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录百纳回复问询函“诚意不足” 多项财务数据存在明显偏差
摘要: 华录百纳2018年业绩巨亏看似由外界环境所导致,可实则是公司为了未来业绩持续向好表现有刻意业绩洗大澡之嫌疑。对交易所问询函提到的问题,公司在关键问题上进行了回避,其背后或有不可告人之目的。一直备受关注
【华录百纳(300291)、股吧】2018年业绩巨亏看似由外界环境所导致,可实则是公司为了未来业绩持续向好表现有刻意业绩洗大澡之嫌疑。对交易所问询函提到的问题,公司在关键问题上进行了回避,其背后或有不可告人之目的。
一直备受关注的影视上市公司巨头华录百纳2018年业绩突遭滑铁卢,6.3亿元营收同比大幅下滑72%,归母净利润巨亏34.17亿元,同比负增长3201%。5月16日,就其业绩的大幅变脸,深交所下发了年报问询函,而上市公司也神速地于当日就给予了回复,回复内容虽然看似很诚恳,但《红周刊》记者在深入研究其近几年财报和问询函回复内容后发现,华录百纳2018年业绩大幅亏损背后难免有业绩洗澡之嫌,而其在关键问题上答复的模棱两可,可谓诚意不足。
巨亏引发业绩洗大澡嫌疑
财报数据显示,华录百纳2016年至2019年一季度的营收分别为25.7亿元、22.5亿元、6.3亿元和4108.81万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亿元、1.1亿元、-34亿元和976万元,虽然2017年在营收变动不大下,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71%已经让人吃惊,可2018年的34亿元巨亏则让市场在震惊的同时,更是一片哗然,原因在于该公司有明显的业绩洗大澡嫌疑。
华录百纳2018年年报显示,因出售2014年高溢价并购的蓝色火焰核心资产——喀什蓝火和北京蓝火,公司这一年计提商誉减值20亿元(其中喀什蓝火和北京蓝火商誉减值15.56亿元,剩余蓝色火焰资产商誉计提减值4.42亿元),计提应收款项坏账损失由2017年的9298万元大增至2018年的9.7亿元,再加上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存货跌价等各种各样的资产减值,凡是能做减值计提的科目全都未能幸免。总体上,华录百纳2018年的资产减值金额由2017年的2.12亿元蹿升至2018年的近15亿元。
一次性对蓝色火焰核心资产计提20亿的商誉减值不可谓不是大手笔了,然而如此一次性计提的做法是否合理是存在疑问的。
2014年,华录百纳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斥资25亿元收购了同为影视制作营销公司的蓝色火焰,收购价相较标的公司净资产溢价650%,增值金额21.7亿元。正是通过那次收购,上市刚两年的华录百纳营收在并表后出现了大增,由2013年的3.78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7.6亿元,一度与【华谊兄弟(300027)、股吧】等影视公司相比肩。当时,蓝色火焰也确实风头正劲,营销了《爸爸去哪儿》、《非诚勿扰》等现象级综艺,还推出了《快乐大本营》《爸爸去哪儿》同名大电影。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时间推移,在近两年经营中,蓝色火焰基本上将影视行业能遇见的“雷”都不幸一一踩中。
在蓝色火焰完成业绩承诺的第二年,即2017年开始,蓝色火焰赶上了各种政策的限制,“限娱令”、“限童令”、“限真令”等政策相继出台,使得电视综艺受到了越来越严格的管控,这不仅使黄金时段对综艺的播放越来越少,让蓝色火焰大为受益的《爸爸去哪儿》也因“限童令”而迟迟未再继续。与此同时,公司在2017年有很多计划项目也因政策原因而未能上马。而这点从上市公司回复函中也予以说明:“由于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及自身经营环境的状况恶化,综艺节目收视率下降、广告招商不及预期,导致综艺项目数量大幅递减,收入下滑,而艺人成本及制作费用维持高位,项目大幅亏损”。
话虽如此,可有一点还是让人奇怪的,为何在上市公司2017年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70%的情况下,华录百纳在2017年却只对因并购蓝色火焰所产生的商誉做了3000万元左右的减值准备计提,如此做法是否存在少计,是否有刻意美化2017年业绩的动机?
除了2017年对蓝色火焰并购所带来的商誉有少计之嫌,华录百纳对2018年应收账款计提坏账损失9.7亿元,相比2017年翻了十倍的情况也是让人奇怪的。对此问题,交易所明确要求上市公司“逐项说明单独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的客户名称、产生原因等”,可对于交易所的问询,华录百纳却仍以客户A、客户B、客户C等名称披露,迟迟不愿意披露具体有哪些公司,如此做法难免让人感觉其背后可能存在一定猫腻,因为2018年暴露的娱乐行业明星偷税一事若不是有证据证实,谁会知道这其中会有那么大猫腻!而华录百纳此次不愿公布客户名单是否也是出于保护客户的目的?防止出现类似2018年税收事件。但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其不愿公布名单的做法是否合规是值得推敲的,因为若每家上市公司都选择客户A、客户B的做法,那监管层提出的财报数据公开准确、信披合规等的规定又有何用?这不明摆着要让上市公司去刻意规避媒体或投资人的审核吗?
在蓝色火焰的并购方案中,可以看到在收购的当初,蓝色火焰大部分应收账款均在一年以内,“截至2013年底,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98.96%”,而查看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时,则可发现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龄出现明显变化,5.56亿元应收账款,账龄在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仅有1900万元左右,应收账款占比最大的已经变为3年以上,显然,这几年有很多欠款是持续多年未收回的。从风险角度讲,这些逾期的应收账款早就需要充分计提坏账准备的,可事实上从往年的坏账计提来看很可能是不充分的,进而导致了2018年的集中计提,这种做法是否合规本身是值得商榷的。要知道,此前原该计提的坏账准备而不计提,对当年的业绩表现是起到一定装饰美化作用的,如若充分计提,则很可能对当期业绩带来明显负面影响。而集中一次计提,虽然对一年的业绩带来明显负面影响,但对来年或后几年的业绩同比表现却有明显利好,这是属于非常典型的业绩洗大澡的手法。
其实,除了华录百纳有业绩洗大澡的嫌疑外,其子公司蓝色火焰还出现了“人”的问题。从上市公司披露的问询函内容来看,“进入2018年以后,蓝火文化核心经营管理团队变化较大,导致原预定项目规划无法正常进行,短期内公司相关业务无法有效延续。”这意味着,蓝色火焰团队目前并不稳定,这对于依靠“人”的影视公司来说是很大打击的。
资料显示,蓝色火焰在被华录百纳收购之后,其创始人志向好像也越来越不在公司经营上,反而在套现减持上大展拳脚。在2016年蓝色火焰三年的业绩承诺的顺利完成之后,创始人胡刚及其亲属就开始逐步减持套现。据统计,胡刚在2016年完成了两次减持,累计减持1444.72万股,套现金额约2.8亿元;2018年下半年,胡刚又减持500万股,套现3000万。股权解禁以来,胡刚已经累计套现3.1亿元。而相较胡刚的大力减持,其亲属李慧珍也毫不手软,累计减持6次,套现1.54亿元。光套现似乎还嫌不够,在限售的股份中,胡刚质押率高达99%,而李慧珍质押率则达100%。
实控权变更后,华录百纳渐被“壳”化
在核心资产被低价抛售之后,蓝色火焰剩余的资产所涉及的商誉也在2018年早早做了减值,这意味着华录百纳对其剩余资产未来的业绩表现是不抱有信心的,与此同时,就华录百纳自己的存货和目前的项目计划来看,公司对未来的发展似乎信心不足。
资料显示,华录百纳目前存货共有3.66亿元,80%金额是五部影视作品所留存,其中只有电视剧《东宫》和综艺《神奇伙伴在哪里》已播出,但尚未结算。其余三部还在发行中,在影视行业政策越来越严的情况下,余下作品能否成功放映还是未知数,一旦“流产”显然会给华录百纳造成很大的资金负担。
从华录百纳2018年年报披露的情况看,其2018年的营收主要来源于剧目的海外以及二轮发行、各大卫视的内容营销、硬广项目等。报告期内,只有《读心》、《不负时光》两部作品取得了发行许可证,三部综艺在不同渠道放映,其他作品或是处于后期制作,或是仅在拍摄阶段和筹备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华录百纳的实控权在2018年曾出现过大变动,美的集团的何享健、何剑锋父子在2018年4月联手斥资18亿元获得18.16%股权,成为华录百纳新的控股股东。然而在何享健、何剑锋父子控股后,其却大手笔进行资产剥离,首先剥离了核心资产蓝色火焰,其后又在播放、筹备项目上进行了一系列资产剥离操作,如此做法,实在令人担心华录百纳会不会最终沦落为一家壳公司,最终存在被打包出售的可能?
营收差异巨大
除了上述问题,《红周刊》记者在查看华录百纳近几年财务报表过程中发现,其营收数据在财务勾稽关系处理上也是存在较大异常的,进而让人怀疑其2018年大幅亏损很可能为了对冲往年数据上的造假。
财报披露,华录百纳2016年至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7486.4万元、224762.37万元和62952.12万元(见表1),其中有257274.47万元、218341.29万元和61741.67万元为国内营收,考虑到影视行业国内营收有6%增值税率影响,因此可推算其含税总营收大约为272922.87万元、237862.85万元和66656.62万元。
同期的合并现金流量表数据显示,公司这三年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182707.65万元、181365.77万元和144331.33万元,此外,2016年至2018年新增预收款分别为4138.64万元、-2738.95万元和-2321.16万元,在对冲同期与现金收入相关的预收款项影响后,与这三年营收相关的现金流入了178569.01万元、184104.72万元和146652.49万元。将这三年含税营收与现金流数据勾稽,则含税营收分别比收到的现金多出94353.86万元、53758.13万元和-79995.87万元。理论上,这将体现在当年债权的增减上,即理论上2016年至2018年的应收款项应新增94353.86万元、53758.13万元和减少79995.87万元。
然而,在资产负债表中,华录百纳2016年至2018年的应收账款(包含坏账准备)、应收票据合计分别为250225.68万元、273940.55万元和100908.65万元,分别相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项数据新增119502.65万元、23714.87万元和-173031.9万元。显然,这一结果与理论应该增加的94353.86万元、53758.13万元和-79995.87万元差异明显,分别相差了-2.51亿元、3亿元和9.3亿元。
即使考虑到报告期内华录百纳公布的2016年至2018年的应收票据背书金额(约为5913.16万元、5124.26万元和8883.76万元)影响,仍无法解释上述巨大的数据差异问题,显然这是需要上市公司给出更多详细解释的。
采购数据不匹配
除了营收存在较大异常外,《红周刊》记者发现华录百纳2017年、2018年的采购数据同样存在较大金额异常。
财报披露了2017年和2018年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及占总采购金额的比例,2017年为79817.04万元和43.35%(见表2),2018年为42063.75万元和40.75%,由此推算出这两年的采购总额分别为184122.35万元和103223.93万元,考虑影视广告行业6%增值税率的影响,则其含税采购总额分别达到了195169.69万元和109417.36万元。
在2017年、2018年的现金流量表中,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分别为204046.46万元和103213.65万元,剔除当年预付款项新增的948.01万元和1439.47万元影响之后,则与采购相关的现金支出分别达到203098.45万元和101774.18万元。将含税采购总额与现金支出勾稽,则2017年现金支出比采购总额多出了7928.76万元,2018年含税采购总额比现金支出多出了7643.18万元,理论上,这将会导致2017年和2018年应付款项相应的变动。
可事实上,这两年的应付款项分别为23835.89万元、9620.67万元,2017年未减反增了8135.79万元,2018年未增反减了14215.22万元,这一结果显然与理论上的情况是相左的,分别存在-1.6亿元和2.19亿元的差额。
虽然2017年、2018年还有固定资产原值、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原值的增减情况影响,即这两年几项之和分别为11195.76万元、1503.27万元,较上期分别减少了324.91万元、9692.49万元,同期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别为8868.9万元、8743.12万元。两者勾稽后,理论上2017年和2018年应付款项应该相应减少9193.81万元和18435.61万元。可即使我们考虑到这部分金额的影响,实际的应付款项与理论金额的差额反而变得更大。
(文章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8,华录百纳,业绩,2017,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