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提速与拿地缓步 碧桂园一季度权益销售1200亿登顶
摘要: 一二月淡季之后,碧桂园再次遥遥领先,坐稳了销售头把交椅。4月3日晚间,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2019年3月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451.3亿元,同比增长2.16%;归属于该公司股东的权益合同销
一二月淡季之后,碧桂园再次遥遥领先,坐稳了销售头把交椅。
4月3日晚间,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2019年3月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451.3亿元,同比增长2.16%;归属于该公司股东的权益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为4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4%。
根据碧桂园此前披露数据,1月及2月分别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330.7亿元和418.1亿元。按此计算,碧桂园第一季度累计实现权益销售金额约1200.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今年以来碧桂园首次登顶权益销售榜首。
据观点指数发布的“2019年1-3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权益销售金额TOP100”显示,碧桂园、恒大、万科位列前三,前两者权益销售均破千亿,万科则达970亿。
前两个月,恒大在权益榜中均位居第一,碧桂园位居第二。此次反超,一个直观的原因便是碧桂园在全流量销售金额上的领先。
观点指数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碧桂园实现全口径合同销售金额1714.9亿元,与第二名万科差距近220亿、第三名恒大差距550亿。今年 1月份时碧桂园失去销售冠军宝座,2月份重新登顶时与第二名拉开的差距也不到100亿。
经计算,碧桂园3月份的全口径合同销售金额达704.9亿元,一二月份则分别为460亿、550亿元;而在去年,碧桂园单月全口径销售金额最高为778亿元。
这是从去年下半年提出“控速”以来,碧桂园在销售上最“激进”的一个月。不过也需注意到,3月单月,碧桂园的权益销售占比由前两月的70%小幅降至64%。
关于自去年7月开始公布权益销售额的举动,杨国强在3月份召开的业绩会上首次进行了回应。
“你公告了一个数据,里面很多人含了股份,最后他也搞不清自己真正得到的盈利怎么样,因为在不同的阶段有很多的合作方,他们可能拿了地也想跟我一起合作,可能他占49%,我们占51%。”
杨国强称,公布权益销售额的话,可以让大家清楚碧桂园的销售额到底是多少,让大家了解得更清楚一些,这样大家更容易理解。
销售进行一定提速的碧桂园,在扩储方面却没有快步跟上。
3月单月,碧桂园公开市场拿地的身影并不多。3月8日,以底价1.02亿元竞得惠州一住宅用地,楼面价为2920元/平米,占地面积3.49万平米,或作为碧桂园十里银滩后续开发储备用地。
3月13日,以1.63亿元竞得沈阳和平区砂南路一宗商住用地,折合楼面价8100元/平方米,总用地面积1.12万平米,溢价率18.5%。
3月19日,碧桂园联合体斥资34.5亿元连拿佛山里水两宗地,其中里水镇和顺幸福大道以北地块成交价21亿元,扣除配建计算楼面价约3757元/平方米,里水镇和顺幸福大道以南地块则以13.5亿元成交,扣除配建计算楼面价约4305元/平方米。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不完全统计,1-3月,碧桂园拿地金额不到80亿元,相比之下,一季度万科在土地上的支出超过300亿元。
可以窥见,碧桂园在拿地上仍旧略微收紧,这与前两年“保持平均每天获取1宗土地的速度”时的姿态明显不同。
2017年是碧桂园拿地支出的历史最高峰,据年报披露,2017年该公司全年拿地预算2200亿元,但最终斥资4794.54亿元,新增881宗地。
2018年上半年,碧桂园拿地共支出1430亿元,新增580宗地,新增土地建筑面积超过6000万平方米;但自下半年提出“控速”后,碧桂园新增土储进展迟缓。而在3月份公布的2018年财报中,也没有披露全年拿地支出及规模。
有消息称,碧桂园已于去年底在内部下达逐步放开投资的指示,但就目前来看,拿地投资力度还尚未完全“放开”。
不过,观察土储规模,也能看出碧桂园在拿地上沉得住气的原因。
截至2018年末,碧桂园在国内已签约或已摘牌的权益土地储备达约2.4亿平方米,其中未售权益可售货值约1.7万亿元,可满足未来三到四年的销售量。粤港澳大湾区方面,碧桂园的土地储备为2544.5万平米,权益可售货值3721.2亿。
融资方面,碧桂园在3月份的动作也不少。
3月12日,由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的12.50亿元ABS已获深交所通过;3月29日,碧桂园发行两期票据,分别为5.5亿美元于2024年到期的票面利率6.50%优先票据,以及9.5亿美元于2026年到期的票面利率7.25%优先票据,合计总额15亿美元,其中杨国强、莫斌均有认购。
3月29日同日,碧桂园公告称,全资附属公司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建议发行5.9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债,债券期限为5年期,而该笔公司债的发行工作目前已于4月2日完成,最终发行规模为5.9亿元,票面利率5.03%。
(文章来源:观点地产网)
碧桂园,销售,权益,金额,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