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大数据公布,肥胖率竟如此之高
摘要: 中国健康大数据公布,肥胖率竟如此之高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们身边发胖的人越来越多,
从小孩到大人,个个都胖得流油……
“肥胖”就像一场席卷全国的传染病!
12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有关情况。这项研究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6亿人口,现场调查人数超过60万。结果来源于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2015-2019年开展的慢性病与营养监测。
截至目前中国超过50%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与2015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数据相比,国内成年居民的超重率增长约20-40%,青少年儿童增长约10%。
报告显示:
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10%;
儿童青少年经常饮用含糖饮料问题已经凸显,18.9%的中小学生经常饮用含糖饮料;
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疾病患病率和癌症患病率与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
中国的超重或者肥胖肥症人口将达到2亿,未来20年将会增长一倍,超重、肥胖问题越来越严重了。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胖”会引发很多慢性病,特别是会加重心血管的负担。有数据显示,肥胖患者发生心绞痛和猝死的几率提高了足足4倍。
肥胖会引发哪些慢性病?
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
慢性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状况等对健康的影响逐步显现,慢性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
那肥胖到底是如何影响心血管健康的?
肥胖,易导致心血管动脉硬化;
一般肥胖患者都喜欢吃油腻腻的食物,如果不稍加控制,就会使过量油脂堆积在血管壁上,进而诱发心血管动脉硬化。此外,肥胖患者血液中的胆固醇普遍偏高,这也是引发心血管动脉硬化的诱因之一。
肥胖,导致血压升高;
肥胖的人皮下脂肪比较厚,会极大扩充毛细血管,增加血液循环量,使血容量增高,提高心脏的输出量。心脏长期负担过重,就会引发血压升高。
另外,大部分的肥胖都是吃出来的。平时摄入较高的热量,会让血液中胰岛素的水平升高,进而刺激交感神经功能,收缩血管,加大血管阻力,久而久之便使血压升高。
肥胖,增加心脏负荷;
肥胖患者的心脏要比正常人的肥大,并且血液中的糖分和脂肪较高,易伤害血管壁,这些都会让心脏难以负荷,并出现心功能衰竭的可能。
“胖”,甚至可能致命。因为肥胖会大大增加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而这些合并症又会“全力合作”,进一步影响心脏,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症状,甚至是猝死。
我们不难发现,肥胖率上升,是健康生活方式的缺失。12月28日,上海体育学院发布《2021年中国健身趋势》中,可以看出“减重运动”已经从2019年的排名第二位,已经发展成2020年和2021年的持续位居榜首。
这不仅给我们带来思考,为了健康,我们自己应该主动了解膳食营养知识,坚持减盐、减油、减糖,同时加强“三健”促进活动,多吃豆类、奶类、蔬菜、水果等健康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可以去运动健身来保持身材,养成和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总结
肥胖是一种疾病,反映了迫切需要改善的亚健康生活方式。
在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食品药物管制局正式将肥胖列为「最大规模的慢性病」,并称之为「21世纪的瘟疫」。到2013年6月18日,美国医学会(AMA)将肥胖正式列为疾病之一。
伴随肥胖到来的,是对生命健康产生更多威胁的慢性病。比如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
针对中重度肥胖,特别是合并各种代谢疾病的中重度肥胖,医学上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减重代谢手术(Bariatric & Metabolic Surgery, BMS)。
目前,指南中推荐的经典减重代谢手术有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和腹腔镜胃转流术。其机制除了减小胃的容积和改变吸收外,还通过改变胃肠激素分泌、改变脑—肠轴的支配以及改变肠道菌群等机理,达到长期有效减轻体重和缓解代谢方面疾病的功效(详见公众号内容)。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减重手术是目前唯一能持续减重且不易反弹的治疗手段。
中国,健康,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