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烈酒产区到酱香型白酒产业核心产区 茅台释放产区建设诸多信号
摘要: 世界名酒价值论坛评选出了“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中国占6席,其中遵义、宜宾、泸州三地作为传统名酒产区占据了中国产区的半壁江山。目前,“产区”业已成为全球消费者对于优秀的酒类饮品最重要的判断标准,也是世界
世界名酒价值论坛评选出了“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中国占6席,其中遵义、宜宾、泸州三地作为传统名酒产区占据了中国产区的半壁江山。
目前,“产区”业已成为全球消费者对于优秀的酒类饮品最重要的判断标准,也是世界烈酒最好的品质表达方式。正如提到“白兰地”就想到法国干邑,说起“威士忌”就会想到苏格兰,提到“朗姆酒”则会想到波多黎各。知名白酒专家杨官荣认为,强调产区概念是酒业发展一个方向,对中国白酒发展及国际化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一个产区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认可,而这还需中国白酒多下功夫,
10月25日,“全国百家媒体走进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活动来到了贵州茅台(600519)集团,与贵州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保芳畅谈烈酒产区、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的概念、建设等相关问题。
“对于产区概念,我认为不应该带有行政区划的色彩,而是应该超越行政区划的限制。”李保芳首先对“产区”概念进行了阐述,他表示,中国的优质白酒多在川黔结合部,从赤水河到长江流域,分布了茅台、五粮液(000858)、【泸州老窖(000568)、股吧】(000568)、郎酒等名酒,是中国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途的一个白酒产区。
那么,如何定义酱香型白酒产业核心区?李保芳解释道,虽然核心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但是大型酱香型白酒企业的位置,均未超出茅台周边50—100公里的范围。
由于白酒生产的地域特征明显,得益于独特的环境、生态、水土和气候,酱香型白酒已经在赤水河流域形成了聚集效应。目前,赤水河流域的酱香白酒,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并在继续扩大。据统计,作为酱香型白酒代表品牌,茅台酒的产能在扩建,计划最终要形成56000吨年产的能力;同时茅台的系列酒产能亦在扩展,其目标也是56000吨年产量,到2020年底将与茅台酒产能大致形成1:1比例;此外,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内的其他企业,也在扩大产能,据李保芳预计,核心区域已经具备超过20万吨酱香酒的生产能力,两年之后,将形成一个超过30万吨的生产能力。
如何打造核心区呢?“凸显产区概念,既需要推广龙头企业,更要突出产业化发展。”李保芳认为,没有茅台等龙头企业带动,产区的特征不会突出,因此,在凸显名酒的同时,也要突出产区概念。
此外,要充分发挥产区带动作用,保障区域内产业健康、持续、有序的发展,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能偷工减料,对于整个核心区的企业来说,只有做好酱酒品质,才能做出区域标志性品牌;二是坚守传统工艺,要打造真正的核心产区,一定要有坚守,来不得半点的虚假;三是坚持规范操作,工序不可简化,要严格按照工序要求去做;四要足够的资金支持,由于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周期较长,若无资金支持,很多小酒企做不好酱香型白酒;五要打好生态牌,生态环境对酱香型白酒来说尤为重要,空气、水、土壤、有机原料以及污染防治,甚至包括城镇规模,都值得认真研究。
“打造核心产区,还需要综合施策、综合规划。”李保芳补充道,建设核心区需要抱团发展,要避免恶性竞争。同时,核心区建设也需要政府加强指导。例如,对赤水河流域实施最严格保护措施,规划区域粮食和用水承载能力,提倡新能源交通等等。
“发展核心区,并不意味着可以大规模开展建设。现在核心区内,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区域内企业尚需进一步完善。即便将来的规模比现在的大,也应遵循有序发展的重要原则。”李保芳表示,核心区一定要注意区域内的规模限制,因为,环境承载能力不是一个可以无限扩容的空间,需要理性思考与判断。
白酒,产区,酱香型,核心区,李保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