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锂电材料企业国际SHOW
摘要: 摘要在关键材料环节,国产材料除了满足国内市场之外,已大批量出口,中国企业凭借性价比、快速反应、多产能等优势逐渐形成主导地位。
摘要
在关键材料环节,国产材料除了满足国内市场之外,已大批量出口,中国企业凭借性价比、快速反应、多产能等优势逐渐形成主导地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在锂电池产业链整体上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渐提升,而进军国际市场也成为了优秀锂电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从材料端来看,中国已经在上游钴锂原料、四大材料、结构件、铜箔等锂电材料领域培育了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实现了从替代进口向批量出口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已经有一批龙头材料企业在欧洲建厂布局,为欧洲客户提供就近配套服务,积极开拓欧洲市场,进一步提升其市场份额。
从设备端来看,此前中国电池企业前中后段的锂电设备主要依赖进口,整体国产化率比较低。但经过多年的技术升级和创新,中国锂电设备企业快速发展,国产设备性能大幅提升甚至在部分领域已经超越了日韩,从而实现了大规模的进口替代,极大降低电池企业的投资成本。
中国龙头设备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与日韩和欧美设备品牌同台竞争,为“中国智造”正名。
从电池端来看,【中国动力(600482)、股吧】(600482)电池产业经过一系列的洗牌,已经培养了几家能与日韩电池巨头竞争的本土电池企业,开始向国际主机厂批量供应电池。这表明国产动力电池已经在国际市场上与日韩电池正式开启正面搏击。
总体来看,中国已经构建了一条较为完整的锂电池产业链,全球新一轮动力电池产能新基建给中国锂电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在此过程中,中国锂电材料企业正在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不过在获得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挑战。这就需要中国锂电材料企业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适应国际化竞争。
6月10―11日,高工锂电、高工产研主办的第十三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隆重举行,本届峰会由利元亨总冠名,主题为“市场分野与产业裂变”,现场超700位企业高层共同就2020年动力电池产业趋势与变革进行深度探讨。
在“新形势下的产业机遇与风险”的闭幕式专场中, G20-锂电峰会成员企业代表新宙邦(300037)董事长覃九三、【科达利(002850)、股吧】(002850)总经理励建炬、巴莫科技副总经理封锡胜、诺德股份(600110)副总裁陈郁弼以及赣锋锂业(002460)董事长李良彬等嘉宾,围绕中国锂电材料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技术路线变更等话题展开深度探讨。
高工产业研究院表示,从矿产到关键材料,中国锂电产业链每个环节都已形成了与海外竞争的企业。
在关键材料环节,国产材料除了满足国内市场之外,已大批量出口,中国企业凭借性价比、快速反应、多产能等优势逐渐形成主导地位。
赣锋锂业:中国锂盐企业出征海外范本
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表示,预计未来十年全球锂电池市场需求快速增长,2023年近1000GWh。同时全球锂盐需求量呈快速上涨趋势,预计2025年锂盐年需求量突破100万吨。
在市场需求拉动下,中国锂资源企业未来在全球竞争中会越来越有发言权。
2019年,全球锂矿资源市占率排名前三依次为Talison(20%)、SQM(14%)、Mt Marion(11%);而锂化合物总产量37.6万吨,排前三企业分别为Albermarle(21%)、赣锋锂业(17%)、SQM(13%)。
李良彬表示,锂矿资源主要集中在海外,储量大、成本较低,后期会有越来越多中国锂资源企业去海外布局,在国际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国际老牌锂盐巨头会逐步收缩。
李良彬介绍,赣锋锂业2019年锂盐产量6.4万吨,锂盐产能为8.5万吨,资源地为Mt Cattlin。目前公司已在中国、澳大利亚、墨西哥、爱尔兰、阿根廷等地均有锂资源布局。
巴莫科技:深耕三元正极材料技术
正极材料在锂电池中成本占比最高但毛利率持续下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导致正极材料企业行业“搬运工”角色愈发突出,生存压力与日俱增。
巴莫科技副总经理封锡胜表示,正极一直是锂电池行业的发展焦点,关于正极技术路线之争的话题持续不断,正极材料企业也承担着极大的降成本压力。但不管行业怎么变,最终能够成功的正极企业都是坚持做好自己产品的企业。
巴莫科技自2002年成立以来,深耕三元正极材料领域,公司拥有天津、成都两大生产基地,现已具备年产5万吨的能力,明年三季度将提升至10万吨。
封锡胜表示,巴莫科技的发展策略一是坚持材料的技术方向不动摇,二是坚持与核心大客户战略发展。
在正极材料去钴化方面,封锡胜认为这是正极材料的发展方向。第一代钴含量比较高的6系三元材料的市场需求呈现持续下滑趋势;第二代的低钴或无钴材料会在2023年前后大规模发展,整体往高镍方向走,但还无法100%摆脱钴,目前还处于百花齐放的阶段。
新宙邦:中国电解液海外建厂先驱
新宙邦董事长覃九三表示,锂电池产业是中国少数有综合竞争力的一个产业,不会因为被国外禁运而被卡住脖子。中国本土锂电池产业链竞争力非常强,全球在这个行业存活下来的基本上和中国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中国锂电池企业不会在电解液方面受到掣肘,中国电解液企业在技术创新和降成本方面的优势较为突出。
目前,新宙邦已经实现了市场全覆盖,除了中国市场之外,新宙邦在欧洲也有深度合作的客户。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公司先后收购了巴斯夫在亚太地区及欧美地区的电解液业务,并加快了公司欧洲建厂的进度。
覃九三指出,在全球化竞争过程中,中国锂电企业想在欧美建厂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要三思而后行,但确定目标之后就要一往无前,而有积累的企业会走得快一些。
科达利:结构件技术超越日韩
科达利总经理励建炬表示,结构件相对来说是比较传统的一个机械结构,以前欧洲没有这个产业,所以我们在欧洲还是相对有领先的优势。相对日韩企业而言,科达利已经实现了超越,从材料开发、设备开发,整个制造工艺的技术等方面都不差。
励建炬介绍到,与大客户的深度合作使得公司在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降成本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今年3月,科达利发布公告称拟在德国图林根州埃尔福特市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并投资6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7亿元)投资建设科达利德国生产基地一期项目。
同时,公司还与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及其全资子公司Northvolt Ett签订了《材料买卖供应合同》,将Northvolt供应方形锂电池壳体,科达利在瑞典工厂组装或制造的所有产品应仅生产并销售给Northvolt。
诺德股份:率先量产4微米铜箔
诺德股份副总裁陈郁弼认为,目前动力电池行业大规模应用6微米铜箔已经是常态,6微米铜箔市场需求将会快速增长。铜箔越薄一方面能够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
在能量密度提升需要和市场竞争加剧等压力下,更薄的4微米、4.5微米的极薄铜箔被提上了量产应用日程。
目前,诺德股份在6微米铜箔产品持续放量的同时,也开始批量生产和交付4.5微米及 4微米超薄铜箔。公司具备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能柔性切换的能力。
不过,陈郁弼指出,铜箔不是越薄越好,需要保证电池的安全性。目前韩系电池企业在导入更薄的铜箔方面的步伐比较谨慎。
此外,4微米以下的铜箔研发量产会非常困难,产品合格率比较低,成本也比较高,这就对铜箔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国际化竞争方面,陈郁弼认为欧洲动力电池产业正在快速崛起,预计未来5年的投资规模可能会超过中国,这给中国企业在海外建厂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中国企业在海外建厂存在很多挑战,单打独斗会非常辛苦,需要抱团共渡难关。
锂电,正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