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腰斩,雷军“失眠”
摘要: 小米的股价,正在让雷军“焦虑得睡不着觉”。2018年7月9日,雷军在港交所敲响了200公斤大铜锣,历经8年,小米集团(1810.HK)完成上市,引来香港首富李嘉诚、互联网巨头马云、马化腾…众多大佬捧场
小米的股价,正在让雷军“焦虑得睡不着觉”。
2018年7月9日,雷军在港交所敲响了200公斤大铜锣,历经8年,小米集团(1810.HK)完成上市,引来香港首富李嘉诚、互联网巨头马云、马化腾…众多大佬捧场。
小米上市庆功晚宴上,雷军意气风发,操着一口湖北式普通话向投资者许下诺言,“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上市当天,小米陷入“破发”的厄运,市值蒸发64亿美元!
而,这仅仅是小米漫漫熊途的开始。
今天(6月3日),小米股价一度暴跌逾6.8%,触及8.92港元的历史最低价。
据Choice数据显示,2019年初至今,小米集团累计跌幅逼近30%。5月以来,小米集团的股价更是一路走低,最近1个月以来股价的跌幅为近25%。
从发行价17元,跌至今日收盘价---9.09元,小米总市值蒸发超1487亿元。
小米集团周K线图
股价腰斩,雷军:焦虑地睡不着觉
面对股价“跌跌不休”的压力,雷军自称焦虑得连觉都睡不着,表示:“大家投资了我55亿美金,万一跌得难看,怎么出去见人?”
为提振股价,小米集团、雷军等一众高管不断逆势回购、增持。1月9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包括雷军在内的控股股东承诺未来一年不减持,以向资本市场传递信心。
随后,小米集团在短短几天内进行了3次回购,今日股价创新低之时,小米再斥资9980万元回购超1102万股。
小米集团的4次公开市场回购,累计买入超3100万股股票,共斥资近3亿港元。
然而,多次“护盘”行动后,小米股价走势依旧不容乐观。
小米股价不振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投资者对小米模式的不认可,小米的发展模式仍是以营销为主导,而不是技术为主导。
与此同时,雷军曾公开豪言:“小米的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超过5%”,这一承诺无疑令投资者对小米未来的盈利空间担忧。
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
尽管,小米股价相比发行价,已经跌去了46%,其总市值仍有2262亿港元(合1993亿人民币),在港股中排名第43位,在A股中,可以排到第36位,低于温氏股份、平安银行(000001),高于伊利股份(600887)、【中国联通(600050)、股吧】。
其最新的市盈率(TTM)为16.33倍,如果放在互联网企业中,并不算高,腾讯市盈率25倍、阿里巴巴30.5倍的市盈率、亚马逊市盈率高达73倍。
但,如果在硬件公司中,小米无疑是高估的。与小米对赌的格力PE才12倍,全球智能设备龙头:苹果,市盈率也只有14倍。
问题一目了然,小米到底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
虽然,小米历来标榜自己为一家互联网企业,但其中智能手机的销售额占到了总收入的70%以上,互联网收入则不到10%,那么小米定位为互联网公司是否准确?
从收入占比的趋势图可以看出,虽然小米一直在努力调整收入结构,小米手机收入占比连续5年下滑,其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在不断提升,但互联网收入从未突破10%。
且,刚刚发布的2019年一季报显示,小米一季度营收437.6亿元,智能手机的收入约为270亿元,占比仍高达62%。
基于数据说话,小米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香港的投资者,已经用金钱给出了判断。
在解禁后的第一天,俄罗斯基金减持61亿元小米股份,且机构投资者在解禁后,陆续抛售小米。有媒体报道称,2月20日,某机构投资人以9.45港元出售小米B类股,折价5.1%,套现逾21.8亿港元。
小米的窘境,港股的缩影
小米股价破发、一路走低的背后,另一大原因系,IPO发行价的高估泡沫。
2018年以来,港交所开放怀抱,拥抱新经济,包括小米、美团在内的“独角兽”蜂拥而至,IPO数量创出历史新高,场面可谓热闹非常。
火爆的上市潮,曾一日多达8家企业,同时在港交所上市,财经媒体们纷纷调侃“生意太好,锣都不够用了”。
但热闹过后,2018年的破发率,竟创下历史新高。
据Choice数据统计, 2018年,港股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达 34%,而上市后1个月内破发率达82%,上市后3个月内破发率达 88%。
拥抱“新经济”的第一年,港股“新经济公司”较少,在“物以稀为贵”情绪作用下,部分公司被投资人给予了高估值,给上市交易埋下了隐患,导致“破发”现象频频发生。
小米上市之初,雷军一度表示:小米的估值=腾讯 × 苹果!而此后,港股市场给予了惨烈的教训。
另一家“独角兽”:美团点评,亦是如此。上市首日总市值突破508亿美元,超越小米、京东,成为中国市值排名第4的互联网公司。
回溯其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美团投后估值仅为300亿美元,短短半年多时间,总市值上涨近70%。
上市后,便步入破发的窘境。曾一度破发幅度高达42%,截止6月3日收盘,仍较发行价亏损13%。
美团点评周K线图
如此看来,新经济上市最大的风险点便是:IPO定价过高,上市前存在估值泡沫。
虽然不久的未来,新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性可能会好于传统制造业,但一级市场吹起的泡沫,无疑给二级市场投资者带来风险。
结 语
A股的科创板,也即将拥抱“新经济”、拥抱注册制。
其中,市场最为关注的也是,IPO市场化定价。
科创板IPO的发行价不再受23倍市盈率限制,同时在舆论炒作、机构抬价之下,大概率会将第一批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发行价抬高,且上市的前5个交易日内,股价不设涨跌幅限制,资金热炒的空间巨大。
而一旦发行价过高,参照美股、港股的新股破发数据,注册制下的科创板“打新”绝非“稳赚不赔”的买卖。
这也意味着,相比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的波动区间更宽、更大,风险更大。
小米一路向南的K线图,便是最生动的警示。
撰文/制表:全小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全景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赢家财富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小米,上市,股价,公司,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