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股还能涨吗?平安股东大会释放许多值得揣摩的讯息
摘要: 昨日收盘,保险板块指数微涨0.22%,经过连续三日回调后再度翻红。拉长时间周期看,今年保险股走势令人振奋。保险指数4月20日起一路高涨,截至6月12日涨幅高达26.45%。其中,龙头股中国平安涨势最为
昨日收盘,保险板块指数微涨0.22%,经过连续三日回调后再度翻红。拉长时间周期看,今年保险股走势令人振奋。保险指数4月20日起一路高涨,截至6月12日涨幅高达26.45%。
其中,龙头股中国平安涨势最为喜人,在4月20日至6月12日期间股价涨幅高达34.66%。今年以来,中国平安涨幅达30%,与贵州茅台38%的涨幅相比毫不逊色。其它保险个股如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也一路看涨,5月份至今,涨幅分别达10.51%、14.26%、4.31%,新华保险更是于4月19日至5月12日间连续拉出17根阳线。
持续上涨后,保险股出现回调。6月13日至15日,保险指数连续下行,跌幅达5.10%,直到昨日再度翻红。
回调之后的保险股能否再走出一波行情,成为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话题。
保险股上涨,究竟是市场避险情绪驱使下产生的短期行情,还是有基本面支撑的中长期趋势?
6月16日,中国平安股东大会于深圳举行,作为保险龙头股,平安管理层在股东大会上释放了许多值得投资者揣摩的讯息。
龙头股平安还能涨多少?
马明哲:平安股票有很大能量,现在刚刚开始释放一点出来。
发布会上,中国证券报记者就中国平安近期股价表现进行提问:之前保险股大涨,平安股价也走得很好,但随着蓝筹股的调整也有所回落,之前平安的管理层也在多个场合提到股价被低估,现在的股价距离管理层的期望值有多大,未来上涨空间有大?
对此,中国平安常务副总经理CFO姚波指出,
最近保险行业股价上涨幅度超过大盘,这跟保险行业发展前景和估值水平重新修复都有一定关系。平安过去的业绩非常稳定,且随着整个保险行业持续发展、客户需求增加,平安是最有希望分享行业增长红利,持续为公司整体业绩、利润、信用、价值带来增长。在这样的环境下,公司价值应该会在资本市场上慢慢被认可,而且得到充分体现。公司基本面非常好的情况下,公司的价值和股价相信是会成正相关关系。
上述回答虽然四平八稳,显示了中国平安专注业务决心、静待估值修复的决心,同时也隐隐透出管理层对于股价低估的“不甘心”。
在回答关于投资者有关问题中,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表示:平安的股票经过很多时间的积累,有很大的能量,现在刚刚开始释放一点出来。
这应该是公司管理层的心声。
保险股上涨的逻辑在哪里
马明哲对保险行业和中国平安,均有信心。
对于行业,马明哲指出:“保险市场潜力非常大,现在已经大家逐渐开始接触保险,把保险当作一种消费方式。比如说,我买一个汽车保险,就是一种消费,保险的消费概念在消费者中间越来越成熟,保险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从全世界市场来看,中国的保险市场无论是密度还是深度都逊于国际平均水平,中国保险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
对于中国平安,马明哲表示,中国平安在保险领域获得经营成功的同时,我们再将保险获取的客户向银行、证券、信托、投资去迁徙。从年报看到,无论是线下迁徙或利用科技线上迁徙,都是非常成功的。
撇开中国平安本身综合金融模式对公司业务的推动,从管理层的表态可以一窥保险行业上涨趋势背后的支撑逻辑,主要概括为以下两大方面。
中国保险深度和密度都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在股东大会上指出,“中国保险市场具有非常强的成长性,潜力巨大,目前中国保险行业的深度和密度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考虑到人口因素和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些给了中国保险市场非常好的增长支持。”
不少券商也对中国保险市场增长空间持非常乐观的态度。
安信证券研究指出,从规模空间来看,我国保险行业应仍属蓝海领域,并列出了四点理由:
第一,我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均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美国保险密度为4095美元/人,保险深度为7%;日本保险密度为3553美元/人,保险深度为10%。根据“新国十条”,到2020年我国保险深度要达到5%,保险密度要达到人均3500元。据此测算,如果要达到这个目标,2017年至2020年间寿险行业保费年均增速将在15%左右。
第二,与银行信托相比,保险资产规模依然偏低。目前我国保险行业资产规模约为16万亿,虽然超出公募基金资产规模(9万亿)很多,但与银行(230万亿)和信托(20万亿)等传统大型金融机构相比,还显较低。
第三,与海外保险公司相比,我国保险公司人均资产规模还将扩张。我国人口约为13亿多,目前寿险公司仅为53家,而台湾地区仅有2354万人,寿险公司达到23家,中国平安保险业务资产规模约为2万亿元,台湾国泰人寿资产约为1万亿元。考虑到中国大陆与台湾在人口数量上的巨大差异,大陆保险公司资产规模还有继续上升空间。
第四,我国投保率和人均保单持有量仍偏低。由于我国投保率较低,长期寿险投保率仅为20%,而日本已经达到了700%,中国大陆人均持有保单数量远低于发达市场,目前大陆地区人均持有保单数仅有0.09份,而日本已经达到了1.5份,台湾地区则达到了2.4份的高水平。
中国消费升级将加速扩大保险市场
马明哲指出,消费对健康的需求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可以看到,医药、医疗器械包括很多健康管理的内容是医保负担不了的,医保只能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更高层次的医疗需求和服务需要商业保险才能支持得起,因此健康保险在中国未来的前景非常巨大,环境条件正在逐渐构成。”
李源祥指出,中国养老和健康主要靠三大支柱:政府的社会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商业保险。“政府的社会保险一般是给一个最低的保护网,这个基础之上企业可提供一些补充,但最重要还是个人。现在中国市场正在进行消费升级,尤其是比较大的一些城市,其保险消费市场有非常明显的提高。”
大型寿险将迎来发展机遇
安信证券分析师赵湘怀指出,从结构空间来看,我国保险行业保障水平将持续提升。
第一,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产品以理财为主,未来将逐步提高消费属性。世界主要寿险市场的主要产品包括年金保险、普通寿险和健康险,更加偏向于保障,如英美主要以年金保险为主,英国年金保险占比90%,美国年金保险占比55%,但中国大陆市场则以万能险为主,占比32%,这意味着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产品还是以理财为主,保障性不足。
第二,我国寿险保单保额仍然较低。中国大陆人均寿险保额(总保额/总人口)仅有5050元,仅为发达保险市场的14%左右。
因此,我国未来数年间保费还有望保持15%左右的增长,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至少还有1倍的提高空间,在“保险姓保”政策推动下,在人口老龄化、中产阶级崛起、消费升级等因素的催化下,我国保险产品将从理财走向保障,产品消费属性将持续提升。
东吴证券分析研究指出, 监管导向趋紧+保险牌照发放节奏趋缓,利好传统大型险企稳固竞争优势:
首先,近年来,部分民营险企大量销售中短期产品(以万能险为代表)实现保费及资产规模高速扩张,一定程度上影响传统险企的市场份额并带动行业非理性竞争。2016年以来,保监会连续下发新规调控中短期产品的潜在流动性风险,新的监管导向推动行业回归保障,主打长期限、保障型产品的传统大型险企将充分受益。
其次,近年来,保险牌照发放速度相对较快,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并驱动部分中小险企激进经营。新的监管环境下,牌照发放趋缓、审核趋严,将利好行业良性竞争,同时利于大型险企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
中信建投分析师指出,目前的保险行情已经演绎到对时间和空间的追求。经过测算,尽管香港与大陆市场精算假设不一样,但调整一致后,A股上市公司EV略有下降,P/EV上升有限。可以判断,友邦与平安的估值不是由两地不同精算假设导致。侧面佐证了我们一直强调的,此轮保险行情,先是估值修复,后是估值中枢抬升,保险行情继续演绎。
保险,中国,平安,我国,消费