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科创板炒作的立竿见影
摘要: 科创板上市标准确立后,影子股的炒作立刻火了起来,被疯狂炒作的影子真的都会五子登科吗?答案未必都是肯定的。沾科创板概念皆鸡犬升天根据科创板确定的五个可选择性上市标准,初步梳理出基本符合发行上市要求的企业
科创板上市标准确立后,影子股的炒作立刻火了起来,被疯狂炒作的影子真的都会五子登科吗?答案未必都是肯定的。
沾科创板概念皆鸡犬升天
根据科创板确定的五个可选择性上市标准,初步梳理出基本符合发行上市要求的企业或并不在少数,光是此前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认可的第一批企业就有112家。至于原本就曾被视为创业板对接通道的新三板公司,更是公开喊出了要上科创板的宣言,有的甚至不惜为了转道而撤回了深圳创业板或港股的上市申请。
目前,计划登陆科创板的拟上市公司,完成并通过了辅导验收或正在进行辅导备案的已为数不少,由于科创板连续几次公布的受理对象只是对发行资料进行了齐备性审核,未必等于可以顺利的发行上市,即使有幸上榜的受理对象,最终是不是都可以经得起发行上市审核也还不能肯定,但这却并不妨碍他们被称为科创板的影子股而率先被炒作起来。在有做市商撑腰的新三板,这些影子股一旦炒作起来就凶猛无比,不少影子股一经发声,日成交额就超过千万元,连续数个交易日拉涨停的比比皆是。一些目前已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由于间接持有科创板备审股股份,也可谓沾科创板概念皆鸡犬升天,创业板影子股概念风靡一时,一时间已分不清谁会是未来有可能登科的五子,谁是近亲好友,谁又则不过只是捕风捉影而已。
创业板影子股炒作难被认可
其实科创板的立竿见影跟捕风捉影式的疯狂炒作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真正的科创板影子股,严格说起来都是跟科创板上市条件对号入座的结果。某种意义上,找影子基本上遵循的就是选美原则,美不美不是市场说了算,而是上市标准说了算。即使是以转板为其与生俱来历史使命的新三板,无论是已经被列为科创板的受理对象,还是被市场疯狂炒作的影子股,一旦被发现与上市标准有所不符或偏离很远,顷刻间即会灰头土脸。
就此而言,创业板也不会例外,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目前正在炒作的创业板影子股,并不是那些有幸五子登科的创业板备选新秀,而多是垂垂老矣不知尚能饭否的廉颇。创业板2018年净利润增速预计同比下滑35%~57%,创业板的亏损样本中,含“商誉+减值”的公司比例高达80%,尽管某些商誉减值股今年的大额减值在某种意义上是给未来的业绩改善预留空间,但这种靠业绩“大洗澡”的技术技巧玩弄出来的增长预期,可靠性和持续性实在难以被认可。
靠捕风捉影吹出来的牛市难以持久
不可否认,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将产生“科带创”效应,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制度性红利。这是不是就可以说得上是“改革牛”,也不是没有可商榷之处的。特别是对创业板来说,注册制改革将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尽管对于创业板可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预期,但利好标的也应是那些将因注册制改革而得以登陆创业板的科创企业新秀,而非在创业板尸位素餐多年的老朽。未来也许不无可能会随着新鲜血液补充的常态化使得创业板整体素质的提升变得顺理成章,但目前基本素质尚未有根本性改善的存量股票之所以抢先一步疯狂的被炒作了起来,道理一点也不新奇,无非就是借改革的名义唤醒对2015年牛市的记忆。
不过,2015年的牛市之所以来得快去得也快,根本原因就在于支持其股价快速上涨的既不是业绩,也不是改革,而是杠杆。今年的创业板如果依然像此前一样不讲业绩而只讲改革预期,弄不好改革还没落地,“改革牛”就又会再次成为“泡沫牛”。
立什么竿,见什么影。科创板上市标准并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媳妇。科创板的试点注册制也不等于不审。如果一讲改革就似乎什么都可以鸡犬升天,岂不意味着一炒作什么影子也就可以倒过来影响立竿的标准不成?这显然是要不得的。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意义,就在于为更多的创新企业成为未来的“估值牛”创造更好的条件。“估值牛”尽管在某种意义上不妨也可以说是“改革牛”,但任何一种估值说到底还是不能不以业绩或未来的成长性预期为基矗一点也不讲实实在在的业绩基打成长性预期,单靠捕风捉影所吹起来的纯概念性泡沫的大牛市或大牛股,再怎么有多牛,也是难以持久的。
创业,科创板,影子,上市,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