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套路不在少数 莫让中小创在高送转中沉沦
摘要: 摘要随着上市公司年报的落下帷幕,纷纷扰扰的“高送转”分红方案也就告一段落。如果说“高送转”作为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一种被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所乐见的分红现象,那么前段时间,这一资本经已被少数上市公司念歪。因
摘要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的落下帷幕,纷纷扰扰的“高送转”分红方案也就告一段落。如果说“高送转”作为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一种被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所乐见的分红现象,那么前段时间,这一资本经已被少数上市公司念歪。因其宣布“高送转”,不再是着眼于公司未来发展的需要,已经沦为配合题材炒作、掩护大股东解禁减持以及增加总股本图谋定增融资的间接工具,部分公司还伴生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受到监管高层的严批和严管也在情理之中了。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的落下帷幕,纷纷扰扰的“高送转”分红方案也就告一段落。如果说“高送转”作为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一种被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所乐见的分红现象,那么前段时间,这一资本经已被少数上市公司念歪。因其宣布“高送转”,不再是着眼于公司未来发展的需要,已经沦为配合题材炒作、掩护大股东解禁减持以及增加总股本图谋定增融资的间接工具,部分公司还伴生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受到监管高层的严批和严管也在情理之中了。
一些大股东之所以热衷于“高送转”,虽然也不乏像新华网那样是“四个有利于”的需要,但是更多的是因为利益驱动打自己的如意算盘。一是对个人而言,送转部分不是原始股,减持不用交所得税,何乐而不为。二是对公司而言可以通过送转改变股权结构使得公司符合再融资条件。三是吸引投资者眼球,引发市场炒作便于高位套现。所以大股东高送转背后说白了完全是自身利益的驱动。当然,从过往经验来看,“高送转”在二级市场普遍受投资者欢迎,是期望除权后产生填权效应而获得更大的盈利差价。
其实,被证监委刘主席批为世界罕见的大比例“高送转”,始于近几年。之前10送转10已经是了不起的高送转上限了,渐渐地越送越多,今年愈发疯狂,基本都10送转20起步,30也是比比皆是,要不是监管层严加监管,或许会更多更烂。高比例的送红股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简称“高送转”。不同于国外公司重视现金股利,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更热衷于送红股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而且部分公司分派或转增比例非常高。在高压监管的态势下,虽然市场对“高送转”现象的反应已经逐渐趋于理性,但仍有部分公司借此题材进行炒作,其中偏离基本面、与成长性严重不匹配的“高送转”仍然屡见不鲜。这不仅扭曲了价值投资的理念,也容易滋生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违规行为。
“高送转”实质上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即资本公积金或者未分配利润重分类为公司股本,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没有任何本质影响,对投资者享有的上市公司权益也没有任何影响。投资者应当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增强对高送转的理性理解和认识,尤其要注意送转比例脱离公司基本面和财务状况等反常情况,不要将高送转作为优质股或潜力股的标签。一些中小创的股本和市值早已远大于主板早年上市的股票,股本优势早已没有。为此,深交所专门警示“高送转”伪装下“炮制题材,操纵股价”、“内幕交易,暗箱操作”、“倾力配合,利益输送”、“造低价幻觉,引投资者接盘”的四种骗人表现。
不可否认,也不乏有不少优质公司,股本与业绩共成长,为投资者创造了实在的投资收益,但是通过“高送转”玩套路的确实也不在少数。许多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根本跟不上股本扩张的节奏,所以尽管在其K线图上一些巨大的除权缺口可以因炒作而填补,可是因此留下的业绩缺口却始终无法填平。盘子越送越大,业绩越送越差,由于缺乏成长预期,股价也就越走越低,有的因此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沦为大盘绩差股成了必然结局。前期一些资金在次新股的疯狂炒作,也很大程度上缘于次新股盘子小,而且有高送转预期。然而,不仅是在于监管的严厉到位,也因为次新股上市即亏损成垃圾股的现象在IPO不断批量成行的情况下正史无前例地提高,使得前期炒新、炒“高送转”的投资者遭受了远大于大盘指数的损失。
(原标题:莫让中小创在高送转中沉沦)
高送转,公司,投资者,上市公司,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