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股价开盘翻倍 市值超1100亿港元
摘要: 泡泡玛特发行价为38.5港元/股,开盘涨幅100.26%。
泡泡玛特发行价为38.5港元/股,开盘涨幅100.26%。截至记者发稿,股价已涨超80港元/股,总市值超1100亿港元.
12月11日上午,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号为9992.HK。
依据公开信息,泡泡玛特发行价为38.5港元/股,开盘涨幅100.26%。截至记者发稿,股价已涨超80港元/股,总市值超1100亿港元,成为国内潮玩文化领军第一股。
在IPO敲钟现场,泡泡玛特创始人兼董事长王宁表示:“我们开创了一个品类、一个行业,打造了一个关于潮流玩具的生态体系,让一代年轻人了解到什么是潮玩,并在这个时代留下了关于潮流玩具的文化印迹。未来,泡泡玛特希望能够成为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
根据泡泡玛特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8.18亿元,比上年同期的5.434亿元增长50.5%,净利润为1.41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1.13亿元增长24.7%。
据悉,本次发售所得款项将预期用于公司消费者触达渠道及海外市场扩展计划、为潜在投资、收购本行业价值链上下游公司及与该等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拨资、投资技术举措,以增强公司的营销及粉丝参与力度及提升业务的数字化程度及扩大公司的IP库等。
实际上,纵观潮流玩具的发展历史和泡泡玛特自身的成长可以发现,这家公司的核心能力并非是创造了molly等一众潮玩IP,而是做到了能让潮玩这种文化成为一种大众娱乐的消费品。
泡泡玛特的护城河
观察公司的招股书可以发现,自2017年—2019年,泡泡玛特营收分别为1.58亿元、5.14亿元和16.83亿元,增幅高达225%和227%;净利润方面,分别为160万元、9950万元和4.51亿元。
净利润方面,公司2018年和2019年的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6119%和353%;更为夸张的是,泡泡玛特的毛利率从2017年的47.6%增至2019年的64.8%。而基于这些数字,有媒体将这家公司形容为如同迪士尼一样的“印钞机”。
在2015年,创始人王宁注意到Sonny Angel系列潮流玩具产品复购率极高,贡献了公司年销售额的30%。自此公司开始尝试推出自营潮流玩具,2016年4月取得Molly的IP授权并引入盲盒玩法、6月上线潮流玩具社区“葩趣”APP,开启向IP孵化运营商的转型。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19年的收入及2017年至2019年的收入增速计算,泡泡玛特已是中国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其中,按2019年零售额计算,泡泡玛特在中国潮流玩具市场的占有率为8.5%。
在泡泡玛特之后的第二梯队玩家有IP小站、19八3、52toys等。前五大参与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8.5%(泡泡玛特)、7.7%、3.3%、1.7%及1.6%。
按照这一市场占有率分布来看,潮玩行业依然是一个离散程度相当高的行业,无论是现有玩家还是新进者,都拥有者充足的机会。而泡泡玛特认为,面对未来的竞争,公司已经形成了以自有IP为核心的“护城河”。
根据招股书披露,在IP运作和开发上,泡泡玛特内部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完备的体系。在泡泡玛特运营的93个IP中,包括12个自有IP 、25个独家IP及56个非独家IP ,并有360万名注册会员。对于这些IP,泡泡玛特都会在“市场化可行”方面进行验证,确保它可以最大化地触达消费者。
理论上,想要超越泡泡玛特并非没有可能,但需要其他的玩家首先拥有超越前者的设计师资源,能够持续推出更加优秀的IP;其次,则是拥有将优秀IP进行商业化运营的能力,并且拥有打造成爆款的手段;第三,则是大量建立一线和二三线城市的核心商圈门店,拥有更好的渠道资源;最后,则是在潮流圈内建立足够的影响力,这也是泡泡玛特目前最难被超越的优势。
不止是“盲盒”
在盲盒这一概念于去年火爆之后,许多媒体曾表达了对这一商业模式的质疑甚至批判。但它在中国兴起的历史远比许多人想象地更久。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上海先施百货门口,许多当时的年轻人排起长队,用一块大洋一个的价格购买“福袋”——后者最好可以开出金笔,运气差的也可以得到香皂等时髦货。
90年代,小浣熊干脆面风靡大江南北,在记者曾就读的小学中,有同学甚至愿意在购买整箱方便面后立刻将面饼丢掉,就是为了能够开出其中包含的“水浒卡”。在山东,一张“神行太保戴宗”以100元钱的单价,成为当时炫耀的“硬通货”。
而盲盒,只不过是在这些时髦成为过去之后,这一代年轻人的“新宠”。相比盲盒玩法的前辈,泡泡玛特拥有更强的渠道能力、更精细的运营能力、和更广泛的产业链覆盖能力。
至于盲盒中包裹的“Molly”,则是现在门槛更低、更易流行的潮流玩具。
潮玩从字面意思来讲,就是潮流玩具。但是,其艺术性、设计性、制造工艺,以及文化的附属与面对家长买给孩子的玩具有很大不同。
比方说像陈冠希、林俊杰等潮流人士热衷的kaws Original Fake,它的每一只玩具都会和世界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们进行跨界合作,给予玩具不同的主题。玩具往往以限量的方式发售,价格很高,也是因为其中的难以复制。
“泡泡玛特的火热是在于,他迎合了年轻人对于潮流玩具的热捧,但是又没有特别夸张的价格。”一位潮玩玩家告诉记者,“59元一个盲盒,开起来也很有趣,也能满足新鲜感和惊喜感。”
而对于泡泡玛特来说,逐步摆脱对molly的依赖,推出更多新的IP,打造新的爆款同样重要。
目前,公司的主要自有IP包括:MOLLY、DIMOO、BOBO&COCO、YUKI等;独家IP包括:PUCKY、The Monsters、SATYR RORY等。其作为行业的先入局者,泡泡玛特在艺术家、设计师方面占据先机优势,进而利于其IP的有效孵化与产出。
扩张背后的隐忧
“每次来北京我都想买一套Molly带回去。”
小王是来自河北省一座普通县城的五年级小学生,由于学习需求,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一次北京,并且会让妈妈给自己买一套Molly的盲盒。一方面,这体现出了盲盒潮玩在中国年轻人中爆发式发展的魔力;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泡泡玛特未来扩张的一大瓶颈:门店在国内的渗透能力。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泡泡玛特线下门店包括:136间零售店,分布在33个一二线城市主流商圈;1001间创新机器人(300024,股吧)商店,位于中国62个城市。
而公司门店的扩张之路同样迅速,2017年底,泡泡玛特已在全国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和购物中心开设了将近60家直营店,2018年扩张至100家。截至2019年年底,这一数字增长至114家,现在已经超过150家,并且都是直营店。
在这次IPO之后,表述募集资金用途的文字中首先出现的就是“公司消费者触达渠道”,足以体现出渠道能力对于泡泡玛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大量的门店需要公司更加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管理运营实力。
招股书显示,自2020年1月起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泡泡玛特暂时关闭合共88家零售店及279间机器人商店,关停时间介于一周至一个月。因此,2020年上半年,泡泡玛特零售店及机器人商店的同店销售分别减少23.1%及52.8%。
受此影响,其每间零售店年化收益由2019年上半年的630万元减至2020年上半年的500万元;每间机器人商店年化收益则由2019年上半年的50万元减少至20万元。
对于渠道的扩张,王宁曾对外表示称:“线下节奏不可控,比如线上我花10块钱拉一个客户,但线下不是说我砸100万马上就能开一家店,选到合适的店铺,有可能出来一个位置,面积和形状都不是你想要的。”
而在未来的经营中,泡泡玛特需要找到一个办法,既能够在足够多的优秀商圈中扩张直营零售或机器人商定,又能够保证这些店铺能够健康稳定地运营,获得足够的利润。
无论如何,潮流市场的复杂就在于流行容易流逝,而泡泡玛特未来的发展之路,将会由他们自己去探索。
(作者:綦宇 编辑:张伟贤)
泡泡,玛特,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