。尤其是2018年重庆工厂出菇采收,至2019年完全达产放量,新增金针菇日产能123.89吨。加上此前江苏泗阳基地的产能,华绿生物逐渐实现了目前的产能规模。
由于食用菌行业下游消费市场零散,因此行业内主要采取经销商模式。伴随着产能放量,华绿生物的经销商数量从2017年的65家增长至2019年的100家,不仅如此,新增经销商平均单家销售金额从181万元增长至212万元,此种“量价齐升”也印证了华绿生物近年规模和实力不断增长,获取经销商品质有所提高。
重庆基地达产和渠道铺设也带动周边西南、华中市场销售收入大幅增长,2019年分别达到8857万元和3099万元,两个市场成为华绿生物的重要营收来源。而重庆被誉为中国火锅之都,金针菇是火锅主要菜品之一,且目前重庆金针菇市场较为分散,华绿生物扩展空间较为可观。
此外,从行业来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在菌种选育、生产流程和环境控制方面有较高技术要求,技术能力就成为获取优质经销商的核心能力。就华绿生物而言,公司自成立以来即高度重视技术研发,走在国内食用菌研究和生产领域前沿,目前公司的菌种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并在杂菌污染率、生物转化率、单瓶产量等食用菌育菇技术参数处于行业较高水平,且获得了多项行业认可。也因此,华绿生物方能通过不断优化产品而抢占市场。
大型工厂化食用菌空间仍大
募资加码产能前景可期
2019年,我国居民的绝对消费水平已达 2.76万元, 2007-201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54% 。在国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之下,食用菌年产量逼近4000万吨,金针菇年产量也超250万吨。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说,以往以农户种植模式为主,生产规模较小、产品质量不稳定,且无法提供稳定供给。而工厂化种植进行标准化生产,产品品质较高、产量稳定,近年来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已提升至64%。不过,距离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90%以上的占比差距较大,可见工厂化食用菌空间仍然可观。
其中大型头部企业的竞争优势已在凸显。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数量在2012年达到788家的顶峰后,逐步下降到 2019年的400 家,行业前15家企业产量占比超78%。随着行业逐步集中,雪榕生物(300511)、众兴菌业(002772)、华绿生物等一批领先企业脱颖而出,产能均在2016-2019年间实现了翻倍增长。而根据招股书披露,华绿生物自2017年来产能利用率均超98%,产销率亦保持在92%左右,可见下游不断增长的旺盛需求。
也因此,华绿生物此次IPO募资资金仍用于扩大公司产能。此外,公司披露将加快建设华东、西南的生产基地,致力于辐射全国。可以预见,此次IPO后,公司有望提升产能、逐步落实全国布局战略,实现经营业绩的进一步攀升。
华绿生物,食用菌,金针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