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CEO: 全球每8款生物药就有1款在药明平台开发
摘要: 近日,港股药明生物(02269.HK)公布了2018年财报。财报显示,药明生物2018年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增长。公司营收人民币25.35亿元,同比增长56.6%;净利润6.31亿元,较去
近日,港股药明生物(02269.HK)公布了2018年财报。
财报显示,药明生物2018年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增长。公司营收人民币25.35亿元,同比增长56.6%;净利润6.31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49.6%;经调整净利润为去年同期的173.6%至人民币7.51亿元;未完成订单量总额增146.2%至36亿美元;毛利增长54.1%至人民币10.18亿元。
此外,药明生物未完成潜在里程碑收入从2017年12月31日的10.02亿美元增至2018年12月31日的20.06亿美元。
药明生物目前是国内领先的 CDMO(合同研发生产服务)企业,主要从事生物制剂发现、开发及生产服务。
陈智胜
3月22日,在上海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CEO)陈智胜将业绩的快速增长归功于“跟随药物分子发展阶段扩大业务(Follow-the-Molecul)”战略的确立,更多临床前项目成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从而带动营收大幅增长。
陈智胜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药明生物平台上有205个正在开展的项目,按照正常新药成功率将来可能会有25个新药上市进入商业化生产,预计未来每年都会有2-3个合作伙伴的新药上市。
除此之外,在报告期内,药明生物在全球加大了对产能的投资。据悉,自2018年4月起,其开展了全球化布局,成功启动位于爱尔兰及中国(包括无锡、上海及石家庄)的研发及生产基地的建设。
陈智胜称,今年药明生物推出了“全球双厂生产”策略,客户可以选择位于中国、欧洲、美国的任意两个生产基地进行商业化生产,降低在两个供应商间进行技术转移的风险。“目前爱尔兰的新厂已经签订高达十亿美元以上的合作。今年大家还会看到我们在全球扩建更多基地。” 陈智胜透露。
财报显示,在过去一年里,药明生物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在全球生物药研发服务外包市场份额中,药明生物的份额从2017年的2.4%增长到2018年的3.2%;其中,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017年的63.5%增长到2018年的75.6%。目前北美市场贡献了50.6%的收益,中国和欧洲市场的贡献率则分别为38.7%和6.8%。
陈智胜预计,未来较长时间内美国仍然会是药明生物最大的市场,并且在欧美市场收购现成的产能将会是公司未来投资并购的重点。
“目前全球约12%的生物药在药明生物平台上开发,相当于全球每8个生物药就有1个在药明生物平台上开发。” 陈智胜透露,“除了现在炙手可热的肿瘤、自身免疫系统领域以外,现在很多企业在开发传染病,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国客户基本上偏保守,绝大部分开发的产品聚焦在肿瘤领域,但是其中也有大约10个一类全球新药来源于中国企业。”
陈智胜表示,在去年下半年,中国市场的增速超过了100%。他指出,这主要得益于药品政策改革,新药审评审批速度显着加快是最大驱动因素。另外,去年年底开始试点的4+7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也给药明生物带来了更多的客户和订单。
“4+7政策倒逼国内药企开始做创新药,因此很多公司与我们签订新药合作项目。所以基于这两个因素,我们认为今年中国市场业务依然会保持加速趋势,企业与我们合作比自己创新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陈智胜说道。
在陈智胜看来,目前我国对创新药发展的大力支持正在推动生物药市场的蓬勃兴起,但中国的生物药行业整体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对生物药研发企业来说,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比如产品能否上市、投资运营的成本负担等。对只有单一产品的生物药企业来说,投资建厂的风险难以控制,规模太大会产能过剩,太小会产能不足。这一现状促使生物药企业愿意与药明生物这样的外包服务类公司合作,也给技术平台型的公司带来更大的市场机会。
“希望未来在中国药品销售排名前十榜单当中,生物药可以占到一半。”陈智胜预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到2020年,由慢性病引起的死亡将占到全球死亡比例的75%。癌症、自身免疫疾病以及糖尿病占到整个生物药市场超60%。此外,在201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17个创新生物药,生物药研发成功的提高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上升也将促使未来生物药市场的发展。
谈到未来生物药行业的竞争力所在,陈智胜称:“创新生物技术公司在技术上有优势,但销售能力相对薄弱,传统企业缺乏创新产品,但销售能力很强,所以要看五年之后发展如何,也有可能像美国一样,传统企业通过并购创新生物技术公司的形式增强产品线。”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生物,智胜,企业,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