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加速暗推注册制向前
摘要: 曾经呼之欲出的注册制被2015年A股的疯涨与暴跌打乱了步伐。如今,随着IPO(首次公开发行)发行提速,“堰塞湖”快速消化,悄然为注册制改革做好了铺垫。《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下半年以来,已有
曾经呼之欲出的注册制被2015年A股的疯涨与暴跌打乱了步伐。如今,随着IPO(首次公开发行)发行提速,“堰塞湖”快速消化,悄然为注册制改革做好了铺垫。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下半年以来,已有145家企业获批发行,募资规模预计达1036亿元。无论是获批家数还是募资规模,都超过了上半年的两倍。
“去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注册制进行授权,两年的授权期即将过半。今年以来证监会在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与加强信息披露两个方面已经完成了基础准备工作。目前《证券法》修法也在推进,如果12月份能够顺利二审,那么很可能在明年全国两会前后进行终审。”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当前的新股发行速度正逐渐与未来注册制的节奏对接,“堰塞湖”消化之后,新股发行市场化的一大障碍就消除了。
IPO月批改周批
注册制改革转眼三周年。
2013年11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标志着开始向IPO注册制过渡。注册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审核公开透明、发行时间与发行方式自主决定、发行价格反映供求关系的市场化发行制度。
经过证监会两年多全力推进,2015年注册制呼之欲出。然而,A股突如其来的疯涨与暴跌打乱了改革步伐,注册制被“搁置”。
另一方面,“IPO堰塞湖”一直是证监会的心头大患,只要有大量排队企业,企业无法实现快速上市,注册制就不是真正的注册制,转板也行不通。令人意外的是,这一困扰市场多年的顽疾,近期出现了消解迹象。
11月的第一个周五(11月4日),证监会宣布核准9家企业首发申请,预计总募资45亿元。第二个周五(11月11日),证监会又核准了15家,预计总募资112亿元。与此前每月两批的速度相比,发行频率有明显提高。第三周,证监会再核准14家企业,预计募资64亿元。
若按当前一周一批的速度,11月25日有望迎来本月第四批。随着市场逐步从去年的股灾及年初的异动中恢复,证监会也在暗暗加快批文下发的速度。与今年年初每月一批的速度相比,当前新股的放行速度惊人。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发现,下半年以来不到5个月时间,已有145家企业获批发行,募资规模预计达1036亿元。无论是获批家数还是募资规模,都超过了上半年的两倍。今年前6个月核准70家,总募资418亿元。截至目前,2016年IPO核准总计215家,总募资规模高达1454亿元。
截至11月17日,IPO排队企业790家,其中已过会62家、未过会728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687家,中止审查企业41家。由于新三板改革预期放缓、境外上市热情降低,新股申报依然保持较高的速度。但从绝对量来看,IPO“堰塞湖”有明显消解的趋势。毕竟,截至今年10月13日,IPO排队企业还高达838家,其中包括已过会企业83家、未过会755家。
一位投行保荐代表人告诉本报记者,此前证监会在IPO专项中,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因为没有更新财报、业绩大幅下滑等问题终止了审查,目前排队的企业中,若剔除这样的企业,符合条件的排队企业数量要更少一些。换言之,“堰塞湖”的消解速度比想象中还要快一些。
“如果‘堰塞湖’成功化解,就消除了注册制改革一个非常大的障碍。”一位券商非银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无论是注册制改革,还是新三板转板,都需要理顺上市入口,维持公平的上市顺序。
董登新表示,当前快速的审核及发行节奏,都是在慢慢与未来注册制应有的节奏进行对接。“目前市场对较快速的审核与发行,反应都比较正面。”他认为,如果未来股票发行依然是受欢迎的,那注册制推出时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重启”争议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要“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且创造条件需要有个过程。
全国人大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日前对于注册制的表态则激发了市场对于改革重启的预期。
“我认为现在应该进一步正视这个问题,积极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她表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有其必要性,而且注册制改革的基础已经奠定。
一方面,去杠杆最重要的是去非金融企业的杠杆,在一个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中,如果不发展股本融资,杠杆率只会上升,不会下降;另一方面,去产能是去掉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没有市场化的淘汰机制,没有收购兼并的产业重组,也达不到平稳有效推进的目的,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公平高效的资本市场。
吴晓灵同时表示,证监会这一年来在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明确中介机构职责和全面从严执法上做了许多工作,这一切都为注册制的再次推进奠定了基础,“希望《证券法》的二审稿的审议能够如期进行,同时,证监会放开股票发行价格的行政管制。”
吴晓灵的上述表态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监管层的态度。“她并非证监会官员,作出这些发言前可能与官方有所沟通。同时她的立场又较为中立,传递出的注册制重启预期又不会对市场带来太大冲击。”一名业内人士表示。
董登新也表示,当前有条件重启注册制改革。“市场化是法治化和国际化的基础,如果不完成一级市场的去行政化,时间拖得太长,就会失去改革的信心。没有市场化,就谈不上法治化,也就更谈不上国际化。”在他看来,时机成熟与否,不在于股市指数高低,而在于准备工作是否完成。
“目前证监会正在加快IPO的节奏,下一步可以考虑放开定价,取消对新股定价的‘23倍’限制,第三步可以考虑下放审核权,交由沪深交易所来审核。只要节奏放开,后续两步都是水到渠成的事。”董登新表示,目前沪深交易所的上市委员会都已经组建,进行了注册制培训,该招聘的审核人员也都已经到位。
不过市场人士有不同观点。上述券商分析人士就表示,当前市场行情较好,多发一些比较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明年也会保持这样的速度,也不足以说明注册制短期就会重启。
“注册制这么大的改革,监管层可能还是会比较谨慎。”她认为,目前金融监管框架改革也没有确定,如果重组或合并,注册制等改革决策权可能会被上收。
不过,董登新认为,改革一定会遇到阻力,阻力可能来自受冲击最大的垃圾股板块利益方,监管层应该顶住这样的压力,推进一级市场去行政化最后一公里的攻坚,“实行注册制,垃圾股的股价可能会跌到地板上,但是广大投资者会因为新股供给更充分、价格更便宜而受益,中小企业也可以更快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有利于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注册,发行,企业,改革,证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